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教案

时间:2024-06-02 15:36: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 导语】学习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成就。比如烧开水,在烧到80度是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如此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电,很难喝到水。学习也是一样,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久而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文档大全网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

  2.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

  3.掌握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难点

  1.洋流的形成及分布状况

  2.洋流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一个在美国西海岸游泳的人,拾到一漂流瓶,里面装着一位菲律宾小女孩的信。阅读课本57页,《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思考,并回答

  1、漂流瓶为什么会从菲律宾漂到美国的西海岸?造成它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2、漂流瓶可能是顺着哪些洋流漂过来的?

  探究一、洋流的概念

  暖流和寒流的概念建立的探究活动

  一、洋流的概念

  思考:洋流有什么特点?在学习中,你发现了哪些关键词?

  二、洋流的性质分类

  1、读图: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中寻找

  A组: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B组: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

  C组:千岛寒流、阿拉斯加暖流

  归纳探究:

  ⑴、它们分别处在大洋的哪一岸?

  ⑵、从纬度的角度上看,它们分布在哪个纬度的海区?

  ⑶、从图中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寒暖流分布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概念后,寻找关键词,并在课本用标记落实。

  让学生在地图中寻找三组洋流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并归纳寒、暖流概念,引导学生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去伪存真

  学情预设:学生对中低纬度的海区,副热带海区等名词比较陌生,读图时学生会出现方位上错误,所以在引导读图的问题设计要有明显的对比度,给学生留有充足的信息提取时间,对洋流分布形成总体印象

  ⑷、寒、暖流概念的总结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学情预设:由于课本的洋流分布图是一个平面的空间概念,用来归纳寒暖流的概念,只能体现大多数洋流的流动方向,归纳的概念不甚完整,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北赤道暖流的流动方向,让学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暖流都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提醒学生,让学生从相对温度的角度上归纳洋流的概念。培养学生辨证的看待问题

  2、知识应用:等温线地图上判定寒、暖流

  探究二: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中观察:太平洋的洋流运动方向,完成课本57页的读图思考:

  ⑴、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的洋流的运动方向有什么差异?

  ⑵、在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海区的大洋环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南半球的情况是怎样的?

  ⑶、在北印度洋冬夏的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完成1、2题。此时教师板图,绘出太平洋为中心和大西洋为中心的两种世界大洲空白轮廓图。

  2、小组讨论,并归纳洋流的运动方向,请同学汇报学习成果。

  3、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中观察大西洋海区,画出大西洋中心为海区洋流分布。

  学情预设:课堂用的是在大西洋海区为中心的空白图,与学生课本上的地图有所不同,因此这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板图的效果并不理想,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图图转化能力

  采用板演的方式,在演示大平洋洋流的流动方向和分布大致的位置。

  学生动态的板演大西洋海区的大

  洋环流的分布和运动,以学生实践来印证洋流的分布规律。

  探究三:洋流的成因与洋流模式图的建构

  学情预设:洋流的形成与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要理解这一重点内容必须有充足的知识准备,所以教师分层次的提出阶段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质疑问难、讨论、评价等方式的探究活动,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

  1、提出问题:洋流为什么会运动?洋流的运动的能量来源于那里?

  2、教师板图:在黑板上画出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的空白图。

  3、学生调板:将气压带和风带补充完整。

  4、观察东北信风与北赤道暖流的流向,引导学生联想:风向对洋流运动方向的影响。

  5、教师解释:盛行风对洋流的驱动作用,及地转偏向力对洋流运动方向的影响。教师说明北赤道暖流的形成过程,并在洋流模式图中画出北赤道暖流。

  知识链接:风海流是海水在风的切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水平运动,风海流开始运动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表层海流流向偏离原风向45?左右,(南左北右)。洋流的流向是指洋流去的方向,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6、学生思考:在西风控制地区,风向和地转偏向力对洋流运动方向的影响,模仿第5小题画出西风漂流。

  7、观察洋流分布图中的赤道逆流的位置,在洋流模式图标出位置。

  8、结合《洋流的分布图》和已有的洋流分布规律,让学生画出大洋的环流模式图

  学情预设:1-3小题,由于是从旧知识引入新知识,难度不大,学生答题比较完整。5、6两小题是洋流成因的关键,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模仿来突破难点,完成洋流成因的教学任务。

  知识链接:大洋的环流模式图中洋流的流动方向,可用图来帮助学生记忆

  9、读《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和《大洋的环流模式图》,思考:

  ⑴、为什么南北球中低纬度的洋流运动方向不一样?

  ⑵、为什么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洋流的运动方向和中低纬的不一样?

  ⑶、为什么南半球没有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而形成了绕极环流?

  ⑷、为什么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的方向和南极大陆绕极环游方向不一样?为什么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寒流?

  知识链接:在南极大陆周围,围绕南极大陆的南极环流属极地东风流,它和西风漂流共同构成围绕南极大陆的南极绕流,其中还是以西风漂流为主体。

  ⑸、根据大洋的环流模式图,归纳大洋东西两岸的寒、暖流分布规律,在模式图中用红笔标明暖流的位置。

  10、教师讲解印度洋海区季风环流的成因。

  11、教师说明赤道逆流的成因;利用地图册中的图片,以秘鲁寒流为例了解补偿流,以直布罗陀海峡洋流为例讲密度流。

  学情预设:让学生明确洋流运动的成因往往不是单独只受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主要的成因是风海流。

  高中地理必修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运用图标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3.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4.树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观念,了解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

  3.通过开展小组合作作业,倡导合作探究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辨证看待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2.树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教学难点】

  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Flash”一口水”:西北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地方之一,什么是水资源?

  一、水资源的含义

  1.水资源概念:水资源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

  广义水资源:水圈内水量总体

  狭义水资源:陆地淡水

  我们前面有讲到水体的类型,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陆地水包括陆地淡水和湖泊咸水、地下咸水。其中陆地淡水仅占2.53%,陆地上的淡水种类多,有些难以利用或者目前直接利用较少,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有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这些储量仅占全球水体总量的0.007%。

  承接:那么,一个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用什么来衡量呢?

  2水资源的衡量标准

  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请同学们读图3.10,思考:径流量、降水量和蒸发量三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多年平均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大洲的水资源总量是有很大的差异。

  3.世界水资源分布

  请同学们读图3.10对各个大洲水资源的丰歉程度排序。

  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这是各大洲的区别,那国家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六位。

  承接:中国多年平均径流总量虽然位居世界第六位,但时空分布不均匀。

  4.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展示幻灯片),请同学们读图,说出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

  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

  空间分配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5.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以上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

  (展示幻灯片)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污染严重。

  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为此人们采取多种措施,力图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1、开源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跨流域调水;人工増雨;海水淡化等

  2、节流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转折】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正是由于水资源的分布存在地区差异,从而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区域对比: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新疆。水资源短缺的西北地区聚落规模比较小,而水资源较充足的江南地区聚落规模较大。

  结论:说明了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课前准备,收集资料】一些知名矿泉水和饮料厂的水源地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创设情境2:如果你打算开一个矿泉水厂,你要把厂址建在哪?

  展示茅台酒水源地赤水河的图片以及展示青岛啤酒和崂山水图

  结论:说明了水资源的质量也会影响到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2.水资源利用的进步

  展示课本的p62三张图片思考:这三张图片说明了科技进步对水资源利用有何影响

  从这些图,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利用水资源的种类、范围扩大。

  课后作业:西北是我国水资源总量最少的地区,但是我国最缺水却是华北。请学生分析原因。可以从自然和人为两个原因入手。并制定一个华北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

  板书

  板书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水资源概念

  2.水资源的衡量标准

  3.世界水资源分布

  4.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危机的原因

  2、采取的措施

  三、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2.水资源利用的进步

  3、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昼夜长短的产生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2、学会在“二分二至日照图”上,说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3、总结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4、增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2、南北半球极昼极夜现象和正午太阳高度发展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中,我们知道,由于地球的自传和公转导致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的具体体现就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板书新课题)。

  [学习新课]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板书)

  (一)昼夜长短的产生(板书)

  我们知道,昼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见“图片材料”二、北半球夏至日光照黑板示意图,简称黑板图,图中的ABC半圆弧为晨线,与之正相对的半圆弧是昏线。晨昏线组成的大圆圈将纬线分割为昼、夜两段:

  1、昼长(板书)

  处在白昼半球的纬线所跨经度,叫昼长。例如黑板图中A点所在纬线白昼所跨经度360度,昼长24小时,B点所在纬线白昼所跨经度180度,昼长12小时,C点所在纬线白昼所跨经度0度,昼长0小时,E点所在纬线白昼所跨经度210度,昼长14小时。

  2、夜长(板书)

  处在黑夜半球的纬线所跨经度,叫夜长。例如黑板图中A点夜长0小时,B点夜长12小时,F点夜长10小时,C点夜长24小时。昼、夜的长短就由昼、夜半球纬线所跨经度数的大小所决定。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并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在地球表面自东向西移动。因此晨昏线与纬线、经线的关系就不断地发生变化。昼夜长短就不断发生变化。

  (二)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板书)

  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设问:昼夜长短随纬度(空间)变化有什么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1、昼夜长短随纬度(空间)的变化规律(板书)

  (1)、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②、纬度越高,白昼越长黑夜越短。

  ③、夏至日时,昼长达一年中的值,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④、南半球日期相同,季节相反相反。

  (2)、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

  ①、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②、纬度越高,白昼越短黑夜越长。

  ③、冬至日时,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④、南半球日期相同,季节相反相反。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多媒体课件再次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设问:昼夜长短随季节(时间)变化有什么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2、昼夜长短随季节(时间)的变化规律(板书)

  (1)、北半球各纬度夏半年(3月21日春分日至9月23日秋分日)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冬半年(9月23日秋分日至次年的3月21日春分日)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南、北半球的日期相同,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2)、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

  多媒体展示极昼极夜变化图。设问:北极地区极昼极夜何时开始?何时范围?何时结束?南极地区呢?

  学生归纳如下:

  (3)、极昼极夜现象:北极圈内,极昼现象自春分日开始,夏至日的范围,秋分日结束;极夜现象自秋分日开始,冬至日的范围,次年春分日结束。南极圈内相反。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板书)

  展示多媒体课件“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得出正确的概念。

  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板书)

  太阳高度(板书)

  任意时刻,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为太阳高度。如黑板图中,D点(正午时刻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度,A、B、C三点的太阳高度为0度(晨线上),E点(上午)的太阳高度大于0度小于90度,F点的太阳高度小于0度(夜半球)。

  2、正午太阳高度(板书)

  正午时刻(当地的地方时12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它是当地一天中的太阳高度。如黑板图中,D、E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6度52分,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6度34分,F点的正午太阳高度43度08分,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度。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板书)

  展示多媒体课件“正午太阳高度空间的变化”总结如下。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空间)的变化规律(板书)

  同一时刻,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黑板图中,D、E所在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太阳高度),南北两侧,距离直射点纬线相差多少度,其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A点相差43度08分,B、相差23度26分,F点相差46度52分,C点相差90度。

  继续展示多媒体课件“正午太阳高度时间的变化”总结如下。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时间)的变化规律(板书)

  ①、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达值,冬至日,北半球达最小值。

  ②、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冬至日达值,夏至日,南半球达最小值。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太阳每年两次直射。其中,赤道地区两次达值、两次达最小值,其他地区,两次达值、一次达最小值。

  [知识整合]

  我们分别研究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那么,具体到某一个地区,如十堰地区(北纬320,东经1100)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三、十堰地区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图(见“图片材料”一)。提问:

  1、十堰地区一年中,二分二至时北京时间何时日出日落?太阳日出日落方向怎样?一年中正午太阳在天空中的什么方位?

  2、该地区何时正午太阳高度?白昼最长?何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

  小结:十堰地区二分日时,6点40日出,18点40日落,夏至日时,5点20日出,20点日落,冬至日时,8点30分日出,16点50分日落;夏半年东北升而西北落,冬半年东南升而西南落,春秋分日正东升正西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都在正南方天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白昼最长;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春秋二分昼夜平分。

  [典例分析]

  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530S,750W)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显示拍摄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B、14时C、20时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P地的昼长约为()

  A、16时B、14时C、10时D、12时

  参考答案1、C;2、A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这种变化最终导致了四季的形成与五带的划分。这将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继续讨论的内容。

  课后习题

  1.关于晨昏线与经线圈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A、每天都重合B、只有二至日才重合C、只有二分日才重合D、永远不重合

  2.在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中,正确的一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地方时,地转偏向力

  B、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偏向

  C、地方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的变化

  D、昼夜长短的变化,区时的产生,地转偏向力

  3.地球上经度相同的地方

  A、昼夜长短相同B、地方时相同C、季节相同D、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4.从秋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

  A、从北回归线向南移B、从南回归线向北移C、从赤道向南移D、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

  5.下列四幅图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的是

  6.下列日期中,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A、元月一日B、六月一日C、七月一日D、十月一日

  7.在我国下列城市中,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武汉D、广州

  8.地球上一年内昼夜变化的地区是

  A、南北回归线之间B、回归线与极圈之间C、南北极圈以内D、赤道地区

  9.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A、春分日到夏至日B、夏至日至秋分日C、秋分日到冬至日D、冬至日到春分日

  10.每年北半球夏半年(从春分日至秋分日)的日数为186天,冬半年(从秋分日到春分日)的日数为179天,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

  A、夏半年过近日点B、冬半年过远日点

  C、夏半年公转速度慢,冬半年快D、夏季比冬季白天长

  11.下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内圆为极圈,中心为极点,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其中日期相同的是

  A、abB、bcC、cdD、bd

  12.正好处于晨昏线这一空间地带的地区

  A、时刻为0点B、时刻必然是6点或18点

  C、基本上看不到太阳D、太阳高度等于0

  板书

  地球的运动之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的产生

  (二)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随纬度(空间)的变化规律

  2、昼夜长短随季节(时间)的变化规律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空间)的变化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时间)的变化规律

  三、十堰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辐射的概念及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掌握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主要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地理图表,让学生学会多从身边事物开始探讨,把学习与生活融于一体,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并养成搜索资料的习惯和筛选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具体生活、生产实例的讨论入手,分析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正确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发展观;正确认识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过程

  【活动】【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相关资料,交流讨论,引起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2)指导学生准备相关材料,收集学生课前搜索资料遇到的问题,通过设置问题解决。

  【导入】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引入)在宇宙中,太阳是地球相依的非常重要的一颗恒星,它的光和热是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即为地球提供能量,我们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孕育了地球上的生物。那么,太阳对地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本节课我们主要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两方面的影响来学习。

  (过渡)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太阳的概况,请各小组选代表从组成成分,表面温度,体积,质量等角度给我们简述一下太阳的概况。

  【讲授】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

  老师补充太阳概况的资料:

  (过渡)自然界中的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能量,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我们称为太阳辐射,太阳电磁波包括x射线、γ射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它们的波长不同,特性和作用也有很大的差异。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他的能量是巨大的,据计算,每分钟太阳辐射到达地球的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煤产生的热量。

  (学生活动)思考太阳能产生这么大的能量,那这些能量来源是什么?请各组代表回答。

  【讲授】2,太阳能量的来源

  老师补充

  (过渡)虽然太阳能量到达地球不过是他的22亿分之一,但对地球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请同学根据所收集的材料,用例子来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活动】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板书)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学生活动)由两个群众方阵来回答,互相比赛。

  (板书)a、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即是地理环境的动力来源,如大气环流,洋流

  b、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能量来源

  (总结)老师对发言进行分类总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说明同一事物的两面性,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迁移)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在地球上煤、石油等矿物燃料逐渐面临枯竭的条件下,如何开发利用太阳能就摆在我们面前了,请同学们自由发言你对太阳能利用设想。(承接)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分布并不均匀的,具有差异性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分析课本图1.8图1.9,由各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老师补充大气上界的概念。

  (迁移)为什么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不遵循这条规律,分析原因

  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除了包括纬度位置,还有气候状况(沙漠地区多的原因)和地势影响(青藏高原区最多的原因)。

  (承接)我们所看到的太阳看上去很平静,我们感觉不到其有什么变化,但其实它时刻在发展变化着,并且这种变化有时很剧烈,这些变化我们称之为太阳活动。

  (学生活动)案例: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的雷达受到奇怪的干扰,这种干扰只出现在白天且干扰的方向与太阳活动方向一致,埃及随即受到以色列飞机的狂轰滥炸并失去西奈半岛。埃及受到的干扰来自哪里?为什么?

  【活动】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学生活动)请各小组代表简述太阳大气结构,各层概况,归纳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板书)1、太阳大气的结构

  (板书)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老师归纳总结

  (学生活动)请各小组代表回答活动题。

  (过渡)“上看天,下看地,天地之间有联系”。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很大的,太阳活动使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有一些微小变化,但可能会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重大的影响。

  (学生活动)请各小组一起举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板书)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老师对发言进行分类总结

  耀斑爆发发射的电磁波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带电粒子流——磁暴、极光黑子——降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方面,也有不利的一方面。

  课后小结

  这节课主要了解了太阳的概况、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层的分层和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利也有弊,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所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报,我国观测记录太阳黑子的变化的历史久远,古代史书上就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如公元前28年,有记载曰“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面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我国有关部门在观测和预报,力图把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太阳活动对地球还有许多方面的影响,请同学们回去继续搜索,我们将搜集并进行交流……

  板书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的概况

  2,太阳辐射的概念

  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大气的结构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教案.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qP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