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考点

时间:2023-03-20 00:51: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三# 导语】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下面是®文档大全网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上册化学中考试考点》,仅供大家参考。



  

1.九年级上册化学中考试考点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2、氧气的浓度越高、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越旺盛

  3、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氧化钙与水反应,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等。

  4、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加热”或“高温”的反应。如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

  5、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且不可再生能源)

  6、SO2、NO2溶于雨水引起酸雨:

  7、两种可再生能源: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乙醇。

  8、车用乙醇汽油的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

  9、新能源:氢能、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

  10、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资源丰富,燃烧值大,无污染。

  

2.九年级上册化学中考试考点

  1、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电极、润滑剂等。

  3、C60分子形似足球,这种结构很稳定。

  4、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主要成分也是碳单质,它们的结构与石墨类似。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6、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用来写字、绘画

  7、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8、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森林资源不断减少,导致二氧化碳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增强。

  9、一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一氧化碳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10、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将待测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或把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11、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将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立即熄灭,则满。

  

3.九年级上册化学中考试考点

  【酸碱盐】

  1、指示剂:A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B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显红色

  2、酸: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3、盐酸(HCl):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打开瓶盖有白雾出现。

  4、浓硫酸(H2SO4):无色粘稠状的液体,具强烈的吸水性,脱水性。稀释浓硫酸只能是把浓硫酸加入水,不能用水加入浓硫酸。

  5、酸的化学性质:

  A、与指示剂: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B、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C、酸+金属------盐+水

  D、(任意)酸+(任意)碱-------盐+水

  E、(某些)酸+(某些)盐-------另一酸+另一盐(要看条件)

  6、NaOH:A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B白色粉末状固体。C有强烈的吸水性,在空气中易潮解。D有强烈的腐蚀性。

  7、Ca(OH)2俗名:熟石灰

  生石灰(CaO)-------------Ca(OH)2---------CaCO3(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的转化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CaCO3====CaO+H2O

  8、氨水A: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B化学式:NH3.H2O或NH4OH

  9、碱的性质

  A:遇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遇无色酚酞显红色。

  B: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C、(任意)酸+(任意)碱-------盐+水

  D、(某些)碱+(某些)盐-------另一碱+另一盐(要看条件)

  10、中和反应(任意)酸+(任意)碱-------盐+水

  11、PH值:PH值等于7显中性,PH值小于7显酸性,PH值大于7显碱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强)

  

4.九年级上册化学中考试考点

  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3.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4.酸性溶液的pH<7;如:HCl、H2SO4、CO2通入水中;

  碱性溶液的pH>7;如:NaOH、Ca(OH)2、CaO溶于水、Na2O溶于水、Na2CO3;中性溶液的pH=7。如:水、NaCl

  5.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①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②温度达到或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

  6.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7.常见的酸有盐酸(酸溶液)HCl、硫酸H2SO4、硝 酸HNO3。

  8.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等。

  9.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碳二四,铁二三,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10.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

  1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对空气没有污染。

  12.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78%,其次是氧气,占21%。

  13.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的是氧气O2。

  14.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重,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5.九年级上册化学中考试考点

  实验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2、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过滤操作: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9、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10、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1、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九年级上册化学中考试考点.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icJ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