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 导语】三年级的同学在学习方面正处于分水岭,所以学习一定不能松懈,一天天的坚持,一天天的进步,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成长很多!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任何一个时代,在其特定历史背景下都有其特定的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引领意义,同时也具有跨时代的影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一部分的“王道”思想亦是如此。自从春秋战国以来,“王道”思想对中国历代治乱安邦,对推动中华各民族融合、发展和统一,对维护中华文化圈的繁荣稳定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前,在西亚、北非地区出现社会政治动荡,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轰炸。世界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这些都是西方价值观念及其霸道行径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而中华传统文化中,“王道”思想可为人类解决一系列问题提供有益的参照。
“王道”思想对今天有三点启示:
一是要通过“修己”做好自己的事情。“王道”思想强调“内圣”。“内圣”就是个人修养,就是要不断提升人“向善”的本质,进而实现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二是要以“义”的差异之爱处理好社会关系。“王道”理想的境界是要做到“外王”。“外王”,首先要强调不称霸是处理人与人、人与周边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一种遵循。“王道”思想的“外王观”,不仅讲“仁”,讲“仁者爱人”,更为重要的是讲“义”,讲有差别的爱。为国尽忠,对父母尽孝,兄弟姊妹同事之间的悌友之爱是不同的,是有差别的,这就是“义”。“外王”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以及在价值理想定位之后,去包容别人、与别人相处的方法。
三是要以多元包容的态度来对待不同的国家、民族和文明。当今国际社会充斥着西方国家所谓“主持正义”的战争,推销“人权高于主权”的政治*。但其背后都充斥着反人道主义,就如同当年西方传教士到中国,背后靠着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以及西方国家对中东的十字军东征一样。中华“王道”思想对处理现代国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文明之间要相互尊重、包容,不能以强权的手段去压迫其他文明改变自己的文化价值,更不能出于西方的经济利益,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旗号发动战争,而要在公正、公理、公义的原则下,与其他不同文明背景之下的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使其在自主选择基础上形成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社会模式。“王道”思想也昭示我们要承担责任,以人类数千年不同文明先哲留下的智慧引领人类文明的发展。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中的“王道”思想,在经历中国近代100多年的苦难和艰难现代化过程之后,使我们重新认识和领悟到面对国人,面对世界,面对人类不同文明、族群、国家所应具有的态度。它带给人类的不是贪婪索取,而是“民胞物与”的仁爱;呈现给世界的不是征服,而是“和协万邦”;引导人类的不是战争,而是和平共处。中华文化传统中的“王道”之治,必将启示人类文明的发展,引导不同文明的人类走向和谐共处的大同世界。
【篇二】
宋仁宗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浙江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引发大面积饥荒,位于浙西的杭州是重灾区之一。当时担任杭州知州的,是我们熟知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的救灾措施别出心裁,富有实效,反映了一种卓尔不群的救灾理念,仔细考量,这种理念竟然与现代经济学颇有相通之处。
范仲淹首先采取的做法是:加大基建投资,大量雇佣农民工。
现代经济学认为:政府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通常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起到一种“乘数效应”。在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中,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成功地运用过这一原理,在他的“新政”里包括一项措施:大量兴建公共工程,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复苏。
范仲淹的做法与罗斯福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召集各个寺庙的住持,晓以利害,进行总动员:“本地寺庙普遍年久失修,该改善形象了。饥荒年景,工钱最低廉,正是修缮寺院的好机会啊!”当时佛教盛行,寺庙都相当富足,修缮工程均由寺院自己出资,丝毫不增加国家财政负担。他还命令杭州各个官署开展基本设施维修建设,借工钱不高之机,降低了行政成本,也免去了正常年景时修缮对农民的叨扰。
就这样,在公共工程的吸引下,杭州城涌进来大量无农可务的农民。每天雇佣的劳动力,达到一千人以上。
因为灾民转化成了农民工,所以杭州对灾民的救助,相应地转化为工酬。换言之,就是“以工代赈”。此措施的实行,在物质层面,补上了救灾预算的缺口;在精神层面,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意识和自尊心,可谓双赢。
接下来的一步,就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现代经济学的主流是交换经济学,特别重视消费在经济中的地位。范仲淹也敏锐地意识到了消费对于生产的拉动。为此,他在大灾之年,“冒天下之大不韪”,组织大规模的龙舟竞赛,还“大兴出游之风”,自己带头到西湖上观赛、宴饮。老百姓见状,纷纷走出家门参加竞赛,富人们也竞相效仿父母官荡舟湖上。一时间,西湖游人如织,分外热闹。
就在人们的游玩之中,范仲淹悄悄达到了目的。出游使闲置资金进入了市场,使景区个体工商户赢得资金去扩大经营规模。杭州的交通业、旅游业和服务业,在灾年依旧获得了持续的发展。
时机成熟了,范仲淹开始实施下一步——使用价格杠杆,调控供求关系。现代经济学把价格视为非常重要的经济杠杆,范仲淹居然也看到了这一点。
饥荒年月最愁的是无粮可买。范仲淹下达行政命令,将杭州的粮价抬升,远远高出全国平均价格。各地粮商顿时看到了商机,纷纷抢占杭州粮食市场。与此同时,农民们从进城务工中挣到了钱,商人们从旅游业里淘到了金,他们都有了消费能力,于是粮食市场供求两旺,一派繁荣。
我们不得不叹服范仲淹的睿智和超前。他能在现代经济学诞生之前就悟到其原理,积极运用行政手段进行经济调控,创造性地将经济发展的成果运用于救灾实践。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赈灾手段既不扰民,还不动声色地起到了安定民心、娱乐百姓的作用,赛龙舟、兴出游,相当于今天我们所说的“灾后心理援助”,使百姓的注意力从饥荒转移到文体活动上,不至于惊恐忧愁、流离失所。
那一年,灾情席卷了浙东、浙西,唯有杭州比较安定,没有出现大量百姓逃荒的现象,这无疑归功于范仲淹的经济学头脑和救灾智慧。
【篇三】
管鲍分金亭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959年该亭被毁,2002年依原样在原址复建。亭底部宽10.5米,高13.6米,上面矗立着4个高大巍峨的铁人,东西两面分别是青年管仲和鲍叔牙的雕像,手里捧着金条,南北两面分别为管鲍年老时的封侯雕像。4个大门两旁的8面墙上,分别绘有拾金、待领、分金、赠金等8幅浮雕。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规》
苏北洪泽湖西南岸有一个小有名气的管镇,其老街西北50米处有一座青砖黑瓦结构的亭子,名曰“管鲍分金亭”。
《成语词典》中有条成语“管鲍之交”,“管鲍分金”乃是管鲍之交诸多动人故事中的一例,而“管鲍分金亭”,则是前人为纪念“管鲍分金”所留下的古迹。
据《泗虹合志》载: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好朋友,两人经常合伙做生意。这天下午,他们途经泗州城(今已沉于洪泽湖水底)西北30里处,突见路旁有根金条,便坐等失主。可等至日落,也不见有人来找。于是,他俩投宿于附近村庄,留下仆人看守。主人走后,仆人欲将金条占为己有,岂料他刚弯腰拾金,金条不翼而飞,一条赤蛇向他扑来。恰巧,此时一农夫路过,速挥锄头将蛇斩成两断。仆人担心金条飞走不好向主人交待,随即逃之。次日,管鲍来到此处,只见金条断为两截,不见仆人踪影。正值二人惊疑时,那位斩蛇农夫也到此处,他见“断蛇成金”,更是震惊不已。当双方叙说事情的原委后,各自疑团顿解。农夫感叹道:“此金乃天赐二位也!”于是拾起两截金条,分别递给管鲍二人。管鲍婉言拒受:“既然天赐金于此,地方乡民应受之。”遂把两截金条分别给了拾金之地的南北两村的老百姓。
“管鲍分金”心如金。后人为了颂扬管鲍拾金不昧的美德和大公无私的分金义举,便在分金之处建起一座“管鲍分金亭”,并将该亭南北两村分别命名为“管公店”和“鲍家集”(今为管镇和鲍集镇)。
相传,明初,山东有个王员外,两儿娶妻成家后,将家产分给两子。小儿认为钱财分配不均,整天吵闹不休。王员外为此大发雷霆,小儿气得离家游荡。一日,小儿来到了“分金亭”,他听罢“管鲍分金”的故事,顿时大彻大悟,于是羞返家中,从此安居乐业。王员外得知小儿转变的缘由后,百感交集,便在亭子东侧又竖起一块刻满感恩之言的石碑。
被*同志誉为“*人好榜样”的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抗日战争时期曾和官兵一起瞻仰过“管鲍分金亭”,并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诗:“五略贯诸侯,英明万古留;分金遗迹在,精神足千秋。”
“管鲍分金”是面镜。如今,面对这面由古传承至今的明镜,那些只为一点蝇头小利而造假坑人的人,难道不觉得汗颜吗?那些“钻进钱眼”、损人利己的生产者和经销商,难道不汗颜吗?那些见利忘义、被“铜臭味”熏昏了头脑的贪官污吏,难道不感到羞耻吗?
小学三年级教学资源知识三篇.doc正在阅读:
小学三年级教学资源知识三篇09-08
有关读书的经典名言警句集锦01-06
要遵守规则的议论文素材高中-高中遵守规则的议论文三篇11-21
移民新加坡的六大理由介绍01-03
[儿科医生述职报告2020]儿科医生的述职报告【三篇】11-25
小学三年级英语作文范文(6篇)10-20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课程《糖不见了》教案: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课件【三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