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育案例分析100例|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范例合集

时间:2021-12-12 23:46:5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亲子教育# 导语】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下面®文档大全网为各位整理了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范例合集,欢迎大家的关注。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范例合集篇一


  我们班有一个叫明明的男孩,他是这个学期到我们班的。明明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教师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但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明明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

  马上就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师开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明明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在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可儿的小辫子。可儿皱了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明明想将可儿的椅子向自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声音。老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时可儿突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看明明。”老师终于大声地对明明说道:“明明,你给我坐好,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本来和可儿僵持着的明明被老师的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大眼睛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表情。可儿接着又说道:“他刚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许说了,你们以后听好了,从今天开始谁都不许惹明明,谁去惹他我就找谁,听见没有?”老师厉声说完这些话后严肃地看着全班的孩子。对于老师的命令,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明明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有些难过的样子,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东张西望,不知道在想什么。

  分析:

  一、教师教育方式产生的消极后果

  首先,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添新的问题。教师想通过孤立的方式迫使明明“改邪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对明明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明明在自己善意的行为受到同伴的误解并遭到拒绝之后产生了破坏性的行为

  其次,教师在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不妥之后,想立即改变这种孤立教育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原因在于:

  其一,年龄越小的孩子向师性越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大班孩子的道德认知还处于他律阶段,教师作为孩子眼中的权威,她的话尤其是命令性的语言对孩子的话就是判断事物的标准。教师经常当众批评明明,甚至动员其他孩子“不要理明明”的命令,很快被孩子接受并坚决地执行。

  其二,明明给同伴的坏印象部分是由于他自己调皮经常受批评造成的,教师孤立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即使是明明善意的动机和行为也会被其他孩子误解并拒绝,面对同伴不分原因的排斥明明显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挫折,在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他采取了消极的行为方式予以反击。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一种恶性循环,即明明的负面行为反应越多使其他孩子越加肯定了他是个捣乱的坏孩子,也会越加排斥他,同时强化他们从教师那里获得的对明明的消极态度。

  最后,孤立的教育方式使明明被迫陷入与同伴交往的困境(如场景三中反映的情形),教师没有利用集体力量中积极的因素,而是恰恰相反,她让其他孩子孤立明明,不仅不帮助他反而不去理睬他,教师的这种做法无形中在明明和其他孩子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而学前期幼儿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认知、交往技能、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明明始终被同伴这样孤立,将会失去更多的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这对明明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另外,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日常生活的调节器,会让人心情舒畅地从事各种活动,明明与同伴这种敌对的状态不改变的话也会干扰他正常的探索活动,降低他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

  二、解决方式

  1.教师首先要清楚明明的特点

  从明明的日常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调皮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新鲜事物好奇心比较强,自控能力比较弱,缺乏耐心的孩子,此外,他想和同伴交往却不知道该怎么样被同伴接纳。从明明园外背景来看,他是从其他幼儿园转过来的,并且据笔者的了解,明明的父母为孩子转园的目的是觉得他原先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不太好,孩子过于自由散漫,学到的东西也比较少,现在明明所在幼儿园里受到的约束比以前要多也要严格;另一方面,明明转园之后很快升入大班,由于大班与小学的紧密衔接,教师会在平时的要求中考虑到孩子对小学环境的适应问题,为孩子顺利地入小学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集体教学的时间加长,会提出一些与小学教学要求相接近的要求,所有的这些对明明来说,都要去适应。

  2.帮助明明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宜的秩序感

  (1)教师一方面要多关注明明的举动,同时对于明明不正确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明确地告诉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教师此时不适合说一些反话或是隐语,因为年幼的孩子有时并不清楚教师话中暗含的意思,所以对孩子要说大白话,尤其是对明明来说,他对新环境的熟悉程度还不够,对新班级一些具体要求还没有清楚的意识,并且相比他以前所在的班级环境,现在班级的要求要严,这样对他来说适应就更需要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同伴中给明明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鼓励他向班上的好孩子学习,实际上是把抽象的要求具体化。

  (2)对于明明时常因为好奇心而违反了纪律.一方面不妨告诉他,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另一方面答应明明,等老师上完课之后,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这个玩具,但是前提是他必须要认真听讲。在这里笔者想提及的是,玩具是给孩子玩的,只是作为纯粹的装饰品就失去它对儿童的意义了。

  (3)教师要有耐心,明明的特点使得他适应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对明明违规要不厌其烦,反复提醒,不能因为急躁而时常出言不慎。

  (4)对于孤立的教育方式已经产生的消极后果,即明明在同伴中的不良形象,一方面教师要有勇气寻找合适的机会,当着全班孩子的面承认自己的错误,可以向孩子解释是自己太生气才会这么说,这样说是不对的,我们不应该不理睬明明,应该想办法帮助他才对。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减少明明在同伴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同时,让孩子学会去关心别人。

  (5)教师要善于将集体力量用到积极的方面,可以鼓励孩子们帮助明明取得进步,让大家一起监督明明,在明明取得进步时为他鼓掌加油,在他犯错误时指出错误之处,并帮助他改正。让明明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同伴的友爱,逐渐被新集体所同化。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范例合集篇二


  案例描述:

  这天,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都在自己喜欢的区域玩着,这时我走过去一看,发现正在科探区玩《力的传递》的棋棋和两个小朋友把材料摆放在桌面上,却不知道从哪下手,我就走过去:“我想把传递片都立起来,变成一条小河,谁能来帮帮我。”说完一会儿,棋棋就和小伙伴拿着材料开始动起手来,我也参与了进去,很快整个形状就被孩子们摆出来了,几个小朋友露出了笑容,接着把传递片推倒后,棋棋小朋友似乎就没了耐心把材料用手撒了一地。

  问题与反思:

  首先,琪棋小朋友是一个忍耐力稍差一些的一个小朋友,容易被其他物品分心,稍微有一点不好,心情就容易躁动。所以才会急于一时,把在玩着的材料撒了一地,常常会没了长久性和耐性。同时在其他活动时也会出现一些小插曲。

  改进策略:

  教师应在幼儿活动前多引导,多鼓励幼儿,让幼儿有兴趣进区,并且在活动开展时,教师多观察,与幼儿交流参与进去,发现问题及时正确的引导幼儿。也可以作好记录,在活动结束后,请幼儿观看照片并说一说自己刚才在玩区域时的问题及过程,及时反馈。

  评析:

  琪棋小朋友在平时活动中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而且性子比较急,这让他更没耐心的做好一件事,教师应该跟家长好好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一些情况,家园合作解决问题。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范例合集篇三


  案例一:

  生活活动中,孩子们陆陆续续地走去饮水机边喝水。第一组的东东在接水时由于没有握紧杯子,不小心将杯子中的水全部倒洒在地。这一幕被前后来喝水的幼儿都看在了眼里。排在东东身后的曼曼急忙告诉我说:“老师,东东把水打翻了。”当老师处理了这件事后,接着,已经回到座位上的豆豆、从洗手间出来的甜甜、以及最后才去喝水的果果都来向老师报告了这件事。

  案例二:

  区角游戏时,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玩着游戏,只见婷婷急冲冲地走来对老师说道:“老师,他们美食城的店员不收拾桌子,里面太乱啦,根本没法进去吃饭。”当老师让美食城的孩子收拾好桌子后,始终站在老师身边的婷婷轻轻地说:“要是我是美食城店员,早就把桌子收拾好了。”

  案例三:

  健康活动的时候,老师正在给幼儿讲如何保护牙齿。点点突然站起来:“老师,糖糖一直打我,还扯我的小辫子,我妈妈说,如果有人欺负我,我要告诉老师。”老师问糖糖:“你为什么要打点点?”他站起来,好半天才说:“下次我不敢了,再也不打她了。”于是,老师让他向点点道了歉,点点的小脸上也露出了笑容:“那你好好听老师上课,我就不怪你了,还和你做好朋友。”

  分析与反思:

  有些幼儿因为内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而产生的某种告状行为。如个别幼儿经常会说:“老师,某某在玩玩具,我没有玩。”“老师,某某在讲话,我没有讲。”“老师,某某饭没有吃完,我吃完了。”等等,这些告状的孩子是为了让老师注意自己,希望受到老师的表扬或奖励,也有些孩子是出于一种嫉妒的心理,而向大人或老师告状。

  面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老师应持有一种理智和认真的态度来处理,找出一种正确适宜的方法来引导幼儿,纠正幼儿的告状行为,促使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获得大家的关注,并教育幼儿在发现同伴的错误后,要积极热心地帮助同伴改正。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范例合集.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mjg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