必修五P73,T2来自大自然的启示
一、审题:
西方诗人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从一朵花中看大气,中国诗人从长江流水看到岁月的消逝,从月圆月缺中看到事物的变化„„你从大自然中看到了什么?请以“来自大自然的启示”为题写一篇文章。
1.“一粒沙”“一朵花”均为小事物;“看”即为“发掘”之意;“世界”“大气”则是经过发掘、透视而总结出来的大道理。审题结论:要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深挖某种道理。
2.“你从大自然中看到了什么?”是要求作者写自身对某种自然现象的观察,并从中有较深的感悟,而非他人的观察与感受。
3. “来自大自然的启示”是一个偏正关系的短语,中心语为“启示”。“启示”就是通过自然现象领悟出来的道理。审题结论:本文重在说理,要写成议论文。
二、思路:
1.既然是“来自大自然的启示”行文就要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写起,否则,启示便如无根浮萍,缺少支点,立足不稳,会使读者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感。
2.对自然景物的叙写宜控制在150字左右,接下来的语段应对自然现象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出这一自然现象“之所以这样”的道理,本段是现象与事理之间的过渡段,100字左右。
3.提出观点,由自然现象之理转入对人、事之理的剖析,可选择2—3个语段(即2—3个角度),500字左右。在挖掘人事之理时,要紧扣自然想象所蕴含的哲理阐发。
如:水的启迪
水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在中国人的心里,水是至善的化身,也是中国人最讲究的以柔克刚的体现。那水便启迪人们,做人的无上标准莫过于如水。
水的澄澈,因其自身的净化作用。做人如水,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不会同流合污,永远保持自己的本性。
水的坚韧,因其滴水穿石的精神。做人如水,拥有水的毅力与耐烦,世上定无难事。
水的灵活,因其能适应地势而行。做人如水,面临陡崖要勇敢向前。一泻千里成为辉煌的瀑布,路遇狭涧要涓涓细流,警惕审慎细水长流,陷入绝境要灵活变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4.照应自然现象,升华观点。100字左右。
来自大自然的启示
在那无始无终、无穷无尽的宇宙中,唯有广博浩渺的穹庐绵延亘古,幻变的万物交替更始:朝风暮雨,生老病死,春去秋来„„岁月易逝,盛衰无常,包罗万象的自然给了人类对万物变迁的感慨。大江浩荡东去,每一朵浪花都是人生长河中的一点一滴,一朝奔腾而过,就难再追寻。因此,苏轼于赤壁咏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王勃于长江感慨“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古人亦抒“滚滚长江东逝水”;诗人登临黄鹤楼亦出“烟波江上使人愁”之句;当我身临西江,亦有“无语静默默,人世几沧桑”之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一年年雁去雁归,一年年花开花落,虽是周而复始,却总平添物是人非,美好不再的哀愁。黛玉为残花入泥而哭泣,“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明年华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古人因国运日下,有家难回而悲愁,“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卓文君因爱情的变故而伤感,“重九登高望孤雁”“三月桃花随水流转”;苏轼与白居易因怜惜花期短暂,一个“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个“明朝风起应吹尽,也惜衰红把火看”;当我遥望一树飘零的海棠花时,心底也轻轻吟着“花魂在,尚有来年期”„„
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星启星陨,乃是自然千古的更替规律,因此先人们皆如王勃“识盈虚之有数”。苏轼的“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为古今传诵;后主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浸透了对故国兴衰沦亡的泪水;冯梦龙有“日往月来,星转斗换”之感„„
变幻莫测的大自然赋予了人们太多的想象,绚丽斑斓的宇宙中,总在进行着新生与衰亡,衰亡又重生。自然昭示着万物的定数,兴亡的规律,盛衰的依凭,并启示人类关注它,思考它,感慨它,抓住每一个流逝的瞬间,记录下变化的大自然赐予人们的最鲜活的情感。
听 水
闲暇时走入自然,亲临流水,在溪畔倾听,静静感受,看着一泻千里的流水,看着蜿蜒前行的水,看着永不停息、一往无前的水,看着水映着各种情态的景,我陷入了沉思:也许人生便如流水吧!
人生的确如水。古代的骚客文人失意不得志时,大都寄情山水,情感便如水般一泻千里:曹操东临碣石观沧海,抒发“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豪情;陶渊明临清流而赋诗,抒发“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的情怀;苏轼近临长江而吟咏,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胸襟„„这些骚客文人大都由水来舒畅情怀,这便是因为人生如水吧!
人生如水般曲折,涓涓流水自始而终,穿过山泽湖川,越过沟壑平原,经历了多少曲曲折折。正如人生,荣辱兴衰,跌宕起伏。李白当初得意之时,他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但他遭人诬陷后,昔日“天子门前走马”,今日却“华阴县里不得骑驴”,这不正如流水在地势落差大时奔腾踊跃,而在地势平坦之处却缓而难行吗?
人生如水般勇往直前,尽管水会干涸,人会失意,但他们都不曾停息,脚步一直向前。水的无孔不入与人的无坚不摧不都靠的是勇往直前吗?传奇人物张海迪高位截瘫,仍然不折不挠自学成才;艰苦奋斗成就辉煌。她的那种无畏无惧的精神不正是水的柔韧与坚定完美结合吗?上天给她的是满身病痛,但她给自己选择的却是如水般的坚忍与前行。
人生如水般灵动,如水般映出人生百态。三国蜀主刘备穷时思变,参军报国,他表现的是满腔热血、胸怀大志;后建蜀国,勤政爱民,他又是君临天下,仁爱博大。是啊,人生如水。闲暇时间走入自然,亲临流水,在溪畔倾听,静静感受,细细品味如水般的人生,心中便豁然开朗„„
T3《谁动了我的奶酪》
1、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
2、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
3、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你就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
4、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越早发现新的奶酪;
5、朝新的方向前进,你会发现新的奶酪;
6、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并享受变化!
审清材料
材料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奶酪)
“奶酪”自然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美好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想要的“奶酪”,我们追寻它,想要得到它,因为我们相信,它会带给我们幸福和快乐。而一旦我们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奶酪,又常常会对它产生依赖心理,甚至成为它的附庸;这时如果我们忽然失去了它,或者它被人拿走了,我们将会因此而受到极大的伤害。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会改变,学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变化!
精彩题目
顺应变化的美
在变化中寻找更多的奶酪
学会适应变化
变是的不变
享受变化,拥有幸福
改变决定人生(幸福)
精彩例文
随着幸福奔跑
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但奶酪是会变质的。所以我们要学会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改变自己,改变方向,随着崭新的的幸福而奔跑。
陶渊明,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曾怀着“达则济天下”的抱负入世为官,他以为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但不知什么时候,幸福开始从他的指缝中悄然而逝。于是他怀着“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情感愤然出世,他在追求着自己的幸福。是啊,束缚官场、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是他的幸福;丧失气节、为五斗米折腰也不是他的幸福。只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淡然才是他的幸福;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才是他的幸福。 随着自己的幸福奔跑,陶渊明毅然离开了名和利,在奔跑中追寻着真正属于自己的“奶酪”;随着自己的幸福奔跑,李白“风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他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随着自己的幸福奔跑,诸葛孔明走出隆中,将自己一生的抱负洒向巴蜀。
谁曾想,当初的孔明也曾在田园耕作、自给自足,但对满怀抱负的他,那又怎么能是他的幸福呢?于是,他走出了隆中的茅屋。“东风一日足矣”羽扇轻轻一挥,一把大火烧毁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挥去了曹营不可一世的风光,铸就了三分天下的蓝图,奠定了蜀国大业——那就是他的一生,他的幸福。古今多少人,一生都在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奶酪”,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幸福,在他们品味人生“奶酪”的芳香时,又有多少人墨守成规,固守着自己的那一片天地。不懂改变、不想改变,终究一生忙碌付东流。
乌江畔,项羽吟着“时不利兮骓已逝”提剑自刎,假如他听从亭长的话重回江东,相时而动,或许历史将会重写。
人的一生就像一幅图画,只有不断的寻找、追随、改变,才能演绎生命的五彩斑斓。只有随着幸福奔跑,不断审视、改变、追寻着自己的“奶酪”,才会让人生的图画更美、更灿烂。
佛曰:“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幸福吗?相信我们的人生途中必会发现属于自己的“奶酪”。或许它不是五彩缤纷的,但它一定是用血汗铸就。
随着幸福奔跑,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绽放自己的光彩;随着幸福奔跑,才能体会到“奶酪”的甘香。
顺应变化的美
《易经》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浩瀚宇宙中,即使是白驹过隙的瞬间,也会有沧海桑田的变迁。世事在变我们也要学会潇洒转身、用心改变,用我们充溢着热情的心灵去拨开更美的风景。
想想书中的两只小老鼠在面对C站奶酪的消失时,尚能淡然顺应那沉痛的变化,不感伤、不沦落,毅然做出新的选择,带着崭新的理想和愿望上路去寻找另一处奶酪站。顺应着这种变化,让走向成功的脚步永不停止。顺应着这种变化,奶酪N站成为现实。
两只卑微的生命尚能如此,更何况拥有万千智慧的人类呢?翻开历史,我们会看见世人在变化面前绘出的不同风景.顺应变化的美,挫折终有一天也会被成功和信念打败。当孙膑被挖去双腿膝盖骨时,他忍受着的不仅有疼痛,还有对生活的绝望,对自己命途多舛的感慨,虽遭遇这般的劫难,但他却选择了怀拥“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上路寻找心中融不融化的奶酪。顺应着这种变化,让自己的信念重新树立,用强撼的内心动力击败外在的困境,创作出《孙膑兵法》这永留世间的杰作,而书中句句皆是孙膑展现给我们的顺应着变化的美。
顺应着时时改变的万物,坦然地面对万物的变迁。苏东坡的一生恰是“风刀霜剑严相逼”,当官场和文坛一齐向他泼污水,他心生退意,顺应着世态炎凉的变化,他选择上路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奶酪。最终留下的是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留下的是“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明朗„„他将奶酪留给世人,寻到了属于自己的奶酪站,不枉那一生的潮起潮落。他所留下的,是自己顺应世事变化后绽开的别样的美。
闭上双眼,想想中华千年的文化古蕴,想想一个又一个留名史册的伟人。曾经,他们也曾落入深渊,曾经,他们也曾丢失了自己的奶酪,但他们终在顺应种种变化后绘出美丽的人生,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奶酪。
顺应变化的美,看那西边的彩霞,每一天一个美丽的模样。风以天为画板,勾出一幅幅水彩画,顺应风的改变,让人琢磨不透下一刻的样子,是绛,是橙,还是如烈火般地艳红?这多变的霞,亦是顺应自然变化的美。
顺应变化的美,紧紧跟随变化的脚步,在身后留下深深地脚印,勇敢地走下去,一直在路上„„
范例1:体操女孩桑兰,曾经是我国的体操运动员,曾多次在世界大赛中获奖。①可是1998年 7月她却在美国纽约参加第四届友好运动会时摔下鞍马,造成了先高位截瘫。过去光彩照人的荣誉瞬间熄灭,曾给予她无限光芒的“奶酪”彻底粉碎。②但在人生的道路上,她没有选择自暴自弃,而是勇敢的面对,努力改变自我、改变自己的人生目标,她以顽强的毅力进行锻炼,从高中开始学习,一直坚持到大学毕业。并且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并光荣的成为了我国奥运会的形象大使。③桑兰在自己的“奶酪”丢失之后,勇敢的面对,并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她的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她的这种适时而动的改变,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敬,而她则以那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灿烂的笑容成为感动中国的人。
思维顺序——四步:
①原有的情况 ②现在没有了 ③应该怎样去做 ④这样做的结果(意义、作用)
T4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或见闻吗?请以“石头与山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审题点拨]:
先审话题,话题是“石头与山头”,有寓意,代表困难、障碍等;关系是如何不把“石头”看成“山头”。再审材料,对于这些对农场无利的石头,父亲认为是山头,不可移动;母亲认为是石头,可以搬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父亲道听途说,主观上放大了困难,没有亲自试一试;母亲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主动去做,去尝试,去付诸实践。
[立意]:不要放大困难,要做,要尝试,才能成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后,去做。)
一、题目嵌入法
二、开篇切入法
三、分析入题法
四、结尾呼应法
五、遍地开花法
所谓标题嵌入法,就是指在文章的题目中嵌入或体现话题的字眼。
一、题目嵌入法
《困难——山头?石头?》
《那只不过是一块石头》
《不要把困难当成山头》
《管他石头与山头》
《石头真的是山头吗?》
二 开篇切入法
就是指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就点明话题或文章的主旨1)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阻碍,就像一条路上有小石头也有大石头。小石头我们可以搬走,遇到山头便只好绕道,可有些人却把小石头当成大山头,久而久之忘却了双手的作用。
同样的石头,林肯的父亲认为,它是一个山头,不可挖动;林肯的母亲却用行动证实了,这“山头”,仅仅是一块块石头而已林肯的父亲和生活中的许多人一样,用放大镜“看”见了大山,不去尝试,不去探索,而他的母亲,却冲破了假象,最终成功把它们搬走。
2)林肯父亲廉价买回了一个有许多石头的农场,却认为那是山头而不去清除它们,后来,林肯的母亲带领孩子们清除了“山头”,因为它们只是埋入土里一英尺的石头。石头与山头,高度不知相差多少,但有时它们相差,不过一英尺的距离。
悲观的人说,困难是一座坚硬的山头,搬不起撼不动,只能束手无策;乐观的人说,困难只不过是浅埋于土中的石头,只要肯用心,轻轻一挖,便可以将石头搬起。
是痴心妄想,那么人类的就永远没有飞翔太空的希望。别把问题放得太大,当你真正去做时,你会发现它原本没有想像中那么困难。
三、分析入题法
1)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这是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他做了成千上万次实验才让电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如果他认为发明电灯如同一个不可搬走的山头,那恐怕人类使用电灯的时间性要向后推迟,甚至永远不可能用上电灯。而他把研究的每一步看成一块块石头,在选择灯丝材料时,逐一排除的过程就是向下挖“石头”的过程,当实验证明钨丝最适合做灯丝的时候,就是让“石头”晃动的时候。
所以,生活中,那些看似坚不可搬的山头,往往由碎石头组成。我们只要多往下挖一挖,也就能把山移走,多数的困难也就这样被分解掉了。
2)宇宙“地心说”盛行的时代,人们对“地心说”信服得五体投地,几乎对它不产生一丝怀疑或否定。然而,哥白尼却不顾世俗的鄙夷的目光,不屑他人的诋毁,毅然地挪开了心中被公认的“地心说”这座“山头”,将自己所想付予实践。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研究,终于在大量的证据面前提出了“日心说”。后来他的“日心说”被认可,可以说他敢于挑战,敢于实践的精神十分可贵。
末句扣题:后来,他的“日心说”被认可,可谓成功挑战了心中“山头”,山头最终风化成一块块可以移动的石头。
四、结尾呼应法
这种方法好处就是有放有收,而且可以将任性走远的文意拽回来
面对困难,拿出阿甘的执著来吧,拿出陈燕的勇气来吧,把山头化成石头,把洪流化成小河,在无极限的人生中,奋斗争取,创造奇迹!
生命因为有了无数次风雨的撞击而显得精彩,因为有了那些类似“山头”的“石头”而显得神秘。我们轻轻拨去那一层面纱,会发现:原来那只是石头。
五、遍地开花法
此种方法就是注意在行文中能够时时、处处点题。好处不言自明 友情提示:点题不在多,而在适时,为避重复,可明点,也可暗扣。 例文 不要把“石头”看成“山头”
林肯幼年曾有这样一段经历:父亲用低价格买下了一个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母亲提议将石头搬走,而父亲说这是一个个小山头与大山连着,是搬不走的。但母亲带人不长时间就把它搬走了。原来它们原本就是一些孤零零的石头而已。我们往往会这样,把石头看成了巨大的山头。在面对困难时首先是贬低自己,放大困难,认为自己不行,被些孤零零的“石头”所吓倒。人生道路中会遇到许多“石头”,甚至有时我们看着他们很害怕,会退缩,把它想象成一个坚不可摧的巨石。我们会觉得接下来的努力将是徒劳,就停止了前进的脚步,那么他离成功的巅峰会越来越远。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罢官降职等一大堆因“乌台诗案”这块大“山头”的不如意,一起降临在苏轼的头上,然而他却有这样旷达豪放的心境,这时的“山头”将会变成“石头”,被苏轼踏在脚下。相反,在一次考试中失误而轻言放弃的学生,他们的“石头”有苏轼的大吗?没有,他们的失意对于苏轼来说微不足道,然而他们却把这“石头”看成了“山头”,视为不可挽回、解救的事实,认为人生之不幸莫过于此,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两种不同的结果呢?是因为后者在面对“石头”时没有一颗平常心 没有看到这就是一个石头而已,并不是“山头”。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当时科学界认为是不能实现的前提下,苦心研究,反复实验,最终实现了水稻大幅度增产。在人们认为这是个“山头”难以逾越的时候,他却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和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把它看成一个“石头”,搬动它,最终实现了科学界的突破。
有人说过:人的敌人就是自己。是因为自己有自觉性地自我保护,这种保护太强了,他们就会把每一个“石头”看成“山头”,生怕自己受到伤害。在试过之后才明白,其实只要勇敢向前迈一步就会惊奇发现事情很容易。
不要把“石头”看成“山头”,挑战自己,战胜自己,才会有机会和可能去战胜别人
让我们勇敢地举起“石头”砸向“山头”,开辟通向成功的道路。
T5给材料写议论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很感动,于是送了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把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都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仅不为自己的学生受称赞而高兴,反而非常生气,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一)分析材料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很感动,于是送了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见义勇为、救人而受赏、施恩而得报、人要正视名利、个人效益与社会效益 „„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把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都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仅不为自己的学生受称赞而高兴,反而非常生气,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报账是合法的、必须按规则办事、个人行为和社会影响、高尚品格与民众心理„„
【材料作文提炼主题】
解题思路
题中两则材料讲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两个故事,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
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
它涉及到利益与道德(利与义),孔子更看重的是善举所形成的社会效应,所考虑的是社会公德。
综合两则材料,我们可知孔子对两个学生不同态度的故事告诉我们: 正确对待义与利——
强调重义轻利,但并不是不要利;重公利轻私利并不是否定私利;重义轻利己并不是忘掉自己。只要符合法律,依靠自己劳动所得的合法利益都是可以获取的。 开篇引材料
孔子老先生赞扬接受谢礼的学生而批评没有报账的学生,此番举动旨在以一人之行影响众人之为。而透过这两件事看人生,是要面子还是要实在,道德与利益的进退维谷该如何把握?我认为,一切应从实际出发,重实在,扬德行;以客观的眼光看事情,以积极的态度做事情,发挥连锁反应的作用。
例文:“施恩”该不该“图报”?
随着某位捐助贫困生上大学的慈善企业家对其捐助者的冷漠感慨了一番后,社会上抛起了一场对“感恩”和“图报”这几个字的大讨论,在5名大学生因“不知感恩”而取消其爱助资格事件发生后,更是引起了全社会对“感恩”与“施恩”的关注。
“施恩不图报”一向被我们视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提倡,也只是提倡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体现着人间的关爱、友善与和谐。然而,在这个全球化,物质化的时代,这种思想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施恩者到底该不该求回报?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认为:该!
其实“施恩”与“求报”这二者并不矛盾,只是人们看待这两者的眼光带有色彩,这是我国传统无私奉献高标准精神要求下的影响。人们大都认为选择施恩,就是选择做一个高尚的人,而做一个高尚的人,就不该要求回报,要求回报,则被认为是不正当的,施恩的行为便不纯洁,甚至被认为是思想有问题,更有甚者将其视为“拜金主义”的腐朽思想。
我觉得人们不必如此激烈地批判“施恩图报”者,“图报”并不影响“施恩”的高尚,适当的回报还有激励作用。
话说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落水,就奋不顾身地跳下把它救起。那个孩子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却遭人非议。而孔子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可以鼓励更多人们去救人。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都有这等认识,为何身为新时代的国人还对“施恩图报”如此苛刻呢?
保护自己,不愿吃亏,这是人的本性。现在社会和国家对见义勇为的人的各项优惠及嘉奖也是一种施恩图报的体现。
“施恩”不仅在于救人,捐款等也不仅在于针对某个人的恩惠,还有对群众,对社会所“施”的“恩”,比如在公交车上或火车地铁中抓扒手。同样的,“图”的回报也不仅是金钱的酬谢,个人的感激,还有政府、社会对善举的尊重。 2006年夏,在德国留学的中国青年杨立在沿莱茵河旅行时,途径一个叫克里斯托的小镇,捡到一个装满钱的皮夹送交行政厅,然后不留名的离开的。而小镇镇长却发动了莱茵河沿岸十多个城镇的警力寻找他,并要求他收下奖彰和酬金,并说:“这不仅是对你个人的认可,也是整个社会对善举的尊重。对善举的尊重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也让我们有资格去劝勉跟多人的施援向善。”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西方发达国家把“图报”看作是社会对善举的回报。
施恩图报无可厚非,但这“报”应是一种受恩人主动的感恩的回报,那种主动强行索要“锦旗”或“报酬”式的的荒诞“回报”是不值得提倡的。
我们生活在这个开放的社会,接触着许多不同的思想并受其影响,难道我们不该宽容地对待“施恩图报”这个崭新的价值态度吗?
道德旗帜下的沉思
孔子赞扬接受谢礼的学生而批评没有报账的学生,抚卷于案,初对孔子的话语感到不解:义救鲁奴而不报账的学生受责备,同样是救人一命却收下谢礼的学生反得表扬。掩卷沉思,方觉意义深远。
看问题做事情应以谁为受益者为出发点。个人虽然收了贵重酬劳,但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孰大孰小,不言而喻。其实德与利的关系并非完全对立,只是因为在我们的心中高树道德旗帜,使我们对一切与之稍有偏差的行为做出错误的判断。
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的确,道德是高尚的品格。从古到今,道德是永恒的话题,它是做人的基础,无德者不立。但是我们在推崇道德的时候又往往过激,好像道德与金钱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敌人似的,在评价某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时总会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金钱上,这是不智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
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首届“科学荣誉奖”,若照以上之论,那我们便应认为他没道德吗?不,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口。相比之下,这500万对于他的贡献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便是以此激励科学家为国做出更大贡献,让世人明白中国是个尊重人才的国家,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国人才、留学者和外籍科学家来华工作。“重奖效应”在这几年也确实卓有成效。
雅典奥运会中国取得历史性突破,赛后国家重奖了获金牌运动员,这件事引起很多议论,责难之语充盈于耳。但我认为重奖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激励更多的运动员创造佳绩,说不定我们2008年还会因此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呢。不能认为运动员拿了奖金就丧失了道德,女排队员不是集体捐款给慈善机构了吗?无独有偶,来华赚得巨资的皇马队员不也在去年SARS流行时将集体签名出售球衣的巨款捐给了中国慈善协会了吗?
当然,我们不能见利忘义,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前不久在雷州海岸面对落水渔民有人喊出的“先收费后救人”的话,那种挟尸要价的作法,难道不让人寒心吗?这种重利轻德,一心往钱里钻的行为令人不齿。 在许多情况下,只有将个人的“道德和利益”和整个群体、整个社会的公德和利益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处理好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我们不应偏颇地盗用道德概念,而应理性地看待和处理道德问题。
P76,T2理智比亲情更重要
在西方人眼中,中国是个温馨的国度。无认是春运期间长长的归家队伍,还是汶川地震中令人心碎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我爱你”;还是“暴走妈妈”义无反顾的割肝救子-----种种数不清的感动,足以令人相信中国是个洋溢着亲情,充满着温暖的天堂。但,也许正是这种连得剪不断的亲,浓得化不开的爱,才更容易成为我们收获幸福的一种“碍”。
今后四月一日,一位在日本留学的男青年因其母寄钱较晚而连捅其数刀。更令人心痛的是,这位还躺在医院病床上的母亲竟还一个称赞孩子“勤勉,懂事”,为其苦苦求情,希望得到法庭轻判。这种无私近乎悲哀的“中国式母爱”,它又一次引起了国人的思考:行走在爱的路上,究竟要不要理智的相伴相随,它的份究竟有多重。
理智是情亲的基础。李阳家暴事件有力地证明了这点。在失去了理智的拳头下的亲情只可能是遍体鳞伤。尽管有妻子的真情表白“李阳你需要帮助,I love you”,尽管有孩子脆弱无助的呼唤“爸爸,我们需要你”,但这一切在丧失理智、冷漠无情的李阳面前,它们一文不值,只不过是他用来做研究的试验品而己。我想,李阳最需要的是一个公正严肃的法律制裁,也许只有那铿锵有力的惊堂木声才能敲碎那裹住他良心的冰冷的铁壳,让麻木的心灵生长出爱的花朵,散发出爱的温暖。
理智是大爱的诠释。日本作家小藤四野曾恨过自己的母亲。在他功成名就之后,母亲竟变得更加的无理取闹,硬是要他定期寄大笔钱给她。小藤若稍微迟缓了些,她便破口大骂。而当母亲去世,人们整理遗物时才发现,她把所有的钱一文不动地存入了儿子的帐号。这样的母亲才是世上最伟大理智的母亲:她担心一惯大手大脚的儿子在成名有钱之后更加的挥霍无度,或哪天声名大跌最终流落街头。这位母亲真是用心良苦啊。当小藤明白这份沉甸甸的近乎残酷的母亲中包含着的真正意义时,母亲去世了。可这位伟大的妈妈却一直在向世人传达着这样一个道理:亲情,因为有了理性的重量才更显厚重与不了起。
相比之下,我们身边的“啃老族”漫延的面积越来越广,高喊“我爸是李刚”的狂妄肇事者偶有耳闻,仗着父辈名人的光环做目无法纪之事时有发生----这些无一不在警醒着中国的父母们:无私的亲情更需要理智的把控。近有中国首富陈光标,远有美国首富比尔盖茨,他们都拥有万贯家财,为何都选择了不留遗产给孩子的做法?因为,他们深深懂得:溺爱不是真爱。
由此,我们明白了,“中国式母爱”的一个明显弱点就是重感情,轻理性;重奉献,轻教育。只知道付出,而不懂得“索取”。这“索取”不是要求孩子回报物质和金钱,而是回报以责任感、心理上的健康和人格上的健全。缺乏理智的情感投入就是爱的付出的过多过滥,最终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思想,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做出损人损已害国害民的事情。
亲情,呼唤理智!在爱的天平上,有时候理智的作用真的不可小看啊。亲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给孩子一根理智的线,让爱的风筝飞得更高无稳!
T3我想握住你的手
来来往往,几经徘徊,却始终都没有握住你的手。我想握住你的手,给你最真挚的关怀。
那含辛茹苦,日夜操劳,抚养我长大的妈妈,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劳作,看着那日渐弯曲的背影和刻着岁月痕迹的面容,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对您说一声:我爱你!但是因为自己逐渐长大,早已没有了儿时的亲昵,因自己的不善表达感情,迟迟都没有说出口。我多想握住你的手,抚摸您的辛劳,我知道儿女的健康成长,是对您的慰籍。
我多想握住你的手,陪你走过风风雨雨,度过最快乐和最艰难的时光。 当朋友向我倾诉苦恼时,看到被生活压抑的她,我只有安慰,陪她伤心,开导,我们的人生还有很长,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珍惜,去呵护,去陪伴的东西,我们还有责任,对父母、对朋友、对社会。不要失去信心,要振作起来,其实,我多想握住你的手,给你安全感,给你勇气,让我们的未来无限光彩。
其实啊!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去想过握住那些无助人的手,握住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的手,给予他们超凡脱俗的爱,让他们不会感到空虚、无助。同时,也会使自己感到充实。
我多想握住你的手,给你我所有的关爱,让你那干涸的心,变得滋润起来,我多想握住你的手,一起经历人生道路上的跌宕起伏,品味百味人生;我多想握住你的手,用我真挚的感情,填满你心灵的空洞,我多想握住你的手,让岁月在此刻停留,我多想握住你的手,让你在绝望中仍会看到希望,让你学会不放弃,要不懈追求,要让你明白,没有什么样的坎过不去,没有什么磨难会持久,只要希望没有泯灭,就会看到最美的彩虹。
我想握住你的手,对你说出那些心里话,可是我没有,我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流露,因为我不知该怎样说起,该从何说起,就让它在心里沉积,凝结成一堵厚厚的墙,把心包围在里面,为自己伪装。
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对你说„„
T4致我的前辈
尊敬的先辈:
当我以这两个有些许沉重的字称呼您的时候,我的心更加沉重。在这安静的夜里,我想到了您,以这样的方式的给您写信,我想哭。
曾经,听父亲说起您的故事,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是您,放下手中的锄头,扛起步枪,毅然走进革命的行例。您是光明的使者,胜利的象征:您是民族的骄傲,人民心中的英雄。只可惜天妒英才,就在您即将凯旋的时候,一颗子弹射进了您的胸膛,你英勇牺牲。我不知道您当时是否想到了很多,只觉得心中的某根情丝在微微颤动。一种叫做眼泪的液体缓缓流出,泪染湿了我成长的季节。
先辈!冥冥九泉之下,是否您也孤独,天堂的生活是否还算过得如意?物欲横流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早已提高,物质和文化也不像您们当时那样枯燥。您不要站在当时的社会看今朝的我们。时间在不断的推移,历史在不断的前进,人 类也在不断的进步。捧着昔日您儿时的照片,我有太多的感伤。我惆怅于时间不能因我们而倒流,让我能一睹您英雄的风采。可惜,老天不会同情我们,我只能站在缓缓流淌的时间河流里,与您隔河相望。
先辈!黄昏来临时,我沿着门前的小河漫步,您种的那棵梧桐早已枝繁叶茂,是否您还曾将它记起。父亲和我是您的化身,您给我们的怎能偿还,以阳光的名义为您祈祷,在天堂安好!
先辈!夜幕里,我看见您的白发像北方的雪,我想那白色是历史给您最崇高的颜色。走在校园,想像着您的身影,倾听雨中您留存的话语。天边的云彩,是您漂泊的地方,岁月的河岸,永远有您英勇的雄姿。
深夜,我惦想着您。沿着您留下的足迹,我一路搜寻,期待着一个不可能的季节,您踏着泥泞的路,向我走来,然后,我们找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地方,听您讲昨天的故事。
先辈!您那矮小的身躯和疲惫的面容让我不敢想象,您是怎样和敌人搏斗;被生活压弯的背脊是否是您人生的雕像?我无语,期待您来回答。
先辈!当这个城市的天空,黑夜不再追赶白昼;当这个季节的阴霾彻底散开时,我们再聚到一起,看世界的美好。不管海怎么枯,石怎么烂,沧海怎么变桑田,我们都将紧紧挨着!
此致
敬礼!
您的后辈
2012 年10月16日 T5【写作导引】
我们这样去写这篇作文。
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外国思想做法进入国内,但父子协议显然与中国的传统美德相矛盾相碰撞。
肯定这种做法:
1、传统的双向依赖的亲情和孝道是建立在农村社会多子女的人口基础和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消极因素,应该有一种新型的父与子代之间的关系来代替。一纸协议,儿子脱离了父亲的庇护,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商海中,摸爬滚打。扛起解决高等教育经费等一系列人生大事的责任。一纸协议,父亲要自己解决养老费,料理日常生活等名项事宜。就是这一纸协议,儿子学会了自强自立,自力更生,在绝境中奋发向上。
正在阅读:
高二语文必修五作文解析07-05
宋词精选欣赏大全10首03-31
梦幻模拟战深渊的低语怎么过?06-06
意大利留学出行的相关信息02-17
2020年海南化工工程师考试成绩查询入口10-28
美并不遥远作文600字11-18
读《夏洛的网》有感500字05-22
2019短篇幼儿睡前故事【两篇】02-25
新颖的小班手指游戏合集【7则】07-30
乐在其中作文600字07-11
保护海洋动物作文300字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