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关键就是能否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做高考生物选择题也是如此,尽管选择题的题型多样,但高考生物选择题解题方法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仔细审题,找出关键词语。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在字面上非常相近的概念或名词等专业术语,但它们的实际意义却相差很大,如胚囊和囊胚、极体和极核、原生质体和原生质层、氧化分解和水解等等。命题常会以此为基点,考查学生对这些概念和名词等专业术语理解的深刻程度。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在审题时对这些概念和名词等关键词语应该特别留意。这些关键词语往往就是题目考查的重点和主旨所在,找准了关键词语就是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就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难度较大的选择题或者是涉及两个以上知识点的选择题,就要认真分析题意,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再仔细分析供选答案,选出正确选项。
例1、(2009.安徽)DNA分子在初步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氨基酸、葡萄糖、碱基 B.脱氧核苷酸
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D.核糖核苷酸
【方法领悟】选择题的题干属于已知提示部分,它规定了选择的内容及要求。本题中的关键词是“初步水解”。由于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但题干问的是DNA分子在“初步水解”后的产物,故应为脱氧核苷酸。【答案】B
2、明确限制条件,缩小答案范围。限定条件的设置,一方面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考查考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程度,因此,审出“限定条件”,就等于找到了“题眼”,题目中的限定条件非常关键,限定条件的指向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和方向。限定条件包括:①限定种类,如时间、原因、影响等;②限定程度,如根本、直接、最终、一定、、最简便、最多、最少、最可能等;③限定对象,如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是高等植物还是低等植物,是叶肉细胞还是根细胞,是一个细胞还是一个生物体等;④限定过程,如是蛋白质的合成还是分泌等。
例2、为了确定某株高茎豌豆(显性)的基因型,最简便的方法是
A.让其与矮茎豌豆杂交 B.让其与另一株高茎豌豆杂交
C.让其自交 D.直接进行DNA检测
【方法领悟】该题题干中已经明确了限制条件为“最简便的方法”,确定显性植株的基因型的方法常用的有两种:测交和自交,但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故最简便的方法应为自交。【答案】C
3.挖掘隐含条件,完善题干信息。 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而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往往成为决定解题成败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学科中的潜规则常以隐含条件的方式隐身于题干背景之下,解题时要善于挖掘,比如,验证性实验试题的结论一般要求与教材上的正面知识一致;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的指的就是“正常”等,这些都是隐藏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条件,把题干补充完整。
例3、(2010.四川)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雌性激素
【方法领悟】本题的隐含条件是“蛙脑垂体提取液中已经不存在完整的脑垂体细胞”,也就不能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因此含量增加的激素就不可能是B、C两个选项所示的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而题目中根本没有涉及下丘脑,因此A选项也不符全备件。那么这种激素只能是雌激素,原因是垂体中原来合成的促性腺激素刺激蛙的卵巢,促进卵巢合成并分泌雌性激素。【答案】D
4.排除干扰信息,找准命题意图。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解题无关的信息,它们会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命题者可以将干扰信息放在题干中,也可以放在某一个选项中,其目的就是考查考生的基本功是否过硬。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试题编制的基本要求中强调的“干扰项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且看上去似乎有理,不要错得太明显”、“应该增大正确项的隐蔽性和错误项的干扰性”。故考生应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解题过程中只有认真分析题干,才能排除干扰,准确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找出正确答案。
例4、(2007.广东)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I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方法领悟】本题中有两个干扰,一个是“光照条件下”,另一个是A选项中的“无氧条件下”。这两个条件连续给出,很容易误导考生排除线粒体,只想到叶绿体而误选A选项。但是只要意识到“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也可产生ATP”,就很容易判断出A、D两个选项是错误的。又由于线粒体中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时,有ATP的合成但是不依赖氧,因此C选项错误。【答案】B
5.克服思维定式,防止“生路熟走”。有些试题的已知条件是命题者对教材中的有关知识、考生平时已做过的试题等稍作改动后命制而成的,这类题欺骗性,乍看像“熟题”,实际上已经“改头换面”,其目的在于检验考生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如果审题粗心大意,只凭经验做题,就很容易犯思维定式的错误。因此,越是“熟题”,越要警觉、细心审题,准确地获取信息,做到“熟路生走”,才能准确作答。
例5 、(2009.江苏)一个人体内的胰岛B细胞、神经细胞、表皮细胞等,其形态、功能各不相同,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不同细胞中信使RNA的结构不同 B.不同细胞中转运RNA的种类不同
C.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的结构不同. D.不同细胞中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方法领悟】本题中的“根本原因”是最常见的提问方法,我们一般都首先考虑“遗传物质”或“基因”。而选项中恰恰有这个选项,因此很容易“误导”考生选择D项。实际上,本题的“题眼”是“一个人体内的……形态、功能各不相同”,同一个人体内的细胞是经有丝分裂获得的,因此遗传物质相同;不同细胞形态、功能各不相同,是细胞分化(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故不同细胞中信使RNA的结构不同。【答案】A
三、做高考生物选择题的基本技巧
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固然,是否“肯登攀”极其重要,但同样是“肯登攀”,“乱登攀”与“巧登攀”的效果却截然不同。在高考中,理科综合的考试时间对于考生来说比较紧迫,若考生没有一定的解题技巧,就容易浪费时间,导致因考试时间不够而部分题目不能看完,即使是简单题也丢了分。所以教会考生掌握做高考生物选择题的基本技巧也是非常必要的。
1.直接判断法。直接判断法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准确掌握生物知识的前提下,通过观察思考,直接从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中作出判断,确定符合题干的选项。这种方法不需要拐弯抹角,适用于基础知识类试题。基础知识类试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可以说是送分题,但仍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有准确无误的掌握。
例6、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 B.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C.有性生殖细胞内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染色体组内含有等位基因
【方法技巧】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相关知识。方法技巧是掌握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方法。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是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既存在于体细胞中,也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只是在同一生物体中殖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数为体细胞的一半。二倍体生物的有性生殖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四倍体的有性生殖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由于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故染色体组内不含等位基因。【答案】A
2.淘汰排除法。 淘汰排除法是指从排除谬误人手,逐步缩小范围,去伪存真,最后确定正确答案的解题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排除知识、表述、逻辑错误的选项,选项的描述本身错误或包含部分错误的要排除,但逆向选择题除外,选项描述有逻辑错误的也要排除。
(2)排除无关选项,选项的叙述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与题干无关,应排除。这种方法适用于解决一些较难的、不能凭借掌握的知识就能选出答案的试题。
例7.(2010.江苏)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人出现肺水肿现象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方法技巧】本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属于”和“内环境稳态失调”。而选项中A是受寒冷刺激时的体温调节、C为免疫调节、D为水盐平衡调节,都属于正常的稳态调节,故应排除。【答案】B
3.对比推理法。对比推理法是通过比较选项所涉及的生物学的相似、相近、易混的概念、原理、方法、结构、功能等,以达到摒弃似是而非的选项,从而作出正确评判的方法。这类方法适用于选项相近或者类似的选择题,此外,当排除两个选项后,在剩下的两个选项中犹豫不决,不知道究竟应该选哪个时也常常采用这类方法。
例8.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时,下列一般不可以作为目的基因受体细胞的是
A.受精卵 B.韧皮部细胞
C. 卵细胞 D.根尖生长点细胞
【方法技巧】对于本题中的四个选项,进行对比不难发现:A、B、D三个选项均为体细胞,而C选项则为生殖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核遗传物质只有体细胞中的一半,不适宜用作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答案】C
4.图文转化法。对某些选择题,由于情境比较陌生,或内容比较生僻,或试题呈现形式发生变化等,可通过将题中信息转化为比较熟悉的、便于理解的形式,从而变陌生为熟悉,化难为易,迅速求解。常用的转化法有将图表转化为文字、将文字转化为图表、图与图之间的转化、文字之间的转化等。
例9. 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到一个相邻细胞叶绿体基质中,共穿越磷脂分子层数是
A.4 B.6C.8 D.12
【方法技巧】本题看似与计算有关,实质上解本题的关键不是计算,而是能否将题目中的问题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因为关键点是要分析CO2一共穿越了几层生物膜,每层生物膜又包含两个磷脂分子层。【答案】D
5.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是指跳出常规思维模式,以另类角度从不同侧面思考问题,这样有时会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逆向思维法有时类似于数学中的“反证法”,适用于按照正常的思维方式解答行不通或很复杂的试题。
正在阅读:
2017年高考生物选择题解题方法例析09-12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方法10-29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浙江省电力监管专员办公室04-17
儿童诗:《牧竖》全文及注释07-13
2017国考职位表下载(财政部驻上海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04-21
学党史悟思想心得体会【14篇】09-02
2023年四川成都中考时间:6月13日、14日114个考点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