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 导语】幼小衔接,不是一个能够临时突击的短暂过程,而是需要从幼儿园阶段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全学年的长期过程。父母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将决定孩子入学后在很多方面的表现。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家长分享的幼小衔接不可小觑的十大误区,欢迎关注。
误区一:幼小衔接就是大班的事儿
明智的做法:虽然幼小衔接主要集中在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但是很多准备工作却始终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如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能力的提升等。因此,真正做好幼小衔接,绝不能等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我们需要从幼儿入园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
误区二:幼小衔接就是择校
明智的做法: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都扎堆选择所谓的,其实没太大必要。更为关键的是,家长为孩子选择的学校一定要跟孩子的自身发展情况相匹配。其实,择校就跟人生的很多选择一样,合适的才是的。
误区三:幼小衔接就是多学知识
明智的做法:除了相应的入学知识准备以外,家长更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最为关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2、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能力,最为关键的就是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3、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最为关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误区四:幼小衔接就得多上培训班
明智的做法:适当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孩子的顺利衔接。不过我们需要把握好度,避免走入两个极端:
一是过度学习,提前让孩子学习太多小学阶段的知识;
二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该学,否则会“毒害”了自己的孩子。
其实,家长的关注点不要放在是否应该学的问题上,而是应该放在何时学、怎么学等更为关键的问题上。
幼儿阶段的孩子,应多以游戏互动的方式,通过玩来掌握应学到的知识,比如认字、数数等,而不应该让孩子机械地、被动地学习。
误区五:幼小衔接就是孩子的事儿
明智的做法:首先,需要清楚认识自己的角色。我们可以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家长了,从而让我们的言行举止发生一些变化。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过来人那里获得相关的信息和经验教训等,比如:主动向家有小学生的亲朋好友咨询和请教,了解他们作为小学生家长的角色定位和心理感受,获得各类教育问题的处理经验等
误区六:重视物质准备,忽视心理准备
明智的做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1、实地参观,增加孩子对小学的感性认识;
2、家园配合,引导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之情;
3、演练角色,增强孩子的角色意识;
4、提前试读,让孩子体验一次“实战演习”。
误区七:进入小学就是学校的事儿
明智的做法: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到位,老师在学校也会更加省心,这比给老师送礼更管用。作为老师,内心都希望所有家长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配合,比如平时督促和检查孩子的作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或亲子活动、孩子有事无法到校上课事先请假、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给予积极回应等等。
误区八:孩子不适应就随便责骂
明智的做法:如果家长没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导致孩子进入小学后不适应,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给孩子鼓励和肯定,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不要随便责骂孩子;
2、跟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每一个问题都当作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的机会;
3、保持家校联系、搞好家校互动,积极争取老师的支持和配合,助力孩子的成长。
误区九:家庭作业必须陪着孩子做
明智的做法:在孩子入学初期,我们可以适当陪同他做作业。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家长就必须逐步放手,慢慢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通过家庭作业,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应该是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辅导的时候,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作业始终是孩子的事,家长的主要任务是督促和检查,绝不是代劳。
误区十:孩子的成绩就是
明智的做法:因此,在小学前半段,我们更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三件事,而不是仅仅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每一次考试和分数上面。
幼小衔接不可小觑的十大误区.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