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2016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学生与教师(1)

副标题:2016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学生与教师(1)

时间:2023-04-18 14:45: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

(一)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中学时期是人的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身心的各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的可能性,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中,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都在行程中,容易受到正面教育,同时也易受不良影响,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2、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发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是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相互作用的反映,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的。没有活动,没有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安排有极大的关系。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没事教育的承受者。这是由学校的使命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决定的。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具体的教育对象和特定的教育场景来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材和教学活动,并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来对学生施加影响。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对教师的完全盲从,而是要通过学习获得身心的发展,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特殊素质的人。这种主观能动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不同的“样子”,拥有不同的爱好、兴趣和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承认学生的独立性,也就意味着承认学生成长中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师只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才能善待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生命成长的快乐。

二是选择性。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但学生对教育教学所施加的影响并不是无条件的接受,而是有选择性的接受。学生会根据自身的条件如目标、能力等,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对学习的态度和努力的程度,调整自身的学习过程,终而影响着教育教学结果。因此,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所拥有的选择性,才能尊重每一个孩子,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是创造性。这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表现形式。学生的有效学习过程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过程,而是一个有机的内化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超越教师和时代的认识,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个性化地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内容,实现超越。

https://www.wddqw.com/jaw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