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 导语】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今天©文档大全网为各位搜集整理了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样例,供您查阅。
【篇一】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样例
我看这样下去不行,突然灵机一动,拿起天爱小朋友所搭建的雪花片说:哇,天爱搭建的“小房子真是漂亮,等下我把这个放到窗台上,供所有人欣赏。听到我这么一说原本还在地上的小朋友立马起身坐到自己的小位子上认真地搭起了雪花片,时不时会有孩子对我说:金老师,快来看我搭的小汽车;金老师,快来看我搭的奥特曼。放眼望去,孩子们玩得真带劲,有的搭成了许多房子,有的搭成了许多交通工具,还有的搭成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而且他们的兴趣越来越浓。
小班的幼儿自主性比较差,规则意识也较差,常常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在开始时我以传统的方式命令小朋友捡完了雪花片再玩,他们的情绪受到影响,又喜欢“随大流”,看到别的孩子都在捡,他们也跟着去做,导致最后情况突变,对雪花片的搭建失去兴趣,只专著在地上的热闹。但如果我用一种榜样的方式让他们重新对搭雪花片产生兴趣,这样不仅他们手眼的协调性也得到了发展,也体验了初步的成就感。
【篇二】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样例
很快的,当当就跟小伙伴们“混”的很熟了,不仅学东西快,在班上也很受大家的欢迎,就是有点小毛病——好哭。考虑到当当年龄要小些,所以孩子们之间发生矛盾时我总对小朋友们说“当当是小弟弟,小朋友都多让着他些!”
可一段时间后,我却发现当当不仅没有改掉小毛病,反而还变的更“娇气”了,不仅动不动就哭,而且还会出手打人,尽管并没有造成任何的伤害,但对于孩子性格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在偶然的情况下,我还听带小朋友们这样说“你不要跟当当抢书看,他是小弟弟!”
恍然大悟,原本以为这样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是却没有考虑到问题的实质性。在老师的眼里,对孩子应该一视同仁不是吗?就因为孩子的年龄小,所以要求其他小朋友无条件的谦让,是不是太不合理呢?一方面班上的孩子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觉得“当当是小弟弟,我们应该让着他!”让教育失去了平等性;而另一方面当当会在心里认为“我是小弟弟,大家就该让着我。”而让自己在与小伙伴的接触中表现出来的不友好理直气壮,遇到委屈的事就开始用哭来解决问题。
弄明白以后,我在心里感到特别的不舒服,为什么之前就没有想到这些呢?这次的事情,我想我已经明白该怎么处理了。同时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这样的错误决不允许再犯!
【篇三】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样例
孩子们愿意和这样的故事形象交朋友,这也给我们一些启示,选择固定的形象和孩子们成为长期朋友,也许可以来引导孩子们的生活。
于是我们选择了《嘟嘟熊系列》来给幼儿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孩子们渐渐喜欢上了嘟嘟熊这个角色,故事中的嘟嘟熊可爱、活泼、生动有趣,通过故事,孩子们很想和嘟嘟熊成为好朋友。
可爱的嘟嘟熊这么受孩子们的欢迎,那我们更应该利用好这一角色,让它真正和小朋友互动,成为朋友。于是我们把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时间,命名为:“嘟嘟熊讲故事”,用孩子们最喜欢的故事形象的口吻给孩子们讲故事,收到的效果也许更好。
【篇四】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样例
在平时的英语课上,我们班的小朋友表现都很好,不但发音准确,而且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
案例描述:
几天前教英语的辛老师曾对我说:我要用小二班的孩子上公开课。听到这话,再结合孩子们平时在英语课上的表现我应允的点了点头。英语的公开课定在了周二进行,上午孩子们都去上舞蹈课了,辛迪老师来班级告诉我,大约9点半进行英语的公开教学展示活动。舞蹈课结束了,我组织孩子入厕、喝水。辛迪老师和我一起把小朋友们带到了即将进行活动展示的多功能厅。刚嘱咐了孩子几句,听课的老师就陆续地进来了。
在教学过程中,辛老师第一次出示图片时,拿倒了。坐在下面的个别的几位小朋友就说“拿反了!拿反了!”没想到辛迪老师再次出示图片的时候又一次拿颠倒了。大部分的孩子口中都在喊:“拿反了!拿反了!拿反了!”
活动依然在继续,到了游戏环节,游戏规则是听到老师说出了英语单词去拍黑板上的卡片。汐美和一个小男孩共同游戏,看谁反应快!汐美听到辛迪说出的单词马上寻找到并拍了一下卡片。看到她很开心的样子就知道她已经感觉到自己的速度很快,而且也十分的准确。
最后一个环节是唱歌,跟老师再见!小朋友们的声音显然没有平时上课的时候响亮,也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分析与策略:
这节活动可以说辛迪老师做了很充分地准备,不知道是不是由于第一次参加教学竞赛,面对众多听课的老师有些紧张,致使在活动中的多个环节出错。在这里我想对辛迪老师说,其实我们都知道孩子平时在英语课上的表现很好,今天的这种状况也许就出在你在比赛前担心孩子认不认识盒子里的东西?自己设计的游戏孩子知不知道该怎样玩?在班级里反复地练习,使活动的神秘感降低,幼儿对整个的过程非常的了解,孩子也就对此没有了兴趣。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孩子的老师!”孩子已经对这节活动失去了兴趣,还有什么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可言呢!其实,从这节活动中,我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怎样使孩子对活动感兴趣呢?最为重要的就是创设能够吸引幼儿的情境,为孩子提高丰富的有层次的可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发现问题,帮助幼儿共同分析问题,引导幼儿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我们要敢于放开手,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孩子。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样例.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