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别称有哪些英文,中秋节的别称和雅称有哪些

副标题:中秋节的别称和雅称有哪些

时间:2021-08-11 21:36:0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秋节# 导语】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文档大全网中秋节频道!

1.中秋节的别称和雅称有哪些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中秋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2.中秋节的别称和雅称有哪些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3.中秋节的别称和雅称有哪些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古时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故称“月夕”或“祭月节”。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中秋节月亮圆满,家人团聚,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因此又称“团圆节”、“女儿节”。在广府地区,中秋节俗称“月光诞”。仲秋时节各种瓜果成熟上市,因称“果子节”。侗族称为“南瓜节”,仫佬族称为“后生节”等。

  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文学作品。《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4.中秋节的别称和雅称有哪些


  1、仲秋节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所以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2、八月节

  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莫过于八月节(八月十五至二十日)。节日的头天,全族老少都要穿上新装,齐集在寨子的地坪上。据说,青年男女的歌舞活动一直延续到节日的最后一天。

  3、追月节

  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这天狂欢,被称为“追月”。

  4、兔爷节

  老北京中秋节祭月有供兔爷的习俗,京城里的老少爷们儿也把这天叫做“兔爷节”。兔爷是北京独有的民间神,崇文门外花市大街的灶君庙被认为是兔儿爷的老窝,一到农历八月,买兔爷的人们便络绎不绝。

  5、月夕

  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与之相应,又称仲秋八月十五日为“月夕”,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这也是叫“月夕”的原因之一。

  6、玩月节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秋”条称,“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古时,中秋节,人们有月下游玩、设宴赏月的习俗,因而又称“玩月节”。那天,“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皇家还会举办“中秋晚会”。

  7、八月会

  八月会亦称“调声节”,流行于海南省儋州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种植男女青年汇集镇上,互赠香糕、月饼、花巾、彩扇、背心等。成群结队,川流过市。晚上拥出村口。到预定集合场地,进行规模盛大的调声对歌活动。

  8、拜月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9、女儿节

  民间拜月,每当圆月升起的时候,各家在庭院中迎着月光陈设香案,按习俗多为全家妇女拜祭,即使是回娘家暂住的媳妇届时也必须返回婆家过中秋,北方民间还流传着“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谚语,所以又把中秋节叫做女儿节。

  10、团圆节

  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

5.中秋节的别称和雅称有哪些


  1、中秋节

  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人喜欢把每个季度分为孟、仲、季,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2、端正节

  唐朝时期,中秋的节日氛围慢慢地达到了鼎盛,人们很重视这个秋季八月的节日,而且也是寓意团圆祥和,这个时期人们把中秋节称为“端正月”。

  3、月夕

  古人把仲春二月十五日这个节日称为“花朝”,那么与之相应的,就把仲秋八月十五日称为“月夕”,秋季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月亮更满更亮,所以名叫“月夕”,我最喜欢这个名字,是不是很美?

  4、追月节

  追月的意思并不是嫦娥追月。而是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秋季八月十六,比如宁波、台州、舟山等地。元朝时期,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江浙一带的人民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

  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八月十五节日的氛围还意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故名为“追月”。其实香港的节日氛围也是很浓的。

  5、拜月节

  夕月,即拜月神。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秋季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这个节日习俗由此而来。

  6、玩月节

  北宋孟元老所著的一本书叫做《东京梦华录》,是记载当时东京也就是开封府的风俗人情,他在里面记载秋季的“中秋节”这个节日写道: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意思是就是贵族们会在中秋节这天相约歌台舞榭、把酒言欢。而民间的老百姓也会占据小酒楼,望月赏月。

  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除此之外,皇家还会举办“中秋晚会”。

  此外,中秋节还叫做团圆节、八月会、玉兔节等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就不必多说了。

  “中秋”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人们“秋暮夕月”,拜月神;设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物品;儿童欢乐,大人聊天,的确是秋季难得一见的阖家团圆的好日子。

中秋节的别称和雅称有哪些.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lT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