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透视学概述
“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picere”意思是“透而视之”,是在画者和景物之间竖起一块透明平面,景物形状通过聚向画者眼睛的锥形视线映在玻璃板上,使三维景物的形状落在二维平面上,即可产生透视图形。
要使画中景物产生立体感和空间距离感,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
1、图形相互叠加的方法,完整的在前面,被遮挡的在后面;
2、阴影表现的方法,即通过光影的明暗来表现出物体的形状也可以表达物体的前后关系;
3、通过色彩的关系来表现,即由于大气透视的效果,越远的物体其色彩中某种色调的比例越高;
4、也可以通过明暗对比和细节的清晰来表现。
我们平常所说的透视,是用“线”表达物体轮廓的透视变形,称为“线透视”。
关于线透视的研究发源于希腊,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目前已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和准确的作图方法。透视学产生后不久就与解剖学一起成为该时代艺术的两大支柱,是建筑类、美术类和设计类学习者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方法和手段,也可以作为描绘想象世界的准则。
透视学的教学内容非常繁杂,包括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圆透视、阴影透视、投影透视等几个大项。达芬奇将透视分为色彩透视、消逝透视和线透视,其中最常用的是线透视。眼、物、画面,被称为构成透视全过程中不可缺一的三要素。
二、透视中的直线
① 与画面平行又与地面平行的,可称为水平原线。
② 与画面平行而与地面垂直的,可称为垂直原线。
③ 与画面平行而与地面倾斜的,可称为倾斜原线。
④ 与地面平行而与画面垂直的,可称为直角变线。它们从四面八方一致向中间的心点集中,非常有规律。
⑤ 与地面平行而与画面倾斜45°角时,可称为对角变线(因为45°线适为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对角变线的灭点是左右两个距点。
⑥ 与地面平行,与画面倾斜90°和45°以外其余角度的,统称为余角变线。余角变线的灭点是余点。
儿童透视在素描中的作用.doc正在阅读:
儿童透视在素描中的作用05-02
神奇的显微镜作文400字09-15
[宝宝周岁生日祝福语朋友圈简短]一周岁生日朋友圈简短祝福语02-26
办公室主任述职报告范文1000字03-12
2019十一月情人节深情寄语02-10
小学生英语日记(5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