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中我们能为节能减排做什么
一、白色垃圾
现状分析:在校园的主干道上往往可见零散的塑料袋,食堂门口也常堆积着高高的废气的一次性餐具。根据初步的校园调查,学校食堂平均一天就要消耗一次新餐具3000个!众所周知,一次性塑料餐具对使用者和环境的危害是不可小觑的。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对于环境而言,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时间,通常至少需要200年,纵使现在多数一次性餐具打着“降解”的称号,然而根据有关报道目前的塑料降解技术不成熟,质次价高,且只能做到“崩解”,对环境仍有危害。同时填埋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塑料制品的一个主要方法,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若把废塑料进行焚烧处理,又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二恶英污染??迄今为止毒性的一类物质,严重危及周围环境。不计校外的其他食品摊位上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我们就已经可以推测白色垃圾对我们周边环境的危害性。
解决方案:提倡并使用可循环使用餐具。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的浪费。不论是食堂提供还是同学自备,可循环使用的餐具都是解决一次性餐具污染的有力手段。大学生应当提升道德修养,形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每个人坚持自己动手洗完,不怕脏不怕累,能不用塑料制品时就不用。同学们可以在学校的帮助下,自发性的组织相关的白色垃圾处理组织,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并起到实践带头作用;开展各项活动,集思广益,研究处理包垃圾方法,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学校也可以将这一项作为规章制度贯彻下去,起到良好地督促作用。
二、水资源的浪费
现状分析:在校园中普遍存在水资源的浪费的现象。尤其是处于南方的一些高校,由于水资源相对丰富,造成了不少大学生节水意识淡薄,形成高枕无忧的思想。根据2000年的资料指出,在全国669个城市中,400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m3。 目前我国80%的水域、45%的地下水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源严重污染,远距离引水工程耗资大,工期长,代价高昂。 水厂净化工艺越来越复杂,提高了制水成本。可见,现在我们使用的每一滴清洁的水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但是我们还是经常可以看到洗手间里水龙头没有拧紧“细水长流”和其他用水无度的现象。
解决方法:安装节水装置。根据长沙市节水研究所的科研成果,我们已经看见一批批节水装置问世。但现在高校的节水装置普及还不够全面,多数还是人为驱动式用水,这样很容易造成浪费。应该推行智能节水装置,控制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流量,达到效率。
三、电能的浪费。
现状分析:电可以说我是我们现代生活最直接的生命物资,然而我国的电力资源情况却始终不容乐观。我国是用电大国,同时也是缺电大国。拉闸限电的现象对居住在湖南的人们可以说是毫不陌生,最近的几年力,就不止出现过一次此类现象。为应对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全国曾有19个省市采取过拉闸限电的措施。的长江三峡工程也是我国为改善电力短缺而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面对严峻的电能短缺问题,校园里却出现的是另一番景象。电能的浪费是校园浪费中最严重的一项,而不必要时段使用电脑的能耗又占了其大部分。自从大学取消了熄灯以及十二点以断网的制度以后,许多同学都会“加班到深夜”甚至“通宵作业”,但他们多数做的事情又与学业无关,无非是聊天,玩游戏,看电影之类的。这样不仅打乱了生活规律,对身体有严重伤害;而且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电能消耗。在此就是空调造成的浪费,此一部分浪费主要产生于老师及校领导。其余还有照明用灯造成的浪费。
解决方案:规范用电,利用其他资源代替;适度用电,使用节能灯泡等电器。校园的许多地方的照明设施都可以更换成节能灯泡。将公共温度调控设施统一管理,要求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加强校园宿舍督察工作,减少不必要使用电脑的时间。
现在,普遍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不强。虽然社会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却只能给人留下一些映像,却没有实际的督促效力促使人们去行动。目前节能减排在广大群众心中之所以还无法达到效果的原因是缺少了一种感染力,一种驱动力。
针对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不强的现状,我们可以将节能减排编入教材。在书中详细系统的记录完整的节能减排知识,纳入必修课程规定学生学习,记录学时。通过授课,让同学们全面了解什么是节能减排,如何节能减排,并在书中提供已经取得成效的方法。让学生从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认识节能减排,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环境,减少排放的意识。
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节能减排作为我国“十一五”规划中一重要任务,已不是某一个社会层面的人可以解决的,牵涉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需要全国上下同心协。作为先进分子代表的大学生应当认真的学习党的十七大的精神和指示,贯彻党的方针,积极起到带头作用,使全社会都以最饱满的热情自觉的投入到其中去。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