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小学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课件【三篇】

副标题:小学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课件【三篇】

时间:2021-09-27 11:58:4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件# 导语】语文教学课件的应用和其他学科教学课件的应用一样,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时间化。优秀的语文教学课件还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深化语文教学的内涵。下面是©文档大全网整理分享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课件,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课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

  (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

  (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

  (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

  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

  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

  6、将句子写下来。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课件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

  理解科利亚为什么第一次挖不到木匣,第二次却挖到的原因;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认识木匣。

  2.师简介时代背景。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理清文章脉络。

  三、研读重点,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埋木匣。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了解: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又是怎样埋的。画出文中有关的词句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3)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部分:挖木匣。

  (1)自读课文。画出写科利亚挖木匣的语句。

  (2)同桌之间交流读书所得。

  (3)根据学生汇报,了解科利亚挖木匣的过程。

  (4)课件演示科利亚的思维过程。

  (5)理解文中词语:仍然、果然。

  (6)体会科利亚的心情,读出感受。

  3.学习第三部分:受启发。

  过渡:当科利亚手捧着心爱的木匣时,她会对小伙伴们说什么呢?(出示文中插图。)

  (1)(出示中心句)指名读。

  (2)质疑:科利亚从这件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3)齐读中心句

  (4)小结:是呀!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交流:请你说说你们的周围有什么变化?

  2.看来你们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是有一个大人都不知道这一点,请看!(课件出示《刻舟求剑》)

  3.讨论交流:他能捞到他的宝剑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小结:世界上的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我们应象科利亚一样多动脑筋,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

  5.抄写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课件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布置学生带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精彩两分钟

  学生展示

  二、课中研讨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先来看两张照片。(师出示照片)猜猜这张照片有多大(出生),再看这一张呢?(这是一周岁的时候)看完照片,你有什么发现?(生作答)

  说说看:你和小时候比有什么变化?(生作答)

  师:是啊,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老师的女儿已经一岁多了,你们也成了三年级的学生了。不仅你们在一天天长大,很多事物都在时时刻刻变化着。孩子们,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科利亚的木匣》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

  板书课题:科利亚的木匣,指导学习“匣”的音形义。

  (二)初读感知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查字典或问同学解决。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生字读音,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当小老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木匣讲了科利亚的哪些事?

  板书: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4、小组讨论: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根据这三个部分讲述的意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三)研读埋木匣

  1、师:科利亚和妈妈是怎样埋东西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一段,画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多读几遍。

  提示:他从家门口向前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敌人发现。

  教师板画科利亚埋木匣的过程。

  2、教师分步引导学生读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

  教师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学生自己练习想象读,并尝试背诵

  (四)研读挖木匣

  1、师:从埋木匣到挖木匣经过了差不多四年的时间,科利亚已经九岁了。法西斯被赶走了,他和妈妈一起回到了故乡。他们家的房子还在,可是战前埋在地下的东西还在吗?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思考以下问题。可以画下来,然后讨论交流。

  2、思考:

  (1)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

  (2)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

  (3)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学生认真读课文、思考、小组讨论。

  师板画科利亚挖木匣的示意图。

  师:看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示意图,你明白了什么?

  提示:五岁时量十步埋木匣,后来他经过四年已经是九岁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才能挖到。

  (4)指导朗读。

  (5)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五)受到启发

  1、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想想通过这件事,科利亚有什么收获?

  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概括段意。

  提示: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2、师:经历了差不多四年的时间,科利亚的周围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

  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样量十步没挖到木匣,第二次改变了步数,量五步,挖到了木匣。这说明时间过去了,人长大了,步子也大了,当然只有改变步数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六)总结全文

  (1)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课文主要写科利亚埋匣子,挖匣子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呢?

  提示:科利亚埋匣子是模仿妈妈的样子干的,写妈妈挖到箱子与科利亚挖不到匣子进行对比,从侧面说明匣子埋在地下,没有被人拿走。科利亚挖不到的原因是一时没有认识到自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了。

  (2)师:课文先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再写从中受到的启发,用了怎样的写法?

  提示: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课后延伸

  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以“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写一篇作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课件【三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iOv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