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 导语】“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人美版第8册第1课《植物写生》。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学习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植物写生》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透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本课是该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资料之一,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植物充满了丰富的线条,便于学生对细部的观察和刻画。由于植物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学生家里都养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体验植物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同时,透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作用等,自然地渗透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潜力。由此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透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潜力、线造型潜力和综合学习潜力。
学习重点:
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植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如何运用线条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透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透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用心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学习过程:
(一)设疑自探
1.谈话导入
公园、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出示课题)
2.课件展示各种植物图片,提出问题,学生分组探究。
①你喜欢这些植物吗?你明白它们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吗?
②你明白一些植物的寓意吗?
③这些植物的叶子有什么特点每片叶子有区别吗
(二)解疑和探
1.请几位学生说说讨论结果。
2.观察教室中的植物。
提问:你观察到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结合书中的图片)
透过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叶子有前后遮挡、有大有小,不同角度看到的叶子形态上有所不同……
3.欣赏美术作品:赖少其的中国画《君子兰》。
提出问题:
画家抓住了植物的哪些特征进行表现的作品表现出画家的什么情感
小组和作探究,初步感受画家如何用丰富的线:如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特点及自己的情感。4.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师: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形状各有不同。师:这些孩子的画对你有哪些启发呢?
生:表现形式能够是刮画、国画、线描、等等。
生:画的时候注意线条的前后穿插。
引导学生认识在绘画中,植物的前后关系能够用虚实变化、大小变化、粗细变化、穿插变化。
(三)质疑再探选取几种植物提出问题。
(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
请学生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
(四)拓展运用
1.说一说画植物写生应注意什么?
2.教师在黑板上简单演示植物写生方法,画两幅,一幅前后关系处理得当,一幅前后关系混乱的两幅植物写生图。引导学生巩固刚才所学的知识,进一步认识如何用线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四、板书设计:
1、植物写生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贴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又体现本课教学资料,突出重点,对本课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植物写生》一课的整体构思,恳请各位专家指正。谢谢!
【篇二】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美版第八册第二课《巧用对称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巧用对称形》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即尝试从形状与用选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比较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巧用对称形》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初步构成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具有对称性,也为学生认识对称图形带给了很好的素材。教材透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有关对称形、借助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对称形,以及对称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对四年级学生而言,虽然用剪刀剪出对称图案并不难,但是要把这种技巧服务于生活就需要更高的美术修养。
(二)说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学大纲》对本领域的学习学生就应到达的目标要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立了以下三点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什么是对称形,明白对称形剪纸的折法。
2、潜力目标:会剪对称形,会运用对称形装饰生活中的物品。
3、情感目标: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唤起并激发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提高动手潜力。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我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就就应服务于生活,由于学生可能对如何设计美观的对称花纹需要必须的指导。因此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重点:掌握对称形的特点,并能用所学对称知识服务于生活,美化生活。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对称形,使其有美感。
二、说教法运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就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采用了激励—探究—实践—评价的教学方法。根据本课学生的理解潜力,我运用现场示范及多媒体演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了解理解程度。这样多法并用,既培养了他们分析理解作品的潜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三、说学法指导
新课标要求: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本课运用超多实物图片、教具,在课堂中创设情境,穿插学生都熟悉的生活中的对称形图片,增加直观性,启发创造思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四、说学习流程:
本课教学由课前激励、欣赏感受、探究领会、实践创作、展示评价、拓展思维六个环节组成。
(一)课前激励
教师出示各种自制对称性红双喜字。其目的是透过教师祝福的传递,交流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用心参与课堂教学。
(二)欣赏感受
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欣赏精美的对称形图片,带领学生走进对称的世界,感受生活中对称的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形的例子,教师鼓励有创意的回答。本环节教师充分利用课件资料,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教师板书课题)
(三)探究领会
1、情境创设,归纳对称形定义
(1)透过猜图游戏,找出对称图形的另外一半,组成整个图形。(2)观察平面图形,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总结对称图形的定义。
(其目的是以美的作品感染学生,初步感受对称形的美,利用作品创设情境。)
2、自主探究,发现对称形的制作方法。
本环节教师分发实物剪纸图片,学生分小组探究,找出对称形的制作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探究发现对称形剪纸的制作方法。)(教师板书:折叠、画线、剪裁)
3、仿例制作“蝴蝶”剪纸。
本环节鼓励学生按照折、画、剪方法,仿例制作蝴蝶剪纸,体会对称折和连续对称折。(其目的是透过学生试剪,对上一个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延伸,体验剪纸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板书:对称折、连续对称折)4、质疑再探,尝试其他折法。
团花,团团相聚,花团锦簇,处处体现对称之美。
本环节教师演示各种团花折法,学生试折。团花之美还在于信手而来的的惊喜,教师鼓励学生在几番折叠的纸上随意剪裁,也可选取自己喜欢的团花试剪。(其目的是让学生体验不同类型的对称形剪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板书:三角折、四角折、五角折、六角折)
(四)实践创作
看看不如剪剪,动口不如动手。
本环节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并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卫生教育。让学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自由创作,同时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创作及时发现问题,帮忙解决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对称形制作的方法,体验创作的乐趣。)
(五)展示评价
剪一剪千娇百媚,赏一赏万种风情
本环节主要是透过展示作品,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共同提高。鼓励学生已童趣的语言向他人展示并描述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找出不足,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随时赞赏其富有个性的表达和创作,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六)拓展思维
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明珠。教师透过展示剪纸艺术的其他用途,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唤起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并发动学生将其继承和发扬。呼应本课情感目标。
五、说板书设计:
第二课巧用对称形对称折;
1、折叠连续对称折;
2、画线三角折、四角折、五角折、六角折
3、剪裁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贴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又体现本课教学资料,突出重点,对本课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巧用对称形》一课的整体构思,恳请各位专家指正。谢谢!
【篇三】
透过学习,让同学们了解,绘画过程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感受相同主体、不同背景或不同主体、相同背景的画面给人的不同感受。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正确处理画面
资料的关系,清晰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生活感受潜力较强,随着他们洞察力的逐步加强,很多学生愿意透过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但由于画面中的关系处理混乱,作品得不到大家的共鸣,而本课教学资料就是教给他们如何处理画面中各部分的关系
三、教育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视觉感受潜力,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透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体验,发展艺术感知潜力和造型表现潜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体会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尝试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方法与过程:在看、猜、比、谈的知识探究过程中,逐步认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能在绘画中应用,突出表现思想主旨,使画面生动,主题突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心主动参与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活动,表达内心的感受。
五、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我精心制作了三组能准确说明主体与背景关系的课件,利用猜一猜,比一比,谈一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明白画面内部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说明相互影响的作用。
2、深入理解居画面“次要地位”的背景在作品中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首先(出示课件)让同学们一齐欣赏主题突出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透过问题:“想一想画面反映了什么主体是谁”随着问题的深入,结构逐步清晰,使学生了解一幅作品是由主体和背景两大部分组成。
在这一环节中,虽然图片也能看出关系,但使用多媒体能够使画面更接近原作,克服书籍或图片在影印过程中色彩失真,模糊不清的弊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名画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1.认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要想认清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只看画面总觉得领会得不够深刻,正是如此,我利用信息技术把结果变成了过程,并在过程中使用了能激发兴趣的猜谜法,(播放课件-----刘翔出现)一般思维下,刘翔必须是在参加比赛,我却明知故问,他为什么跑,我不急于公布结果,继续看画面,一只大老虎出此刻远处,同学们哭笑不得,原先是被老虎吓得跑这么快。继续播放课件,刘翔又出现了,我用激将法再让他们猜,有了教训,学生的思路大开,结果也是五花八门。
这一环节在多媒体的使用上,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了训练,为学生带给展示其创造性思维潜力的机会,帮忙他们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结果学生深切体会到相同主体不同背景的画面,背景对主体的说明关系。学生兴趣浓厚,寓教于乐。
2.理解背景在画面中的作用
那么背景究竟要刻画到哪种程度呢播放三组图片课件并进行比较。(播放一):无背景与有背景进行比较,可得出结论:丰富画面;(播放二):两幅背景完全不同主题相同的画面进行比较,可得出结论:改变资料;(播放三):对两幅背景渲染程度不同的作品进行比较,可得出结论:渲染气氛。
透过以上对画面的逐步认识学生已经懂得,背景并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而是对主题的表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环节课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欣赏比较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透彻。
3.与大师应对面
引导欣赏大师的作品(播放课件欣赏第一组作品),这几幅作品分别给人什么感受透过比较讨论,学习大师在运用不同颜色的背景衬托相同主体时,画面呈现出一天中早中晚的不同时间变化。(播放课件欣赏第二组作品)透过比较讨论谈出感受,在运用不同颜色的背景衬托相同主体时,画面呈现出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变化。
在与大师应对面这一环节中,课件的使用学生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开阔了眼界。利用课件欣赏名画,画面清晰,学生感受之后,与大师的创作极易产生共鸣。
4.主体对背景的反作用
先欣赏三幅主体不同背景相同的图片(播放课件),透过观察主体进行想象背景是什么由此得出背景虽
相同,但主体物不同,联想后的结果也不相同。
课件的使用使比较更加清晰起来。本环节又一次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了训练,透过对主体事物的联想,想象出背景会是什么,想象的过程中体会到主体对背景的反作用。
(三).自由创作教师辅导
1.欣赏作品:课本P7学生作品
2.结组创作:一般状况下使用的创作媒材但是是一些生活中的普通材料,而本课为使学生缩短创作时间,尽早表达感受,我为学生准备了创作素材网,(播放课件)这给他们在短时间内进行反复创作带给了极大的空间。
(四):作业展示、评价
作品完成后,我利用广播教学进行作品展示,同学们只要坐在自己的电脑前就能师生共同观看一幅作品,观看清晰,课堂秩序好,大家赏评起来方便,明确。(播放课件)
(五):板书设计。
七:实效分析
本课我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学生深入的理解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但由于新授部分设计讲解的比较深入,以至占用了相当长的时间,留给学生创作的时间较少,这是在今后的课程设计时重点协调的方面。
小学美术课一年级教师说课稿例文参照.doc正在阅读:
小学美术课一年级教师说课稿例文参照09-17
保险公司口号:无形的保险,有力的保障。07-17
2017上半年上海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预告《综合素质》10-22
学校家长会主持人开场白台词与结束语,学校新学期家长会主持人台词11-09
二月情人节温馨的空间留言三篇09-30
向老客户写一份新春祝福信100字,公司给老客户的新春祝福贺词09-02
中考分数线:2019年浙江金华义乌中考录取分数线(已公布)11-21
初中写景作文:秋天的校园作文200字08-11
请到我的家乡来初二作文800字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