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画鱼:小学一年级语文《鱼和潜水艇》教案及练习题

副标题:小学一年级语文《鱼和潜水艇》教案及练习题

时间:2021-09-08 22:58:5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年级# 导语】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鱼和潜水艇》教案及练习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语文《鱼和潜水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潜、艇、够,胀、缩、舱、柜"等10个生字;认识部首"舟字旁",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艇、船、舱、航";能用音序查字法查"启、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长句子时,能注意恰当的停顿。

  3、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潜水艇的发明是受到鱼的启发。

  4、能仔细观察图画,联系生活实际,模仿说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出示潜水艇的图。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出示:潜水艇

  2、师:老师已经请你们回家搜集了有关于“潜水艇”的资料。请你们来介绍一下潜水艇的样子,它又有什么本领呢?(学生交流)

  3、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学习伙伴“小海蟹”,他将与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而且他也给我们带来几张潜水艇的图片。(出示各国潜水艇图片)

  4、师过渡: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与“潜水艇”有关。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5、师:想想“鱼”和“潜水艇”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6、师:你们你们说得真好。老师把你们说的内容概括成了一句话。

  出示:潜水艇和鱼一样,能在水里上下浮沉,还能在水里行进。

  (指名读、齐读)

  7、学习课题中的生字“潜”、“艇”、“舱”“般”

  (1)学习“潜”字。理解“潜水”(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2)学习生字“艇”。

  (3)书空“艇”字。

  (4)积累“舟”字旁的字。出示句子:快看,这艘在水里航行的潜水艇有一个密封的船舱。

  艘、航、艇、船舱(加着重号)

  (5)师:这5个字都有舟字旁,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

  (6)学习生字“舱”、“般”

  二、学习课文。

  (一)检查预习:

  1、师: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就让我们同桌两个小朋友,一起来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一人读第一节,一人读第三节,全班读第二节。

  3、师:检查预习: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原来课文的第一节写的是——(鱼),第三节写的是——(潜水艇)。

  4、补充知识点:第二小节是由一句过渡句组成的,所以这一小节也称为“过渡节”。

  5、学习生字“启”(媒体出示)

  (二)学习课文第一节——鱼。

  1、师过渡:那么,今天的学习就让我们了解鱼开始,让我们看看鱼能够在水里上浮下沉靠的是什么?(媒体出示)请大家轻声地读读课文第一节,答案就在课文里。

  2、出示:浮沉

  3、交流板示:

  鳔(你能不能带领大家一起拼一拼?)

  师介绍“鱼鳔”:鱼肚子里白色的泡泡就是鳔,所以,人们也把它成为"鱼泡泡"。

  4、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鳔图)原来这个小小的鳔,能够帮助鱼浮上来,也能够帮助鱼沉下去。

  5、学习生字“够”

  6、师:这个鳔是怎么帮助鱼浮上来沉下去的呢?同桌一起读读课文第一节,然后互相说说都读明白了什么?

  7、学生自由交流。(出示课文相关内容)

  浮:鱼要浮上来的时候,鳔要慢慢地装满了气。鳔胀大了,鱼摆来摆去,就浮上来了。(学习生字“胀”)

  沉:鱼要沉上去的时候,鳔里的气慢慢地放出来。鳔缩小了,鱼的身体略微变小,鱼摆来摆去,就沉下去了。(学习生字“缩”)

  胀大缩小(指名读,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8、反义词小练习。

  9、小结:出示课后练习一第1句:鱼肚子里的鳔装满空气能够帮助鱼浮上来,放出空气能够帮助鱼沉下去。

  (1)这句话比较长,要读好它,得有恰当的停顿。先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呆会看看谁学得最像?

  (2)在句子中红色的竖线表示在这里要稍稍停顿。

  (3)自己读。

  (4)指名读。

  (5)齐读。

  (二)学习第三节——潜水艇。

  1、过渡:人们研究了鱼,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那么潜水艇中的什么和鱼鳔作用一样?它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小组选择你们喜欢的方式一起读读第三节。先一起读第三节,找到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互相说说。

  2、小组交流朗读。注意:别人读的时候,眼睛要跟着字跑,要看清楚课文。

  3、学生交流,小结板示:

  排水

  "柜子"(齐拼"柜子")

  装水

  4、其实,你们说的是课文的这一句。自己读一读,注意恰当的停顿。

  出示课后练习一第2句。

  5、读得很认真,让我们一起交流,配着媒体读一读。

  6、总结板书:潜水艇里的"柜子"相当于鱼肚子里的鳔,装满水时,潜水艇就沉下去了,排水时,艇身就轻了,它就浮上来了。

  (说明:对于第三节"潜水艇"在水里上下浮沉原因的理解,由于有了先前的学习做铺垫,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朗读课文、感悟内容,通过合作学习、交流相互启发、补充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而后又通过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7、师生配合读课文。

  小结:原来,人们从鳔的作用发明了潜水艇。

  8、像这样受到动物或植物某一个特点启发,发明创造出造福于人类的东西,这样的学科就叫"仿生学"。

  (1)出示:仿生学(齐读)

  (2)出示书后练习的图片:看,这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先听我来说一说,看谁的耳朵灵,也能学着老师的样说一说。

  出示句子。(齐读)

  (3)这又是什么?谁能模仿老师刚才的样也来说一说飞机是怎样发明的?

  其实像这样的模仿创造有很多,课后我们可一看看《十万个为什么》,可以上网查查,还可以问问父母。下节课再来交流。

  (说明:对于"仿生学"的了解,老师只需为学生进行简单地解释,无需花太多时间,要贴近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说话练习,则是在学生听记以后模仿说话,练习设计有坡度。)

  三、游戏巩固。

  1、小喇叭开始广播:要做好广播员,就要准备好,在读句子时不加字、不漏字。

  出示:人们观察到鱼鳔的胀大和缩小能够帮助鱼上下浮沉,这个发现启发人们发明了既能在水中浮沉,还能在水里行进的潜水艇。

  2、合作真快乐:你说我查。(规定时间比比哪一组同桌最快)

  3、总结:小朋友们,天上的鸟儿会飞,水中的鱼儿会游,高大的树木,带齿的草都成了人们模仿创造的对象,自然界中的生物可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说明:教学巩固环节通过游戏的形式,既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又帮助学生回顾了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而这样的形式也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巩固的内容将生字进行重新组合,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再认识;用音序法查字典,学生已比较熟练,通过比赛的形式避免枯燥。) 

2.小学一年级语文《鱼和潜水艇》教案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猜谜语。

  (出示幻灯)师:身穿五彩衣,头上一双大眼睛,要问我从哪里来,江河湖海是我家。

  生:鱼。

  2、(出示海底世界图)学生观察图片,练习说话。

  3、(出示潜水艇)

  师:小朋友,你知道它的名称吗?(潜水艇)

  4、教学生字:潜、艇、般、舱。

  (出示幻灯)与舟子旁有关的字:船、艘、航

  过渡:鱼和潜水艇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

  5、(出示课题)50、鱼和潜水艇

  6、齐读课题。

  二、轻声跟录音朗读,整体感知。

  1、轻声跟录音朗读。

  (出示自学要求)

  1)轻声跟录音朗读,要求读通课文,不加字,不漏字。

  2)数数课文有机小节,并标上小节号。

  2、检查,交流。

  三、课文教学。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齐读课文第1节,完成练习。

  2、(出示练习)

  鱼要()上来的时候,也能帮助鱼()下去。鱼要()浮上来的时候,鳔里()了气。鳔()了,鱼摆来摆去,就()上来了。鱼要()下去的时候,鳔里的气()。鳔()笑了,鱼的身体略微便笑,鱼摆来摆去,就()下去了。

  3、学生练习填空。

  4、教学生字:胀、缩。

  5、齐读第一小节,找出文中的反义词。

  过渡:鱼肚子里的鳔装满空气能够鱼浮上来,放出空气能够帮助鱼沉下去。人们受到这个道理的启发,发明了潜水艇。

  (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二)学习课文第三节。

  1、轻声读课文。

  思考:潜水艇和遇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呢?

  2、学生交流。

  3、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艇身鱼身

  柜子鳔

  4、潜水艇为什么能够像鱼一样浮上来、沉下去呢?从科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永波浪线画出来。

  5、(出示句子)

  它航行的时候,柜子里装满了水,它就慢慢地沉下去了;把水排出去,它就慢慢地浮上来了。

  6、学习生字:启、密、柜

  密:

  选词填空。

  密、蜜

  ()蜂在花丛中采()。

  夏天到了,树上的枝叶特别茂()。

  四、复习巩固。

  1、齐读词语。

  2、齐读课文。

  过渡:人类秘方生物的特点进行了许多发明创造。我们把这项科学叫仿生学。课外,现在我们就一起上网去看一看。

  五、课外拓展。

  1、介绍:蝇眼照相机;自动控制导弹;警戒雷达;极地越野车;

  2、浏览有关仿生学的网站。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仿生学的知识。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平时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学习,做一个小小发明家。

3.小学一年级语文《鱼和潜水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潜、艇、般、够、胀、缩、启、舱、密、柜”等10个生字;认识部首“舟”(舟字旁);能正确描写汉字“航、艇、船、柜、够”。几类词语“潜水艇、一般、能够、缩小、启发、舱口、门窗、密封、柜子”。

  2、能比较熟练地用音序查字法查“启、舱、胀”等3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注意在读长句子时,作适当的停顿。

  4、能仔细观察图画,联系生活实际,用几句话说说自己了解的人类模仿动物或植物进行的发明创造。

  5、知道人类模仿生物的特点进行发明创造是一门科学

  教学重点:独立认识本课8个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仔细看图,用几句话说说自己了解的人类模仿动物或植物精心发明创造。了解潜水艇的发明原理。

  教具准备:幻灯片、投影、录音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在上课前老师先给你们讲个故事。(鲁班和橹)

  2、听了这个故事,谁能用我们学过的句式说一说?

  3、出示:()发明了(),是因为受了()的启发。

  4、指名交流。

  5、这种模仿生物的某些功能的学问叫仿生学。

  6、小朋友,你们在网上、书上找到哪些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来交流一下。

  7、学生交流

  8、老师也找了一些有关的资料,谁愿意和老师合作一起来介绍?

  9、听了这么多的仿生学的知识,我们轻松一下,来猜一个谜语吧。(鱼)

  10、板书:鱼

  11、出示图片(潜水艇)

  12、出示:一(艘)潜水艇

  13、学习带有舟字旁的生字:艇、舱、般

  14、出示课题,齐读。

  15、鱼和潜水艇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出示句子:潜水艇和鱼一样,能在水里上下浮沉,还能在水里行进。

  16、小组读,齐读

  17、鱼和潜水艇为什么会上下沉浮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

  (2)查字典,了解“潜、艇”的意思。

  4、交流识字方法。描写生字:舱艇航般

  (1)指名分节读课文,做到不田字,不漏字,注意适当的停顿。

  (2)评价朗读,再指名读。

  (3)读词语

  (4)认字形:够启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鱼为什么能上下沉浮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2、理解:鱼鳔

  3、指导读句

  鱼要浮上来得时候,鳔里慢慢地装满了气。鳔胀大了,鱼摆来摆去,鳔里的气慢慢地放出来。

  鱼要沉下去的时候,鳔里的气慢慢地放出来。鳔缩小了,鱼的身体略微变小,鱼摆来摆去,就沉下去了。

  5、师生配合读,想想:读了后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鳔沉浮

  6、小结:原来鱼是靠鳔的张大和缩小浮上、沉下的。于是,这个道理(引读第2节)

  7、开火车分句读第三节。

  8、找找:潜水艇那些地方和鱼有关系。

  9、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四、复习巩固,读写结合

  1、一字开花:密、蜜

  2、总结:人类可以通过模仿生物发明很多东西。

  3、用()发明了(),是因为受了()的启发的句式把你们收集的资料组织好写下来。

  五、描写生字

4.小学一年级语文《鱼和潜水艇》教案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鱼和潜水艇),谁能用几句话简单说说图上的内容。

  2、根据回答出示:一艘潜水艇

  (1)指名读,读准字音,齐读。

  (2)学习“艇”的部首“舟字旁”,可结合理解“艇”的字意。

  板书,让学生观察“舟字旁”与“舟”字有什么不同。

  (3)出示课文中另外几个“舟字旁”的字:“般、舱。”认识并交流识字方法。

  (4)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是“舟字旁”的字。

  3、出示课题:50鱼和潜水艇指名读,齐读。

  4、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潜水艇是什么样子的?鱼和潜水艇有什么关系?)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借助拼音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注意适当的停顿。

  (2)评价朗读,再指名读,分组读。

  (3)读词语(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发现的比较难读的词语)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鱼和潜水艇有什么关系?课文为什么要把这两样东西联系在一起?

  三、朗读课文,感受内容。

  过渡:到底鱼和潜水艇有什么关系呢?

  1、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看法。

  2、出示句子:人们受鱼的启发发明了潜水艇。

  3、读这句句子。

  过渡:那人们到底是受了鱼的什么启发呢?我们先从 了解鱼开始吧。

  1、板画:一条鱼在水里游动,一会儿上浮,一会儿下沉。(也可用多媒体演示)

  (1)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用上“一会儿……一会儿……”说说。

  (2)小鱼为什么能够一会儿浮上来,一会儿沉下去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的第一小节,看谁能读懂课文,能自己解答问题?

  2、出示句子:原来这个小小的鳔,能够帮助鱼浮上来,也能够帮助鱼沉下去。

  (1)读一读句子。

  (2)查字典理解什么叫“鳔”。

  (3)师引读:鱼肚子里的鳔,能够……也能够……。

  (4)指名读,注意读出适当的停顿。

  (5)用“能够……能够……”说话。

  (6)齐读句子。

  过渡:鱼鳔是怎么帮助鱼浮上来,沉下去的呢?让我们去读一读下面的几句话就知道了。

  1、学生读后面的几句话。

  2、教师板书帮助理解。(同时配以板画)

  鳔(胀大,装满了气)——浮上来

  鳔(缩小,气放出来)——沉下去

  3、学生看着板画自己说说鱼的上浮和下沉的原理,并配上动作。

  4、师小结:原来鱼是靠鳔的胀大与缩小浮上、沉下的,于是,这个道理——引读第二节。

  5、读第三小节,找一找潜水艇哪些地方和鱼有关系?

  6、汇报学习结果。

  (1)样子像鱼,柜子像是鱼的鳔。

  (2)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师生配合读句子。

  四、课外拓展。

  其实,人类模仿动物或植物造出来的东西不止是潜水艇,还有许多许多的东西呢!你知道哪些东西也是根据动物或植物模仿造出来的吗?(学生自由说说)

  1、看课后的图片,知道飞机是模仿小鸟制造出来的,照相机是模仿人类的眼睛制造出来的。

  2、教师补充相关的内容。

  五、描一描,写一写。

  1、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养成学生自己观察字的习惯。

  2、学生描,写,教师指导。

5.小学一年级语文《鱼和潜水艇》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cāng          gòu        zhù        qǐ 

  (      )口  能(      )    帮(      )    (      )发  

  二、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1、舟——(      )(      )(      )  

  2、月——(      )(      )(      )  

  3、户——(      )(      )(      )  

  三、选字组词。 

  艇、蜓、密、蜜 
  潜水(      )  (      )蜂 
  蜻  (      )  (      )封  

  四、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鱼的肚子里一般都有一个鳔。鳔有什么用处呢?原来,这个小小的鳔能够帮助鱼浮上来,也能够帮助鱼沉下去。鱼要浮上来的时候,鳔里慢慢地装满了气。鳔胀大了,鱼摆来摆去,就浮上来了。鱼要沉下去的时候,鳔里的气慢慢地放出来。鳔缩小了,鱼的身体略微变小,鱼摆来摆去,就沉下去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      )    慢慢——(      )    缩小——(      ) 

  2、“鳔”能够帮助鱼________,也能够帮助鱼________。当鱼要浮上来的时候,鳔里________。鱼要沉下去的时候,鳔里的气就________。  

  五、读一读,回答问题。 
  金鱼 

  冬天,在池塘里,金鱼照样悠闲地游来游去,难道它们不怕冷吗? 

  人身体的温度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变的。可是,金鱼和人不一样,它的体温会随着气温变来变去。当水很温暖时,金鱼的身体也变得很温暖;水变冷时,金鱼的体温也跟着

  下降,所以,即使池塘里结了薄冰,金鱼也不会感到冷。  
  1、填空。 

  人身体的温度在正常情况下是(      )的。      
  金鱼的体温会随着气温(      )。  
  2、回答问题。 

  为什么池塘里结了薄冰,金鱼也不会感到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学一年级语文《鱼和潜水艇》教案及练习题.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oQK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