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下学期

时间:2023-09-05 12:47: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二# 导语】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那么,地理都有哪些知识点呢?©文档大全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下学期》,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下学期 篇一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2、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3、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5、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6、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7、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8、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9、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10、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2.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下学期 篇二


  太阳高度规律及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

  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越远越小。

  太阳高度规律及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南半球(赤道以南)达到最小值。

  2、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北半球(赤道以北)达到最小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高度规律及计算: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H=90°-|α±β|H—正午太阳高度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β—所求地点的纬度

  当α与β处在同一半球时,两者相减;当α与β不在同一半球时,两者相加。

  太阳高度规律及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杆影的计算

  2、热水器的调节

  3、楼高、间距的选择

3.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下学期 篇三


  河流搬运能力降低,促使沉积发生,形成堆积地貌。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冲积扇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许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堆积下来,又有利于河流改道。随着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

  (2)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发源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由于流速极缓、水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错,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4.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下学期 篇四


  1.大气受热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

  2.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气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风速):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5.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下学期 篇五


  气候成因

  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具体的某种气候的形成并不一定全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审题时要注意判断主导因素是什么。

  (1)太阳辐射:

  ①使得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带,如热带、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极地);

  ②是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差异,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2)下垫面: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②地面植被和地表性质的局部差异,其实质是热量和水分的差异,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3)大气环流:

  ①本身的低压带、高压带可以作为一种天气系统,长期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如赤道低压带终年高温多雨;

  ②通过盛行风带、季风环流影响水汽输送,进而影响气候,如季风环流下,冬季气流由陆到海,降水少,夏季气流由海到陆,降水充沛;

  ③通过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影响一些地区的气候,如地中海气候。

  (4)人类活动:通过生产活动及改变下垫面的物理生物学特性,改变大气中水汽、CO2的含量,影响气候。如工业生产导致CO2增多、增加森林覆盖率或修建水库,改变局部气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glW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