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选择题及答案:高三历史练习题及答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副标题:高三历史练习题及答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时间:2024-05-20 20:23: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三#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三历史练习题及答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一.选择题

  1603年,以为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C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B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2011年北京市文综21)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145%,地租涨幅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D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图6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B

  A.①

  B.②

  C.③

  D.④

  右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

  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

  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

  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头小利

  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助学美化自己

  答案:选D得3分;选A得2分;选B得1分;选C得0分。

  右图所示现象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B

  A.德国汽车出现了质量问题

  B.燃料不够,用马拉作动力

  C.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

  D.提倡低碳生活,保护环境

  西亚某地区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距今6000~5100年前那里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人工灌溉工程等文明成就,该地区大致位于今天的A

  A.伊拉克B.伊朗C.埃及D.印度

  如图深色部分反映的是19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分布情况。综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国家是A

  A.英国B.俄国C.美国D.法国

  (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2)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D

  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C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到欧洲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略。

  近代世界史中,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中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5分)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4分)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分)

  答案要点:

  (1)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

  (2)建立: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

  (3)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原因:经济发展与政治之间出现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

  (4)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推进政治变革。

  (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39)

  工业年代

  材料一: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

  材料二: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

  1750年(%)1830年(%)1860年(%)1900年(%)

  英国1.99.519.918.5

  美国——2.47.223.6

  中国32.829.819.76.2

  印度24.517.68.60.7

  材料三: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来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

  问题:(27分)

  (1)材料一体现了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什么特点?(2分)

  (2)你能从材料二中提取到哪些信息?(6分)

  (3)材料三中的丝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4分)

  (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看法。(15分)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1)

  答案1.能发现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征。(2分)

  •从两次工业革命之同的比较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

  答案2:仅描述曲线的变化情况。(1分)

  •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

  其他答案。(0分)

  (2)

  答案1: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两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6分)

  •19世纪30年代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中所占份额高于英国,到20世纪初已落后于英国

  •20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

  答案2: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一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3分)

  •20世纪初英荧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

  答案3:分别描述各国产品的份额变化情况。(1分)

  •英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中的份额不断上升,中国的份额不断下降

  其他答案。(0分)

  (3)

  答案1:从材料中找到两个变化。(4分)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产品对外销路逐渐畅通。

  •丝车数量从100部增至900部;从兜售到采办。

  答案2:从材料中找到一个变化。(2分)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

  其他答案。(O分)

  (4)(15分)

  答案l: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材料进行论述。(13—15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抽象视角,如工业革命与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8—12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工业革命的双重后果。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纬度的解释。(3—7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答案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1—2分)

  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O分)

  (2011年四川省文综39)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到1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木材消耗使森林锐减。引起木材严重短缺。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储藏集中以致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国有明显区剐。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相距甚远。

  ——(据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具体体现.(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炭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没能扮演类似角色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

  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走,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l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地,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满卮、求富强“殊有关系”。l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l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表3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

  企业名称开办年份停办年份及原因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18751883退股李鸿章

  湖北兴国煤矿18751879经费无着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18761892亏损沈葆桢

  直隶开平爆矿1873李鸿章

  徐州利国驿煤铁矿18821886亏损胡思燮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4分)。

  答案要点:

  (1)具体体现:替代木材成为工业化的主要能源;推动钢铁制造业的发展;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6分)主要原因:煤炭资源远离经济发达区域,交通不便;当时中国工业化尚未启动。(4分)

  (2)主要原因:洋务派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困难的需要;洋务派认识到自开煤矿的重要性;清政府政策转变,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6分)经营状况:由官方主导,多数经费不足,经营不善,存在时间短。(4分)

高三历史练习题及答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p1I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