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本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内容-人教版本三年级语文教学分析三篇

时间:2024-09-06 07:54: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年级# 导语】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掌握了必备的语法知识,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学科。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读、识记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3.感悟文章寓意,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习惯培养目标:

  本节课具体细化目标

  听

  1.认真观察,善于思考。

  2.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边听边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并对同学的回答加以补充。

  说

  1.敢于发言,善于发言。

  2.说话完整有条理。

  3.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的意思。

  读

  1.课前预习,把书读薄。

  2.根据学习要求,圈点勾画写感悟。

  3.渗透读书方法,渐进朗读。

  4.透过重点词句和标点体会内涵,把书读厚、读透。

  写

  1.抓住结构规律识字、写字。

  2.书面仿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

  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1.组织教学:

  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位新朋友(出示实物)。

  生:陶罐。

  生:铁罐。

  师:哟,你们已经认识了。来,我们看一看,还可以动手摸一摸。

  生:我觉得陶罐很漂亮、很光滑。

  生:我觉得铁罐很坚硬。

  师:哦,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作势将两罐相碰)这样做的结果会是什么?

  生:陶罐就会碎了。因为铁罐很坚硬。

  师:你不仅善于观察,而且爱动脑筋。

  ……

  师:经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咱们同学不仅善于观察、爱动脑筋,而且敢于举手,踊跃发言。上课的时候也能这样吗?

  生:能。

  师:嗯,声音响亮,有自信。上课——

  2.导入:今天,我们一道去认识两只特殊的罐子,他们是国王御厨里的陶罐和铁罐(点击课件)来,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实物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通过即时评价,激发学生敢于发言、善于发言,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师:课文已经预习过了,你读了几遍?

  生用手势示意。

  1.感知内容:

  师:早就听说咱们班同学的预习能力特别强,今天老师想见识见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略。(此处一生说得不完整,另一生补充得很好)

  师:你是个很会倾听的孩子,能边听边思,并对同学的回答加以补充。经你这么一补充,不仅很完整,语言也很简练。

  2.检查词语:

  ●练读生词:

  师:接下来谁再来露一手,读读这些新词?

  (课件出示——陶罐、谦虚、恼怒、和睦相处、朴素、掘开、争辩、感到、荒凉、御厨、流逝)

  生1读。

  师:声音响亮,读得准确。

  生2读。

  师:你真厉害,把这里的多音字也读准了,“处”还有一个读音是——

  生答。

  师:谁能组词?

  生:到处。

  师:我们学校办公室的门牌上也出现过——

  生:德育处、总务处……

  师:你瞧,平时善于观察,勤于积累,这时候就用得着了。

  【这一环节就是检查课前预习,继续培养和激励预习习惯,培养学生把书读薄;同时在读生词的同时,激励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

  ●学写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a.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师:生词会读了,这些字呢?

  生读。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吗?

  生:把脑袋的“脑”字去掉“月”换成竖心旁,就是恼怒的“恼”。

  师:嗯,换偏旁识字法。

  生:“朴”和“仆”作比较……

  师:哦,这是形近字识记法。你瞧,有了好方法,学起生字来就容易多了。

  b.引导学习结构归类法:

  师: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字的结构,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

  师: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左窄右宽。

  师:再仔细瞧瞧——

  生:“朴”字不一样,写的时候应该注意左右相等。

  师:你的眼力太好了,不仅会观察,还会分析。

  出示课件:陶谦恼睦掘(左窄右宽)朴(左右相等)

  师:这就是结构归类法。你瞧,抓住规律学生字,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c.指导写字

  师指导学生写“谦”(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横画之间距离相等,撇和捺左收右放)

  师:为什么写的时候左边的撇要收一收?

  生:因为撇的左边有“言字旁”,写的时候要注意谦让。

  师:说得多好,只有互相谦让,互相尊重,整体才能更和谐。

  学生每人练写一个。

  (师巡视指导,表扬写字姿势好的,表扬字的笔画、结构和占格好的学生。)

  【生字学习抓规律,像结构归类法,形近字识记法等,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分析的习惯;指导写生字的时候,不仅看笔画、结构、占格,还要注意其中蕴涵的谦让等道理。通过评价语激励和巩固良好的写字姿势。】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观察字间架结构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复习已会的识字方法,学习新的识字规律,比教师直接告诉要记得牢。每次都这样训练,学生自学生字的本领会一天天增强。】

  三、品读感悟,体验情感

  (一)读第一段,提出问题

  出示课件:第一段(师读)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铁罐很骄傲,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

  师:还有什么疑问?

  生:铁罐为什么奚落陶罐?

  生:铁罐怎么奚落陶罐?

  师:你们都是会读书的孩子。读书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带着问题来读书,就会有更大的收获。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抓住了“奚落”这个词。(板书:奚落旁边打两个“?”)“奚落”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答。

  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都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生:我知道铁罐为什么奚落陶罐?因为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看不起陶罐,所以就常常奚落他。

  师:咱们同学不仅能提出问题,还善于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擦掉板书中第一个“?”)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能提出问题,并能从字里行间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围绕“奚落”,学习2—9自然段,解决问题。

  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9自然段,把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画出来读一读。

  学生交流,略。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课件。

  A、师生共学第一次对话:

  出示: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答。

  师:用什么语气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生:用傲慢的语气和谦虚的语气。

  师:说话要完整,还要说清楚,这样别人才能听明白。

  生:用傲慢的语气读铁罐的话,用谦虚的语气读陶罐的话。

  师:对,就这样说。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看到句子中的提示了。

  师:对,这就是说话的提示语,我们先来借助提示语的帮助,读出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

  生读。

  师:刚才读铁罐的这位同学重读了几个词,把铁罐的骄傲读出来了。谁听出来了?

  生:我听出他重读了“陶罐子”和“碰”。

  师:请问刚才读铁罐话的同学,你为什么要重读这两个词?

  生:我发现陶罐子后面有个“!”,这语气应该加重。而且“碰”就是铁罐最想做的,所以,我才重读。

  师:你能从字里行间走进铁罐的内心,太棒了。读这句的时候,后面有个“?”,语调应该——

  生:语调上扬。

  师:读出挑衅的味道。谁来试试?

  生读。

  师:真是一个骄傲的铁罐。陶罐呢?谁来读?

  生读,声音很小。

  师:呵呵,老师怎么听着感觉这“谦虚”变成“心虚”了?今天的地面是你打扫的吗?

  生:不是我扫的,老师。

  师:对,就用这样的语气读,因为陶罐就是说了一个事实。

  生再读,这次很不错。

  师:对比一下两个人的话,从称呼和标点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陶罐不仅谦虚,还很有礼貌,因为他称呼铁罐是“铁罐兄弟”。

  师:你不仅善于观察,而且爱动脑筋。谁想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读?

  生读。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他们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师:同学们之所以能读得这么好,首先借助了提示语的帮助读,然后抓住重点词语和标点,进一步理解读,最后加上了表情和动作表演读。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对话。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这一环节,我重在渗透读书好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横向培养重在不同形式——指名读、同桌合作读、师生接读、男女生分角色读;纵向培养重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借助提示语的帮助读,然后加上了表情和动作再读,最后走进了他们的内心进一步理解读。】

  B、学生自主学习后三次对话:

  1.提出学习要求:

  同桌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对话,分角色朗读,注意运用三步读书法——

  n第一步:找出形容说话的神态或心情的提示语,帮助读;

  n第二步:圈出重点词语或标点,进一步理解读。

  n第三步:加上表情和动作,同桌合作表演读。

  n温馨提示:选择③④组对话的同学请先在()里填上提示语。

  同桌练习,教师巡视。

  2.同桌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教师相机指导。

  选择②的同桌:

  生分角色读。

  生:我借助提示语“轻蔑”来读铁罐的话,重读了“懦弱的东西”,因为后面有个“!”。

  师:老师发现你还加了表情和动作,来,到前面来面对同学展示一下。

  生绘声绘色地说铁罐的话,赢得掌声鼓励。

  生:我借助提示语“争辩”来读陶罐的话……

  生读,但语气中确少“理直气壮”的感觉。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第26课《陶罐和铁罐》……

  生:不对,老师,课本上明明写的是23课,怎么能是26课?

  师:对啊,就用这个语气来读陶罐的话。

  生再读。

  师:对,争辩的时候就该理直气壮,这才能体现出陶罐“并不是懦弱”。

  生分角色读。

  选择③的同桌:

  生分角色读。

  生:铁罐用“恼怒”的语气读,这次有两个“!”,语气更加重。

  生:还要重读“破”。

  生读铁罐的话,表情很恼怒。

  师:铁罐这么恼怒,陶罐反应怎样?

  生:陶罐还是很平静。

  师:你为陶罐加的提示语是什么?

  生:心平气和。

  生:友好。

  师:陶罐心平气和地说——

  生读。

  师:陶罐友好地说——

  生读。

  师:“和睦相处”是什么意思?

  生:友好相处,不争吵。

  师:何止是陶罐和铁罐需要和睦相处,咱们家人之间需要——

  生:和睦相处。

  师:同学之间需要——和睦相处。

  师: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也需要——

  生:和睦相处。

  师: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师生合作:教师引读提示语,学生接读。

  选择这一组的同桌共同分角色读。

  【透过重点词句和标点体会内涵,培养学生把书读厚、读透的习惯;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理解词语的习惯】

  选择④的同桌:

  生读。

  师:给铁罐的话加什么提示语?

  生:这个时候铁罐十分恼怒,因为他听了陶罐的话,觉得说不过他了,自己面子上过不去,心里就更恼火了。

  师:你能联系上文从字里行间体会到铁罐的内心,真会读书。老师注意到了你刚才说到的提示语“十分恼怒”,来,铁罐十分恼怒地说——

  学生加上表情和动作表演读。

  师:铁罐由刚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现在是——

  生:恼羞成怒。

  师:陶罐始终是——

  生:心平气和。

  生:友好谦虚。

  3.整体朗读感悟:师生配乐分角色表演读。

  铁罐怎样奚落陶罐的?这个问题解决了吗?(擦掉最后一个?)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环节力求让学生在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和完整性;在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边听边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并能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在学生读的时候,注意坐读和站读的姿势,利用评价语或手势培养或纠正。】

  (三)学习课文10—17自然段,领会寓意。

  师:陶罐不再理会铁罐,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两个罐子最后怎样了呢?

  生复述了10—17自然段。

  师:你把10—17自然段都复述下来了,真不简单。看来你课前预习的时候下足了功夫。

  生:陶罐后来被人们挖出来,变成了宝物。

  师: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就是——

  生:价值连城。

  生:无价之宝。

  师:同学们平时肯定特别善于积累,瞧,这四字词顺手拈来。

  生:铁罐后来氧化了,没了踪影。

  师:也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就是——

  生:无影无踪。

  (板书:无价之宝无影无踪氧化)

  师:你知道“氧化”的意思吗?

  生:略。

  师:你懂得真多,从哪里知道的?

  生:课前我查了资料。

  师:你瞧,如果遇到的问题在课本上找不到答案,就可以借助资料的帮助。

  师举起铁罐的实物,小结:铁很活泼,能和氧结合变成氧化铁,那是一种红褐色粉末,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铁生锈后的样子。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代久远,铁罐一层层氧化,一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这就是铁罐最后无踪无影的原因。

  师结合板书小结:陶罐和铁罐各有长处和短处,骄傲的铁罐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结果是消失得无影无踪;谦虚的陶罐能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和为贵,最后成了无价之宝。

  【资料的适时链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师:此时此刻,我想大家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话想说,你想说什么?

  生:我想对铁罐说,不要太骄傲,总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较。

  生:我想对陶罐说,铁罐一直奚落你,你却仍然对铁罐谦虚友好,而且很有礼貌,我要向你学习。

  生:我想对自己说,要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和别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

  师:这就是这篇童话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不仅要取长补短,还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教师在板书“和”字上画心形。

  【在学生交流感受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适时用评价语或者手势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发言好习惯。】

  五、分层作业:以《和》为题写故事。

  A、以《铁罐和陶罐》为题,重编这个故事。

  B、以《钢笔和铅笔》或者《雪花和梅花》为题,仿写一个故事。

  【培养学生书面仿写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养成及时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

  陶罐易碎→永久无价之宝

  和

  友好↓↑奚落


【篇二】


  一、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好!(生)2、师:孩子们,小时候我和你们一样,常听大人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夏天还没走远,小雨点就蹦着跳着把秋天送来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秋天的雨》(板书)3、师:你瞧,小雨点一滴一滴的落下来了。谁会读?(生)雨字读的多响亮啊,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了,课题写的是《秋天的雨》,一起来响亮的读一读吧!

  4、师:昨天,同学们已经提前预习过课文,生字一定都会认了,下面我们就来响亮的读一读这些生字,好不好?

  (1)指名;(2)师正音:凉爽、(爽的写法)扇子扇那扇那、(多音字)

  (3)齐读。

  清凉留意扇子炎热

  邮票凉爽柿子仙子

  菠萝气味香甜粮食

  加紧杨树丰收钥匙

  油亮亮一枚枚五彩缤纷

  扇哪扇哪飘哇飘哇频频点头(由钥匙引入课文)

  6、师:“钥匙”啊,很常见又很神奇,拿着它轻轻一转,一扇扇大门就被打开了。课文里说秋天的雨也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为我们打开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2页,听老师来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思考,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认识课文结构

  1、师范读

  2、师:大家刚才都听得非常专心,小脸上还洋溢着快乐的微笑,说说看吧,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汇报)

  2、师:好了,孩子们,刚才你们用自己的话说出了对秋雨的印象,在我们的课文中,每个自然段中,作者都用了一句话,表达了他对秋雨的印象,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把这几个句子找到,请认认真真地画下来,现在开始吧!(师巡视,点评:动作真快!你也完成啦?真快!)

  4、师:找到了吗?(生汇报)(指名1-2名)

  5、齐读每段第一句。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感悟语言(一)这五句分别概括了五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几句话连起来越看越象一首小诗,我们先来一起读读第一段吧!

  (二)体会第二自然段语句的生动形象,读出秋天的色彩美。师:秋天的雨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秋天的雨带给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美景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一看这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中藏着哪些色彩?(五彩缤纷)师:很好。这么多的颜色,你最喜欢哪一种呢?就放出声音来美美地读一读那句话,一会儿请你读给大家听。(学生练习朗读,老师巡视指导。)师:喜欢黄色的同学起立,请你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生: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师:能说说为什么喜欢黄色吗?师:是呀!黄黄的银杏叶就像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给人怎样的感觉?师:谁能读一读,让我们都感觉是那么凉爽,舒服!师:(用手做出“扇哪扇哪”的动作。放慢语速,稍微拉长声音地朗读“扇哪扇哪”)是一下子就扇走了炎热吗?对,是慢慢地,一点点地,所以在这里说了“扇哪——扇哪——”只说一个可不够。谁再来读?

  师:你的朗读,真的为大家带来了凉爽的感觉,有那些同学喜欢红色呢?你来读一读吧!师:说说你喜欢红色的理由。师:好的,说话有理有据!同学们也读读这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这句话中把枫叶比作邮票,为人们送来凉爽。师:读懂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会读书!

  师:好了,哪位同学愿意带领大家去看看美丽的金黄色?师:为什么喜欢这金黄色呢?师:你真会读书,看来这金色的田野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他同学呢?带我们去看看什么颜色?

  师:好,同学们,大家互相看一看,你们这群可爱的水果这样争先恐后,都想发言的样子,课文中是怎样说的呢?师:是呀!水果们你挤我碰,争先恐后的样子,你能读出来吗?谁愿意试一试?(范读“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从而指导学生朗读。)

  师:同学们,还有你们喜欢的色彩吗?生:我喜欢菊花的颜色。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因为菊花得到的颜色很多,像仙子一样美丽。师:哦,你读懂了菊花颜色丰富,确实美丽。你知道菊花还有什么颜色吗?生:粉红色。生:大红色。生:还有墨绿色。师:这么多美丽的色彩,课文中无法一一写出来,是怎样表示的呢?生:用省略号!师:可爱的秋雨姑娘为我们带来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同学们都很喜欢呀!我们一起回顾回顾,这和五彩缤纷的颜料中都有哪些颜色?师生:本段写了黄色,黄黄的银杏叶;红色,红红的枫叶;金色,金黄色的田野;橙红色,橙红色的果实;紫红、淡黄、雪白的菊花——师:还有吗?

  师:那么,读到这里,你读懂“五彩缤纷”的意思了吗?生:指颜色又多又好看。师:你还知道那些词语也是说颜色又多又没这个意思的?生:五颜六色!生:五光十色!师:这些词语都是“五彩缤纷”的近义词。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一段好吗?我来读第一句,同学们,你喜欢哪种颜色,你就读那一句,我们比一比,谁读得最美!好吗?

  (二)体会第三自然段用词的形象传神,读出被香味“勾住”的感觉。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秋天的雨带来的五彩缤纷的颜色。接下来,我们——(老师闭上眼睛,深吸气,一副很享受的样子,通过这个肢体语言,学生很快受到启发。)生:要去闻一闻好闻的味道!师:谁愿意带着大家去闻一闻好闻的味道?请你朗读第三自然段,要让我们通过你的朗读闻到香味儿呀!师:哪位同学闻到了香味?嗯,那么多人呀!还有谁也闻到了?举起你的小手!啊!我也闻到了香味!梨香香的,苹果甜甜的!师:咦,只有这两种水果的香甜气味吗?生:不,还有更多!(朗读)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师:这位同学很会读书!哪位同学还能闻到其它水果的香气?师:啊!原来着秋雨里还藏着这么多的好气味哪!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好吗?边朗读边去闻一闻哦!(生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老师走到学生中间,走着走着忽然停下来,直到学生的朗读结束。)师:嗯!你们的朗读让我仿佛闻到了好多香香甜甜的气味,瞧!我现在站在这里,都不想离开了,你们知道我怎么了吗?师:你真会读书,文中水果的香气把我的脚勾住了,那么在你们的生活中,你的小脚丫有没有被什么东西勾住过呢?

  生:我记得有一次,我听见一首好听的音乐,不知不觉地停下了脚步,我的脚被音乐声勾住了。师:说得真好,有时一些美妙的声音也能把我们深深吸引。看来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同学可要记住“勾住”这个生动的词语,写作文的时候你也可以试着用一用。(三)体会第四自然段,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读出语段中蕴涵的积极情感。1、师:(指板书)同学们,秋天的雨为我们染出了五彩缤纷的颜色,送来了香香甜甜的气味,不过,你可别光陶醉其中。听一听!秋雨姑娘还在好心地提醒着我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用心听一听,秋雨姑娘告诉我们什么了?(板书:冬天快要来了。)师:同学们听懂了秋雨的提醒,还有很多小伙伴也听到了呢!它们可都忙碌起来了!小喜鹊,小喜鹊,你在哪——(这时学生陆续举起手来,老师走到一名学生跟前。)生: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师:小松鼠——生: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师:小青蛙——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此时学生已领会老师的意思,小手都高高举起。)师:松柏——生:松柏换上厚厚的衣裳。师:杨树,柳树——生: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师:我们一起来——生: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四、回顾全文,赞美秋天,发展学生语言师:这节课我们随着美丽的秋雨走进了五彩缤纷的秋天。“秋天的雨——”师引读。

  师:让我们把这丰收的喜悦,满心的欢乐,用朗读传达给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吧!齐读最后一段。(生齐读)让我们乘着这歌声的翅膀,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进多姿多彩的秋天吧!


【篇三】


  课前教师播放课件,出示神话故事图片,学生说说是什么故事。

  师:大家刚才说的呀都是——

  生接:神话故事。

  师:什么是神话呀?

  生:假的。

  生:很神奇。

  师: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感到神秘莫测,无法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因此就认为这么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控制着,于是他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在口头流传,这就是神话的起源。神话充满了幻想的色彩,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板书)学生读课题

  师引读课文:“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刚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说。

  师:是呀,天地模糊不清,多可怕!盘古是怎么让天地分开的呢?课文哪一段写了?让我们快去读一读吧。

  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句子。

  师:谁接着往下读,把我们领进这一个神奇的故事中去。

  生: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辟过去。

  师:停,老师把这句话改一下,你看行吗?“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过去。”这样改行吗?

  生:不行,我觉得这样很没有力气。

  师:用“抡”,用“猛劈”怎么就有力气了呢?

  生:因为猛劈,就是要靠很重的力气朝前面劈过去。

  师:而且是“抡”起大斧头!请大家做一个抡的动作。(学生抡后做猛劈状)

  出示课件,盘古猛劈图

  师:同学们,盘古抡起斧子猛劈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他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你说!

  生:就是咬紧牙关,就是很用力!

  师:你把这种用力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辟过去。

  师:有点用力了,谁再来猛一下。

  生:(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引读: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

  生齐读:猛劈过去!

  师:读得多投入呀!这一抡,这一劈,把天和地分开了,用一个成语说就叫做开天——

  生接:劈地。

  师板书:开天劈地

  师:这一劈,宇宙发生了巨变,接着读——

  生:(齐)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师:天和地这个时候形成了,产生了奇妙的变化。同学们我们来看。

  投影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师:谁来,通过自己的朗读,让这一副神奇的画面活起来。

  生读

  师:同学们,读着读着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里面有许多反义词。

  师:有哪些?

  生:轻--重;清--浊;上升--下降

  师:短短一句话中,竟然藏着如此多的奥秘,作者的语言多精妙啊!这些词语一一相对,多有趣啊!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全体女同学,你们就是“轻而清的东西”,男孩子,你们就是重而浊的东西。

  生读。

  师:盘古劈开天地以后,他又沉睡了吗?

  生:不是。

  师:这时的他又是怎么做的?自己读第三段,边读边想。

  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

  师:他做了什么?

  生:盘古用头顶着天,脚瞪着地。

  师:你找得真准!你们是这样吗?

  师:哦!都是。(课件出示画面和句子。)

  师:谁来,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表现出它的神奇之处。

  生: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的确够使劲的,谁使的劲再大一点?

  生: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那现在你就是盘古,伸出你的手,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什么感觉?

  生:好累。

  生:手、头酸

  师:我感觉到了盘古脖子很酸了,脚很痛了,他快要撑不住了……

  师:此时,你在想什么?

  生:为了人类我豁出去啦!

  生:如果放弃了,天地又会混沌一片。

  师:是啊,一分钟就让我们感觉到累了,可不知道过了多少年,盘古就那样顶天立地站在那儿!来,请接着老师的话往下读。

  师:一百年过去了,盘古——

  生:(接)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千年过去了,盘古——

  生:(接)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万年过去了,盘古——

  生:(接)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百万年过去了,盘古——

  生:(接)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学生读得一次比一次响亮有力)

  师:这真是一个顶天——

  生接:立地。

  师:这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板书顶天立地)

  师:还有什么神奇出现?

  生: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长越高。

  师:此刻,我们就是盘古,我们在不断地长高,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神奇!

  生齐读---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

  师: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天地终于成形,盘古却——

  生接:累得倒了下去。

  师:他的开天辟地之路结束了吗?

  生:没有!

  师:这一倒,天地发生了更大的变化,请同学认真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一定会发现更多精彩而神奇的画面。

  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师:老师想问同学这整整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生: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

  生: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生: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生: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生: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生: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生: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生: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生: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师播放课件,出示各种图片,学生看句子朗读。

  生: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让四季的风吹得柔一些吧,让飘动的云再飘得慢一些吧!

  生再读: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生: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师:这雷声太温柔了,谁再来读一读?

  生: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生: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生: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师:辽阔的大地一望无际,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起!

  生: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师:真是“奔流不息”的大江大河啊!

  生: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生: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师: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词句,老师把它们变成了诗句,你能像诗人一样来读读它吗?指名学生配合读。(很有感情)

  师:看来还有许多同学想读,这样全体起立,女生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美美地读。

  生配乐朗读(很有味道)

  师:哎,雨露后面有个省略号,你知道这个省略号的秘密吗?

  生:他的变化没有写完。

  师: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先想想,盘古的身体上还有哪些课文是没有写过的?(生答)现在我们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家吧!

  出示句式:他的——————,变成了————的—————。

  生思考交流。

  生:他的手指,变成了高高的山峰。

  师:你是第一个来到宇宙的,祝贺你。

  生:他的牙齿变成了一座座火山。

  师:非常欣赏你的想象力。

  生:他的头发变成了长长的柳枝。

  生:他洁白的牙齿变成了晶莹的钻石

  生:他的经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立交桥。

  师:多么奇特的想象!

  生:他身上的细胞变成了活泼可爱的小朋友。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变化,如果都加到书上,这省略号可以擦掉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世界上还有许多东西,说也说不完。

  三、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师:你们的回答,终于让我明白了,盘古的身体,化作了宇宙万物。盘古开天辟地,累得倒下了还把自己的身体化作了宇宙万物。他牺牲自己,奉献一切,真是英雄本色!这就是——出示最后一段。

  生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千字文》里这样写着——

  出示课件,生齐读:

  盘古开天,浊沉清扬。女娲补天,日月重光。夸父逐日,血气贲张。精卫填海,荡气回肠。后羿射日,功德无量。神话故事,意味深长。民族精神,积厚流光。

  师:课后,我们还可以多读读神话故事,再次感受神话之神奇。

人教版本三年级语文教学分析三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mms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