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升学# 导语】幼升小是孩子学习的一个转折点,因此需要做好衔接工作,但是很多家长对幼小衔接存在误区,甚至会做出错误的行为。今天®文档大全网为大家分享了2019年幼小衔接十大误区及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小衔接十大误区及正确做法】
1、误区一:幼小衔接就是大班的事儿
正确的认识:幼小衔接,不是一个能够临时突击的短暂过程,而是需要从幼儿园阶段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全学年的长期过程。父母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将决定孩子入学后在很多方面的表现。
明智的做法:虽然幼小衔接主要集中在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但是很多准备工作却始终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如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能力的提升等。因此,真正做好幼小衔接,绝不能等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我们需要从幼儿入园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
2、误区二:幼小衔接就是择校
正确的认识:如果家长有条件为孩子选择一所非常好的学校,并且不存在很多的麻烦问题,当然是非常理想的一件事。但是,一所好的学校,并非所有老师都尽职尽责;一所一般的学校,也有很多好老师会对孩子尽心尽力。所以,家长不必为了孩子的择校问题搞得心力交瘁。
明智的做法: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都扎堆选择所谓的,其实没太大必要。更为关键的是,家长为孩子选择的学校一定要跟孩子的自身发展情况相匹配。其实,择校就跟人生的很多选择一样,合适的才是的。
3、误区三:幼小衔接就是多学知识
正确的认识:幼小衔接,是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一个过程。我们不能单纯地把这个过程看成择校、上培训班,而是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入手准备。
明智的做法:除了相应的入学知识准备以外,家长更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最为关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2、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能力,最为关键的就是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3、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最为关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4、误区四:幼小衔接就得多上培训班
正确的认识:“幼小衔接班,上还是不上?”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很多幼儿园孩子的家长。究竟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还真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平时的用心以及孩子本身的特点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绝不能把幼小衔接狭义地理解成就得多上几个“幼小衔接班”。
明智的做法:适当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孩子的顺利衔接。不过我们需要把握好度,避免走入两个极端:一是过度学习,提前让孩子学习太多小学阶段的知识;二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该学,否则会“毒害”了自己的孩子。
其实,家长的关注点不要放在是否应该学的问题上,而是应该放在何时学、怎么学等更为关键的问题上。幼儿阶段的孩子,应多以游戏互动的方式,通过玩来掌握应学到的知识,比如认字、数数等,而不应该让孩子机械地、被动地学习。
5、误区五:幼小衔接就是孩子的事儿
正确的认识: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阶段,家长都需要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不断学习和自我成长,从心理上和情感上给孩子的支持和帮助,让孩子在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都走得更加从容。在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同样也不例外。
因此,需要经历幼小衔接这个适应过程的,除了孩子,还有家长。为了在这个时期能给予孩子有力的情感支持,成为他们勇敢向前的坚实后盾,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完成自我角色的转变,让孩子更加从容地进入小学。
明智的做法:首先,需要清楚认识自己的角色。我们可以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家长了,从而让我们的言行举止发生一些变化。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过来人那里获得相关的信息和经验教训等,比如:主动向家有小学生的亲朋好友咨询和请教,了解他们作为小学生家长的角色定位和心理感受,获得各类教育问题的处理经验等。
其次,尽量调整好自己的生活节奏和作息时间,为孩子入学做充分准备。当孩子入学后,每天的作息要有序、有规律,如:用餐、学习、休息都应安排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制定一份新的家庭作息时间表。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以身作则,带头按新的作息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6、误区六:重视物质准备,忽视心理准备
正确的认识: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角色和任务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处的环境、所接触到的老师和同学也会有很多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孩子提前做好适应这些变化的相关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入学准备就是让孩子在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入学后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和环境的改变,让孩子的心理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软着陆”。
明智的做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1、实地参观,增加孩子对小学的感性认识;2、家园配合,引导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之情;3、演练角色,增强孩子的角色意识;4、提前试读,让孩子体验一次“实战演习”。
7、误区七:进入小学就是学校的事儿
正确的认识:小学既是孩子学习历程的真正起点,也是孩子一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学校是继家庭之外引领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场所,既为孩子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也对父母和孩子有所要求。要让孩子的幼小衔接更加顺利,家校互动才是最为关键的解决之道。教育孩子,绝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需要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分工协作。
明智的做法: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到位,老师在学校也会更加省心,这比给老师送礼更管用。作为老师,内心都希望所有家长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配合,比如平时督促和检查孩子的作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或亲子活动、孩子有事无法到校上课事先请假、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给予积极回应等等。
8、误区八:孩子不适应就随便责骂
正确的认识:对于所有孩子来说,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每一个刚进入小学的孩子都需要一段适应期。当然,不同的孩子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有些孩子进入小学一个月就能完全适应,而有些孩子可能就需要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
一般来说,孩子进入小学后出现不适应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生活方面,比如:对用餐、用厕、饮水等自我管理的不适应和对作息时间的不适应;2、学习方面,比如:对学习内容与教学方式的不适应和对每天要带好学习用品、按时完成作业等规则的不适应;3、人际关系方面,比如:陌生的教师、同伴,与幼儿园不同的要求以及部分家长不恰当的话语暗示等,都会使孩子对小学老师、新的同伴产生一种距离感。
明智的做法:如果家长没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导致孩子进入小学后不适应,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多给孩子鼓励和肯定,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不要随便责骂孩子;2、跟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每一个问题都当作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的机会;3、保持家校联系、搞好家校互动,积极争取老师的支持和配合,助力孩子的成长。
9、误区九:家庭作业必须陪着孩子做
正确的认识:当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时,对小学的学习既新鲜又陌生,而对完成家庭作业不一定能很快适应。因此,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完成,如:做做小游戏,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好、记得快。这样,既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作业,又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明智的做法:在孩子入学初期,我们可以适当陪同他做作业。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家长就必须逐步放手,慢慢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通过家庭作业,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应该是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辅导的时候,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作业始终是孩子的事,家长的主要任务是督促和检查,绝不是代劳。
10、误区十:孩子的成绩就是
正确的认识:其实,在小学三年级之前,考试和分数都不应该成为衡量孩子学习情况的标准。很多孩子考不好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学不好,而是因为粗心大意、上课不认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欠缺等造成的。
明智的做法:因此,在小学前半段,我们更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三件事,而不是仅仅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每一次考试和分数上面。
【幼升小衔接学习方法】
1.应该培养孩子预习、复习的习惯,但是在适应阶段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可以适当参加一下辅导班,帮助孩子在过渡阶段能跟得上课程进度。
2.家长可以拿出一定的时间,在辅导孩子完成作业之余,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趣味练习或者益智题,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可以防止无休止的家庭作业让孩子产生反感的情绪。
3.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及时纠正错题
孩子做错题是经常发生的事,从纠正错误入手也是辅导孩子的好方式。给孩子一个专用的本子。孩子每次作业或考试出现错误,就让孩子在专用的本子上将题目抄下,然后按正确的方法重做一遍。之后分析错误原因,是不会审题,还是粗心大意;是没有掌握这部分内容,还是不会正确分析。用红笔将错误的内容标出。过一段时间,与孩子一起整理错题,将错误的类型汇总,看一看哪部分错的最多,哪种错误原因最为常见。这样就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辅导孩子了。
4.做读书笔记和摘要
读书时笔记和摘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①记下书名、作者;②采摘生字、新词及佳句;③记录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④在书上批注;⑤列提纲;⑥写读后感。
开始时父母与孩子一起,共同阅读一篇文章,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逐渐就可以让孩子独立完成。
对孩子的阅读内容,不必限制太死。让孩子凭他的兴趣自己选择,父母可以进行推荐。只要孩子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孩子的资料积累、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会有明显的进步,而且孩子还学会了自己学习,你就可以事半功倍地辅导孩子学习了。
5.学会使用工具书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习中,工具书就是学生的“利器”。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最主要的是学会查字典。要有运用部首、音序等查字法迅速、准确地从字典中查出生字词的能力,还要有联系上下文语言环境选择恰当的义项解释词语的能力。要具备这样能力,就必须要求孩子勤查字典,并进而养成习惯。
6.掌握阅读步骤和方法,会阅读的一般步骤
当孩子掌握一定量汉字时,可以逐步培养他们掌握阅读的一般步骤:初读,了解全文大意,划出生字、新词;运用工具书并采用联系上下文语言环境的方法认字、释词、疏通文意,用铅笔标出自然段的数码,了解各自然段的内容。
再读,带着文章“写的什么”和“怎样写的”两个问题熟读,读后分段写出段意,然后把几段的意思联系起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精读,抓住重点段落和重点词语细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熟读,按课后“作业与练习”的要求,进行写和练,达到读好一篇文章的目的。
7.具备多种思维方法
发展思维能力是进行方法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教给孩子思维方法除了让他们学会将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一些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外,还应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方法的培养,使孩子的思维能够灵活运转。
2019年幼小衔接十大误区及学习方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