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朗读的技巧
一、心理感受技巧的运用
朗读是通过有声语言向听者传达文章思想感情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心理因素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朗读时要注重心理感受技巧的运用,以求获得良好的朗读效果。
(一)逻辑感受的运用
逻辑感受即运用文章的逻辑关系以获得心理感受。文章的逻辑关系主要指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思路的展开等。把握文章的逻辑关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段落之间的层递关系。看看文章是如何开展的。
2、句群之间的关系。如并列、递进、因果、转折等,可以通过关联词把握。
3、实词的运用,尤其是主要动词。主要动词是句子的谓语,往往是表意的重心。
4、修辞方法的运用。修辞方法有着特殊的表情达意效果,应特别注意。
(二)形象感受的运用
文章中的形象指有关的人物、事件、景物等。朗读时,这些鲜活的形象会不断刺激朗读者的感观,因此,朗读者要充分调动这些形象去感染听者,以获得良好的朗读效果。
(三)情感感受的运用
情感是文章感染听者的重要因素,朗读时要抓住文章的情感线索,确定朗读的情感基调,以求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这“三情”有机地统一起来,可以增强朗读的感染力。
二、发声技巧的运用
(一)呼吸
朗读时学会自如地控制呼吸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发出来的声音坚实有力,音质优美,而且传送得较远。
呼吸分胸式和腹式两种。胸式呼吸气流较弱,所以朗读时呼吸显得急促,上气不接下气。腹式呼吸,胸腔和腹腔都配合着呼吸进行收缩或扩张,气流充沛。
朗读时需要有较充足的气流,所以多采用胸腹式呼吸。可以进行缓慢而均匀的呼吸训练,从中体会用腹肌控制呼吸的方法。
(二)发音
发音的关键是嗓子的运用。朗读者的嗓音应该是柔和、动听和富于表现力的。为此,要注意提高对嗓音的控制和调节能力。有两个方面:
1、声音高低的控制。声音的高低由声带的松紧决定;音量的大小则由发音时振动用力的大小决定。朗读时不要自始至终高声大叫。
2、共鸣腔的调节。这是使音色柔和、响亮、动听的重要技巧。发声时,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声带发出音波,经过口腔或鼻腔的共鸣,形成不同的音色。改变口腔或鼻腔的条件,音色就会不同。如舌位靠前,共鸣腔浅,可使声音清脆;舌位靠后,共鸣腔深,可使声音洪亮。
(三)吐字
吐字的技巧不仅关系到音节的清晰度,而且关系到声音的圆润和饱满。要吐字清楚,应注意两点:
1、熟练掌握常用词语的标准音。要熟悉每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按照它们的标准音来发音。
2、克服发音含糊、吐字不清的毛病。主要有如下三种情况:
(1)声母成阻阶段发音部位不准;
(2)韵母阶段口形和舌位不正确;
(3)语速太快,没有足够的时值。朗读跟平时说话不同,要使每个音节都能让听者听清楚,发音就要有一定力度和时值,每个音节都要读到位。语速太快,音节之间的界线不清,就会让听者感到发音
含混。可通过说绕口令练好吐字的基本功。
三、停连断句技巧的运用
停连是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暂时休止和接续,可以说它是有声语言表达中的标点符号。一方面,停连是作品内容、情感表达的需要,在适当的地方利用停连,造成声音的暂时间歇和延续,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它也是朗读者生理上的需要。
(一)停连的种类
停连可分为语法停连和强调停连两类。
1、语法停连
语法停连是反映词句间的语法关系、显示语法结构的停连。例如:乒乓球拍卖完了。
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可有两种停顿:乒乓球/拍卖完了。乒乓球拍/卖完了。
可见,停连的位置不同,显示的语法关系和结构也不相同。语法停连可分为“句读停连”和“语组停连”两种。
(1)句读停连
句读停连是依照标点符号所做的停连。标点符号是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朗读中则用停顿来显示。这种停顿又称 “句间停顿”,其停顿时间的长短,一般由标点符号的类型决定。常用的标点符号停顿时间大致是:
句号、问号、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
例如: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
标点符号虽是停顿的重要标志,但也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语意表达和语气的需要灵活处理。
(2)语组停连
语组停连是指在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根据语法关系所作的停连。语组停顿又称“句中停顿”,比句读停顿的时间要短些。一般说来,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成分与中心语之间,都可停顿。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主谓结构的句子,主语通常是话题,话题与陈述说明部分之间一般需要有个停顿,时值长短取决于该句在篇章段落中的地位。另外,主语和谓语本身的长短差别越是悬殊,停顿就越是明显,主语、谓语都比较长时停顿也同样明显。如:雨/是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色调。
跳动的小红爪/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专程前往悉尼。
二是主谓句的前面有连词或修饰语,在连词或修饰语与后面的主谓句之间应该有所停顿,否则可能会出现断句错误。如:那时/天还没有亮。 转眼/女儿也能自己吃饭了。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出光芒。
三是动宾或介宾结构,有时宾语往往较长,而动词、介词则很短,显得结构不对称。为了缩短距离,朗读时常把短的部分拉长,即在动词或介词后作适当的停或连处理。如:在/苍茫的大海上,……
在/闽西南苍苍茫茫的崇山峻岭之中,…… 我明白了/她称自己为素食者的真正原因。
落到/被卷到洋里的木板上。 就在于/他决不做逼人尊重的人所做出的那种倒人胃口的蠢事。
句中停连的位置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出现断句错误。有两种表现:一是在不该停连的地方停连了;二是在该停连的地方却没有停连。请看下面的例子:红/是×红得很,却没有光亮。 射得人/眼睛×发痛。
艺术家们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2、强调停连
强调停连是为了突出某种事物或表达某种特殊感情所作的停连。它不受语法停连的限制,而是依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决定停连的位置和时间。它可表示某种特殊的语意,还可显现出它与前后连接部分的
某种特殊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类:
(1)表现语句中的区分关系,如: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他/对于/我,渐渐又几乎变成了一种威压。
在“伊”和“车夫”后面略有一顿挫,人物关系和动作便更为明了,如在眼前。
(2)表现语句中的呼应关系,如:
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这里“乌云听出了”是“呼”,后面三个短语“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胜利的信心”是“应”。在“听出了”后面要停顿明确,后面三个短语之间要紧凑;如果机械地按标点停顿,便成了:“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这样朗读就破坏了句子内部的对应关系,造成语义不清。
(3)表现语句中的并列关系,如:
用它/搭过蓬帐,用它/打过梭标,用它/当缶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与吹火筒。
这一句话有四个并列短句,可以在“用它”之后略作停顿,显示出它的并列感。特别是第三个短句“用它当缶盛过水,当碗蒸过饭”中间要连起来,不能按标点停顿,否则就形成了五个短句,使语意散乱。
(4)表现句中的转换关系,如:
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
在文章中,语句并不都是平铺直叙的,随着内容或情节的发展,在语句之间往往会形成语意的变化和感情的反差。上举两句之间的转换性停顿,就将“我”的无所谓和“车夫”的关注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
(二)停连的方式
停连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抑停:停顿时间相对较长,句尾声音顺势而落,声止气也尽。这种停顿多用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之后,句读停顿中多用在句号、问号、感叹号处。
2、扬停:停顿时间相对较短,停之前声音稍上扬或持平,声虽
止但气未尽。多用在一个意思还未说完,尚有下文,而中间又需要停顿之处。句读停顿中多用在分号、逗号、顿号处。
3、直连:顺势而下,连接迅速,不露痕迹。多用于内容联系紧密,持续抒发感情的地方,一般与扬停配合使用。
4、曲连:在连接处有一定间隔,但又连环相接,迂回向前。多用于既要连接,又要有所区分处,常与抑停配合使用。请看下例: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潭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四、轻重音技巧的运用
朗读时,为了突出主题、表达思想、抒发情感而对句中的某些词语读得重些,以示突出强调,这便是“重音”。它是体现语句内容的重要手段。在朗读中,重音位置不同,语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例如:
我知道你爱看小说。(别以为我不知道) 我知道你爱看小说。(爱不爱看别的我不知道)
(一)重音的种类
重音可分为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类。
1、语法重音
语法重音是由语句的结构自然表现出来的重音。这种重音有规律可循,位置也比较固定。一般来说,谓语、中心语的修饰成分、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都是语法重音。例如: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谓语) 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定语)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指示代词)
具体说来,语法重音有如下几种情况:
(1)主谓结构的重音
这里说的是简单的主谓结构形式,谓语部分由单个动词、形容词、名词等充当,后面没有宾语、补语,顶多有个时态助词;前面没有定语、状语。表示一般陈述时,重读的是谓语部分。例如:
①我来了。②胆子大了。③上午英语课。
只有当主语成为主要回答内容或需要特别强调和分辨时,才重读主语。例如:
谁走了?他走了。(问话内容) 胆子大了,修养却差了。(分辨) 红是红得很,却没有光亮。(强调、分辨)
(2)动宾结构的重音
动宾结构一般是重读宾语,而不是动词。例如:①看日出。②起个大早。③打开窗子。④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
但是,当宾语是由人称代词充当时,应该重读动词,例如:①我不管它。②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③他来帮助你。④群众需要我们。
(3)偏正结构的重音
偏正结构又分为“定中结构”和“状中结构”两种。定中结构一般是重读定语部分。如:
新学期 ;男同学 ;小王的书 ;吃的东西。
状中结构也是重读状语的时候多,如:很浅很浅的;默默地流泪;抢着发言;屋里坐 ;电话联系。
但否定副词“不”和“没”作状语时应重读中心语。如:不走;不吃;不行;不好;没去;没好。
(4)补充结构的重音
结果补语一般重读,如:学会;拿走;吃饱 ;长大;吃不下;听不懂等。
程度补语一般也重读,如:好极了;暖和多了;好得很等;但也有例外,如难看死了;热死了;脏死了;闷得慌等重读的是中心语。
趋向补语一般不重读,而重读前面动词或形容词。如:爬上去;跳起来;拿出来 滚出去;扔进来;送回去;走过去。
(5)疑问代词的重读问题
疑问代词表示特指时不论做什么句子成分一般都重读,如: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你到哪里去?
什么时候回家? 谁给他们医疗费?
但表示任指或虚指时不重读,如:像负了什么重担似的。 你总得吃点儿什么吧。
强调重音又叫“逻辑重音”,是为了突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对语句中的某些词语重读以示强调。强调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的。有如下四种情况:
一是能突出重点,表明语意内容的词语。
二是表示对比、并列、照应和层递等关系的词语。如:
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三是表达某种强烈感情的词语。如:别了,我爱着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四是比喻性的词语。如:会场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二)重音的表现方法
常见的重音表现方法有以下四种:
1、加强音量
有意识地把某些词语读得重一些,响一些,使音量增强。如:
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2、拖长音节
有意将音节拖长一些,从而使重音突出。如: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3、重音轻读
表现重音,不一定非要增加音量,有时用减轻音量的方法,将重音低沉地轻轻吐出,效果反而会更好。一般在表达极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时,多用这种方法。如:风一吹,芦花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
我忍着笑,轻轻走过来。
4、停顿强调
在要强调的词语后面做一短暂的停顿,从而使之突出出来。如:再见了,亲人!我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五、语气语调技巧的运用
朗读时由于内容和情感等表达的需要,声音会发生平曲升降、高低起伏的变化。这就是语气语调,或称“语势”。主要有四种:
(一)平调:语调平缓舒展,无起伏变化。多用来表达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如: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相传叫百草园。(陈述语气)
(二)曲调:语调起伏升降,曲折多变,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常用来表达讽刺、厌恶、反语等语气。如:这真是所谓“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揶揄语气)
(三)扬调:语调由平升高,高亢激昂。多用于表达疑问、反问、惊异语气。如:
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吗?(疑问语气)
(四)抑调:语调先平后降,低沉凝重。多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情感。如: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肯定语气)
六、节奏快慢技巧的运用
节奏是指朗读过程中由声音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而形成的回环往复的形式。常见的节奏类型主要有如下四种:
(一)轻快型
这种节奏语速较快,多扬少抑,多轻少重,声轻不着力,词语密度大,有时有跳越感。多用来表现欢快、诙谐的情绪。如:我爱看天上的一片云,那片白白的、会变的云。瞧它一会儿变成只小黄狗,摇着尾巴,追着太阳跑;一会儿变成只小灰羊,在草原上撒欢儿跳高。
这种节奏语势沉缓,多抑少扬,多重少轻,音强而着力,词语密度较疏。常用来表现庄重、肃穆的气氛和悲痛、抑郁的情感。例如: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红旗低垂,新华门前洒满泪。日理万机的总理啊,您今晚几时回?
(三)舒缓型
这种节奏语速较缓,语势较平稳,声音轻柔而不着力。常常用来描绘幽静的场面和美丽的景色,也可用以表现舒展的情怀。例如:大海上一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朦胧胧欲睡似的。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劈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
(四)强疾型
这种节奏语速较快,多扬少抑,声音强劲而有力,常用来表现紧张急迫的情形和抒发激越的情怀。例如: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总之,以上四种节奏类型,只是大体的分类,每一种还可以再分出若干小类。在朗读过程中,一篇作品的节奏不一定是单一的,随着内容或情感的变化,节奏往往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因此,在朗读过程中,节奏必须因文而异,切忌死板单一,一统到底。
七、语言类型处理技巧的运用
文章的体裁不同,其语言的类型也不同,主要有叙述语言、描写语言、议论语言、感叹语言、人物对话语言等。不同类型的语言,在朗读时要有不同的处理。另外,不同类型的语言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进行转换。这些技巧在朗读时都要处理好。
(一)不同类型语言的特点及朗读处理
1、叙述语言
叙述语言的句子一般是陈述句,多由动词充当中心谓语。完成句一般用降调来处理;属“停”;未完成句一般用升调来处理,属“连”。文章的节奏类型不同,叙述语言的语速、语势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如:
在我依稀记事的时候,家中很穷,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肉。
从山沟沟里跨进大学那年,我才16岁,浑身上下飞扬着土气。
2、描写语言
描写语言的句子多为形容词谓语句或动词谓语句,有时还有成串的名词性非主谓句。朗读时一般应该用重音、停连等手段来突出形容词谓语或形容词修饰语。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
她笑眯眯地看着我,短头发,脸圆圆。 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地。
3、议论语言
议论语言多为复句或长句形式,且多用关联词语,讲求逻辑性。朗读时除了准确把握议论的口气,还要读出层次感。如:你只看到两个人之间的异,却没有看到两个人之间的同:他们同样有反省和进取的精神。
当时,我心中只充满感激,而今天,当我自己也成了祖父的时候,突然领悟到他用心之良苦。
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决不做逼人尊重的人所做出的那那种倒人胃口的蠢事。
4、感叹语言
感叹语言一般用感叹句,感叹句多带感叹语气词,句调为降调,句子一般不长。如: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呵!好大的雪啊!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好一个登山者! 人生会有多少个第一次啊!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二)不同类型语言之间的转换处理
语言类型的转换,大致分为两种:
1、口气转换
口气转换是指由叙述、描写转为感叹或议论。这种转换文章里常有,一般要有较长的停顿来实现。
2、话体转换
话体转换指的是由叙述等语言类型转为人物对话,这是由“读”到“说”的转换。
请看下例:
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都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地……但两条腿的主人——小男孩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而且信心十足。
打那以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女人作了母亲,便喜欢吃鱼头了。
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呵!好大的雪啊!
旁边走来一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文章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慈爱之情
慈爱之情一般适用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切、怜爱、鼓励等情景,朗读时面部表情要亲切和蔼,用气徐缓,声音柔和。如: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二)喜悦之情
喜悦之情的表现方式是面露喜悦兴奋之色,气息饱满,声音高亢。如: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光亮,射得人眼睛发痛,同时附近的云也添了光彩。
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在扑翅膀。
(三)悲哀之情
悲哀之情的表现是朗读时面现悲痛之色,气息下沉,声音缓慢沉重。如: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过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儿又一圈儿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就在那年秋天,母亲离我们去了,小弟弟一生下来不哭也不动,也追随母亲去了。为了我的生存,母亲去了,弟弟也去了。
(四)愤怒之情
愤怒之情的表现在朗读时可面带怒意,气粗声重。例如: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猫一下子全明白了,瞪圆双眼大声说:“是你给吃见底了?”
(五)嘲讽之情
嘲讽之情的表现,在朗读时可面露嘲讽之色,气息浮漂,声音跳跃。如:
海鸥在暴风雨到来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在大海上面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此外,文章的情感除上述五种外还有恐惧之情、冷漠之情、急切之情、憎恶之情、凝思之情、谄媚之情等等,朗读时要仔细体味,准确地运用情感,并把情感的表现与气、声的处理结合起来。
八、词语轻重格式的处理技巧
(一)双音节词语轻重格式的把握
双音节词语的轻重格式与词的构造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其轻重格式有中重格、重轻格和重中格三种,据统计,读中重格的双音节词语在各种结构方式中所占比例为:
动宾式>主谓式>前缀+词根>偏正式>并列式>补充式>单纯词>词根+后缀。
读重轻格或重中格的排序则相反。
1、动宾式双音节词语多为中重格。可读为重轻格的动宾式双音词极少,常见的只有恶心、点心、埋怨、抱怨等少数几个。
2、主谓式双音词的情况与动宾式基本相同,多为中重格。可读为重轻格的极少,轻声词表里只有事情、月亮两个。
3、前缀+词根构造的双音词大多数都读中重格,如:可爱、可怕、可观、以前、以后、相反、相似、老师、老乡、阿姨等。只有老实、老婆等少数几个读重轻格。
4、偏正结构的双音词70%以上读中重格,只有20%多的词读重中格或重轻格。
(1)读重中格的组合形式有(可类推):一月、二月;今年、明年;春季、秋季;白色、黑色;不是、但是、都是;工业、农业;动物、植物;东方、西方;缺点、优点;内科、外科;应用、利用;幻想、理想。
(2)读重轻格的组合形式有(可类推,但有限制):上边、下边;前面、后面;这里、那里;这个、那个;木匠、铁匠;底下、乡下;早上、晚上、船上等。
5、并列结构的双音词读中重格或重中格的居多,占80%以上;读为重轻格的很少,且多是口语里常用的词。名词有东西、兄弟、衣裳、衣服、利害、是非、窗户、狐狸、动静、蘑菇、朋友、早晨、地方、媳妇、名字、时候、亲戚、部分、会计、师傅、困难、粮食、钥匙、徒弟、关系等;动词有忘记、报复、摇晃、咳嗽、佩服、合应、照顾、休息、认识、教训、比方、喜欢、报告、告诉、欺负、明白、希罕、吓唬、收拾等;形容词有暖和、聪明、妥当、清楚、舒服、活泼等。
6、补充结构的双音词,有三种格式:
(1)中重格:其后一语素一般是表结果的动词或形容词性语素,如:组成、变成、感动、****、学会、发现、改进、扩大、约定、折断、****等;
(2)重中格:其后一语素表动作的趋向等,如:打开、张开、受到、等到、提出、指出等;
(3)重轻格:是“来”和“去”两语素构成的双音词,如:出来、过来、回来、进来、上来、下来、起来,出去、进去、回去、进去、上去、下去等。
7、单纯词多读重轻格,尤其是传统的联绵词,它们所属的词类以名词为主。如:星星、爸爸、妈妈、荸荠、萝卜、喇叭、骆驼、玻璃、石榴、行李、马虎等。读中重格有刚刚、偏偏、常常、蜻蜓、服务、瓦斯、马达等。
8、词根+后缀构成的双音词,多数读重轻格,少部分读中重格或重中格。
读重轻格的,常见后缀有子、头、气、得、么、们、着、法、生、的、巴、处、夫、了、士等;读中重格的,常见后缀有员、观、家、师、化、而等。
(二)多音节词语轻重格式的把握
1、三音节词语的轻重格式
三音节词语的轻重格式有中中重、中轻重、中重中、中重轻、重中中、重轻轻等格式。
(1)中中重格最普遍,人名属于这种格式。
(2)中轻重格的词语结构上很有特点,如:差不多、了不起、吃不下、用得着、走得快、怎么样、豆腐乳、阎王殿、二十二、四十八。
(3)中重中格的词语很少,但很常用,如:不得不、不能不、第一次、第二名等。
(4)中重轻格词语的构成也很有特点,一般是后两字本身是个轻声词,如:碰钉子、咬耳朵、打埋伏、胡萝卜、小家伙、大孩子、手指头、老太太、不记得、为什么、打招呼、闹笑话、不在乎等。
(5)重中中格的词语是形容词的重叠形式ABB式(BB变为阴平调的),重音在词根上,后面变调的叠音后缀读音稍轻些,如:沉甸甸、绿油油、软绵绵等。
(6)重轻轻格常见词语有:舍不得、巴不得、看起来、豁出去、怎么着、什么的等。
2、四音节词语的轻重格式
四音节词语的轻重格式绝大多数为中中中重格,对称性结构尤其如此。只有少数为中轻中重格和重轻中中格,主要是形容词的重叠形式AABB式、A里BC式和A里AB式,如:老老实实、大大方方、规规矩矩;叽里咕噜、稀里哗啦;糊里糊涂、慌里慌张等。
2016年普通话水平考试考点串讲第三章(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