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4-08-02 13:15: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 导语】真正的梦想,永远在实现之中,更在坚持之中。累了,就停一停,让手贴着手,温暖冷漠的岁月;苦了,就笑一笑,让心贴着心,体味至爱的抚摸;哭了,就让泪水尽情流淌,痛彻心菲也是精彩。选择一条道路,就选择一种人生一种无悔一种执着。阴霾终会荡尽,狞笑终是无聊,卑鄙终会沉寂。®文档大全网精心为你准备了以下内容,感谢你的阅读与分享!

  【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1-4题,每题3分,第5题8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3分)

  A.点缀(duō)掂(diān)量喝彩(cǎi)酣(hān)睡

  B.袅娜(nuó)斑驳(bó)踱(duó)步参差(cī)

  C.回溯(sù)璀璨(càn)萦(yíng)绕吐哺(bǔ)

  D.暧暧(ài)阡(qiān)陌脉脉(mò)澄(chéng)江

  2、下面语段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双节”长假首日,全国各地相当多的高速公路因免费通行成为中国式拥堵中的一道别样风景,专家认为中国高速公路全面取消收费必须循序渐进,不能企求一挥而就。相关机构应该关心的是,免费之后该怎样治理拥堵?不能因噎废食,让拥堵成为继续收费的理由。

  A.别样B.循序渐进C.一挥而就D.因噎废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缓解企业用工燃眉之急,增加城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吸引力,政府推出了面向优秀农民工、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和技术工人招调入户。

  B.新华社在报道中指出:由于发生外滩踩踏事件,一些地方称要取消类似大型活动,这是因噎废食,关键是相关部门的预案、保障应对措施要跟上。

  C.在“神十”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中,“天宫一号”能否扮演好一个引导者和指挥管理者的角色,是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的关键。

  D.据交通安全部门统计,近日发生在全国各地高速路上的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驾驶人超速、超载、酒驾等不文明行为导致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媒介。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

  ②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

  ③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

  ④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

  ⑤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

  A.③④⑤①②B.②③①⑤④C.②③④①⑤D.②③④⑤①

  5、在语文必修2的课文中,我们随着几位作者游览了不少风景名胜。假如你到下列景点中的其中一处去旅游,请你在景点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能够体现出该景点的自然、人文景观特点,表达要鲜明、生动,不超过40个字。(8分)

  ①浙江省绍兴市兰亭景区

  ②湖北省黄冈市东坡赤壁景区

  ③安徽省含山县褒禅山景区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韵外之致——苏轼的意义

  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因他是一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轼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6、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因其多才多艺、异常聪明敏锐,而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读书人的喜爱。

  B.作者认为,虽然苏轼的文艺成就不及屈、陶、李、杜,但他在中国美学却有重要的影响。

  C.因为苏轼在中国文艺有巨大影响,所以作者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D.作者认为,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比前人任何退隐要更深刻、更沉重的人生空漠之感。

  7、根据原文内容,不能说明苏轼在中国文艺史和美学的意义和影响的一项是()

  A.苏轼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B.苏轼的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无法超脱,难以排遣,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

  C.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D.苏轼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文章中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但他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B.苏轼在文艺领域中更充分而深刻地透露出对整个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

  C.陶渊明诗歌中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的美,被苏轼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D.朱熹感受到的苏轼思想中埋藏着的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二)(27分)

  《囚绿记》(节选)

  ①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

  ②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④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⑤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⑥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9、选文以作者对长春藤的感情变化线索安排行文:________→观绿→________,表现了作者对“绿”的酷爱之情。(2分)

  10、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特点?写出其中两点并举例说明。(6分)

  11、选文第④段对于“绿”在我案前生长,“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请结合选文说说你对“生的欢喜”一词的理解,并说说“绿”还可以用来象征什么?(8分)

  12、选文第⑤段说“植物是多么固执啊”,从文中找出表现其“固执”的理由,并分析这样描写表现力长春藤什么精神品质。(8分)

  13、下面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这句话是从侧面反衬我爱绿之深。

  B.第④段第一句“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是个过渡句,在结构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

  D.“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这句细腻地描写了青藤颜色的变化,真切地反映了作者对青藤绿色渐消的心急和怜爱。

  三、名句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11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悠悠我心。但为君故,__________。(《短歌行》)

  (3)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户庭无尘杂,_________。(《归园田居》)

  (4)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5)苏轼《赤壁赋》中从侧面描写客之箫声幽怨感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6)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靡有朝矣。(《氓》)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18题。(23分)

  兰亭集序

  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③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5、书法,作者被称之为“___________”;《兰亭集序》被誉为“____________”(2分)

  16、文章第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8分)

  17、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何况生命的长短,随时变化,最终走向灭亡。

  B.更何况生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都要死亡。

  C.更何况生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灭亡。

  D.更何况生命的长短,随时变化,最终归结于死亡。

  18、“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4分)

  19、简析本文的情感变化。(6分)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有人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又有人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关于这两句话(或其中一句),你有什么见闻或想法、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4题,每题3分,第5题8分,共20分)

  1、A2、C3、B4、C

  5、答案略。修辞手法运用正确、表意通顺得2分,能体现出人文特点(与所学课文的关联)得2分。字数超出或不足20字视具体情况扣1分以上。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6、C7、B8、A

  (二)(27分)

  9、爱绿囚绿

  10、①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②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猗郁的年华”。

  11、“生的欢喜”是指对于生命成长的喜悦,表达了作者对于充满生机的绿的喜爱,对充满活力的生活的向往。【示例】“绿”的其它象征意义: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在中国文化中有生命的含义,也是春季的象征。性格色彩中绿代表和平、友善、善于倾听、不希望发生冲突的性格。

  12、“固执”指“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或“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表现了长春藤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

  13、C

  三、名句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11分)

  (1)风华正茂挥斥方遒

  (2)青青子衿沉吟至今

  (3)鸡鸣桑树颠虚室有余闲

  (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6)夙兴夜寐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18题。(23分)

  15、“书圣”“天下第一行书”

  16、作者产生“信可乐也”的感受的原因是:一、前来聚会的人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二、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三、聚会时的活动雅洁有趣。“流觞曲水”是文人雅士喜欢的游乐形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四、聚会时天气清朗。正值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17、C

  18、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

  19、文章开头叙游宴之事,以“乐”字起笔;接着由乐生忧,感慨死生之大,道出心中之“痛”;最后抒写在悲伤深沉的感叹中蕴含对人生的珍惜之情,归结于一个“感”字。作者的情感变化跌宕有致,自然天成。

  五、作文(60分)

  20、略。

  【二】

  第I卷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3分)

  A.愆期(qiān)侘傺(chàchì)急湍(tuān)封妻荫子(yìn)

  B.伶俜(língpíng)契阔(qiè)遗施(wèi)否极泰来(pǐ)

  C.愀然(qiǎo)枕藉(jiè)庐冢(zhōng)夙兴夜寐(sù)

  D.相勖(xù)酾酒(shī)葳蕤(wēiruí)旁稽(jí)博采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谣诼嘻戏拾掇溘然长逝敷衍塞责B.虚诞厮打江渚冯虚御风急不遐择

  C.忸怩和蔼拊掌趣舍万殊时过景迁D.契合窈然磐石无物以相义愤填膺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进入8月,沪指连续四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②故宫博物院在院庆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连日来,人们纷至沓来,故宫可谓门庭若市、人山人海。

  ③世界上很少有一蹴而就的事,大多数事情都要经过不断地尝试才能成功,所以我们要坦然面对尝试过程中的失败与挫折。

  ④花丛中,几个黄发垂髫的小孩正在玩耍,天真灿烂的笑声惊飞了停在枝头的一对云雀,溅落了一地缤纷的花瓣。

  ⑤这位老科学家在*中遭遇巨大变故,治学环境也变得极为恶劣,但他安之若素,令人叹服。

  ⑥实施“阶梯电价”本应是大快人心的改革之举,可问卷调查表明,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这项改革,所以改革还应慎重。

  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③④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继续稳中求进,统筹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B.只有领导干部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政治信念,立志改革开放,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做出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C.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

  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被誉为“绵阳的维多利亚港”的三江码头整体建筑自从完工以后,美丽绵阳又多了一个公共旅游景点、一张城市宣传名片。

  5、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死生亦大矣③仰观宇宙之大

  ④固一世之雄也⑤今日之事何如⑥得复见将军于此

  ⑦客有吹洞箫者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⑨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⑩然力足以至焉

  A.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B.①⑥/②④⑤⑨/③⑦/⑧/⑩

  C.①⑥/②④⑦⑨/③/⑤/⑧/⑩D.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⑩

  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大量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飘散在日子的深处。①他们与我们的距离那么近,②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③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经在历史的烟尘里隐退,④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⑤太匆忙了点。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⑥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②③④⑤⑥

  A实际上可是由于/难免才能

  B/然而因为而未免于是

  C尽管可是因为于是/最后

  D虽然但是/而不免终于

  7、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字逸少,因他曾任右军将军,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他是古代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代表作《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所推崇,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临川先生文集》等。

  C.序,即“序言”,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列于卷首的叫“跋”,附于卷末的叫“序”。序包括书序和赠序。书序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之辞。

  D.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文辞上讲究用典和藻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9分)

  冷眼看“热词”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的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遍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性。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这种*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这种*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8、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

  B.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

  C.“打酱油”、“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

  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就会成为“热词”。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的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不会由于其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当媒体操控者和所谓“*”得到普通民众的信任后,热词就会逐渐变“凉”并最终淡出人们的视野。

  D.热词在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现象有中国特色,热词本身所体现的时代特点也会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小题。(每题3题,共9分)

  游仙都峰记

  袁枚

  或告余曰:“子从雁宕(即雁荡山)归,则永嘉之仙岩、缙云之仙都峰,均可游焉。”余谨识之。误记仙岩为归途之便,舟行十里,方询土人。曰:“南北殊路矣。”心为缺然。及至缙云,以仙都谋之邑宰,有难色,以溪涨辞。余遂绝意于游。

  行三十里,止黄碧塘,日已昳,望前村瓦屋鳞列。从隶曰:“此虞氏园也,盍往小憩?”如其言,园主迎入茗饮,未暇深语,仍还旅店。将弛衣眠,闻门外人声嘈嘈,则虞氏昆季,曰:“别后见名纸,先生即袁太史乎?”曰:“然。”乃手烛上下照,唶且骇曰:“我辈幼读先生文,以为国初人,年当百数十岁。今神采若斯,是古人复生矣。愿须臾留,明日陪游仙都。”余未及答,而少者卷帐,长者捧席,家僮肩行李,已至其家,折暨张饮。

  次日,厨具馔,里具车,导入响岩。石洞隆然,叩之应声。有小赤壁,有鼎湖,草树卉歙,高不可上。仙榜岩雉堞横排,可书数百姓名。旸谷为溪水所啮,非梯莫登,仅遥瞩,于大方石上有宋嘉定磨崖,及王十朋诗,约略可识。未一日,而仙都之游毕,仍宿虞氏家。

  嘻!是游也,非虞氏主之,则仙都不可游;非从隶有请,则不诣虞氏;非日尚晏温,或有雨。则从隶虽请亦不往;非具生纸以名通,则虞氏亦不知我为何人。我之当游仙都,仙都之当为我游,天也,非人也。然仙岩咫尺可游,而于意外失之。仙都心已决舍,万不能游,而于意外得之。一游也,无大关系,而世事之舛如是,其它何可类推哉!亟记之,以志遭逢之奇,以表虞氏好贤之德。主人名沅,字启蜀,为唐水兴公之后人。

  (选自《袁枚文选》)

  注:唶(zé),感叹声。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谨识之认识B.余遂绝意于游断绝

  C.家僮肩行李用肩扛D.非从隶有请,则不诣虞氏造访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少者卷帐,长者捧席亚父者,范增也

  B.我之当游仙都月出于东山之上

  C.非具生纸以名通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旸谷为溪水所啮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3.下列都属于作者能够实现游仙都峰原因的一项是()

  ①以仙都谋之邑宰,有难色②从隶曰:“此虞氏园也,盍往小憩?”如其言

  ③愿须臾留,明日陪游仙都④已至其家,折塈张饮

  ⑤然仙岩咫尺可游⑥具生纸以名通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1分)

  1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行三十里,止黄碧塘,日已昳,望前村瓦屋鳞列。(3分)

  (2)一游也,无大关系,而世事之舛如是,其它何可类推哉?(3分)

  (3)亟记之,以志遭逢之奇,以表虞氏好贤之德。(4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秋浦途中①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

  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

  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5.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16.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五、名句名篇默写(9分,每空1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中,表现诗人坚持真理、无悔献身的诗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

  (2)《赤壁赋》表现人生渺小且短暂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

  (3)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兰亭集序》)

  (4)《氓》中“桑之未落,”,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女子年轻时的美貌状。

  (5)复为慷慨羽声,,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6)《短歌行》中,“,悠悠我心”,用女子思慕恋人来表现自己对贤才的渴慕。

  (7)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

  六、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6分)

  成都的春天

  刘大杰

  ①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外面把兰花看重得宝贝一样,这里的兰,真是遍地都是,贱得如江南一带的油菜花,三分钱买一大把,你可以插好几瓶。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骂成都的天气,但没有一个不爱成都的花木。

  ②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个穷人家住的房子,院子里总有几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他们都懂得培植,懂得衬贴。一丛小竹的旁面,栽着几树桃,绿梅的旁面衬着红梅,蔷薇的附近,植着橙柑,这种衬贴扶持,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

  ③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先生的诗确是做得好,但这里的好梅花,他恐怕还没有见过。碧绿,雪白,粉红,朱红,各种各样的颜色,配合得适宜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个字。

  ④现在是三月底,梅兰早已谢了,正是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各种花木争奇斗艳的时候。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大的鸟小的鸟,颜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飞来飞去地唱着歌。薛涛林公园也充满了春意,有老诗人在那里吊古,有青年男女在那里游春。有的在*唱曲,有的在垂钓弹筝,这种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

  ⑤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地点在南门外十二桥边的青羊宫。花会期有一个月。这是一个成都青年男女解放的时期。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产。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磨肩擦背,真是拥挤得不堪。高跟鞋,花裤,*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与其说是花会,不如说是成都人展览会。好像是闷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醉的大醉,闹的大闹,兴的,还是小孩子,手里抱着风车风筝,口里嚼着糖,唱着回城去,想着古人的“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真是最妥当也没有的了。

  ⑥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一潭水清得怪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拂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

  ⑦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可以泡一碗茶(只要三分钱),可以坐一个下午。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平日你看不见的东西。有的卖字画,有的卖图章,有的卖旧衣服,你有时候,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一些很好的物品。郊外的茶馆,有的临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里,喝茶,吃花生米,可以悠悠地欣赏自然,或是读书,或是睡觉,你都很舒服。高起兴来,还可以叫来一两样菜,半斤酒,可以喝得醺醺大醉,坐着车子进城。你所感到的,只是轻松与悠闲,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的空气,你会一点也感不到。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

  一九三六年三月末日于成都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从总写成都的天气宜于养花木开始,到方寸之地的茶馆结束,叙述层次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

  B.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第③段写无锡梅园苏州邓尉的梅花和林和靖就通过对比来表现了成都的梅花品种多而且好的特点。

  C.第⑤段引用“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写出了成都花会的盛况,成都人借花会的机会来尽情发泄,倾城而出的热闹画面。

  D.第⑥段写百花潭的钓鱼人,用“无论”“总有”“不管”“总要”“才”等一组词语,写出了成都人爱谈笑、喜热闹的特点。

  E.本文以平实的语言、轻松悠闲的笔调,把成都春天的景象和风俗娓娓道来,给人以亲切感,表达出对成都春天的喜爱之情。

  19.请赏析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1)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3分)

  (2)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拂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3分)

  20.文章最后一句“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6分)

  七、语言综合运用(6分)

  21.仿照句子,以“自己”为写作对象,仿用原句的修辞手法,再写两个句子,与原句内容连贯。(6分)

  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阴谋家的世界则只是永远跳不出来的暗算的陷阱;

  八、作文(60分)

  22、以“从这里开始”为题,选择你熟悉的一个方面或角度,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答案】

  1.A(B伶俜(língpīng)契阔(qì)C冢(zhǒng)D稽(jī))

  2.D(A嬉戏B急不暇择C时过境迁)

  3.B(①“东山再起”:可指去职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重新得势。此处应为“死灰复燃”,比喻已经消失的势力又重新出现或已经平息的坏现象又重新活跃,可指势力或者现象,且为贬义。②“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使用正确。③“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使用正确。④“黄发垂髫”:指老人与儿童。与下文“小孩”自相矛盾。⑤“安之若素”:对于危困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时,泰然处之。使用正确。⑥“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此处望文生义。)

  4.C(A、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词,应在“统筹处理好……防风险”后补上“的关系”。B、语序不当,关联词和主语的位置不当。将“只有”和“领导干部”位置调换。D、结构混乱,中途易辙。把“自从”提到“被誉为”的前面。)

  5.D(①⑥为介词结构后置句,②④⑨为判断句,③⑦为定语后置句,⑤为宾语前置句,⑩为省略句,⑧既是判断句,又是用“于”表被动的被动句)。

  6.B(第五处“难免”,不容易避免;“未免”,实在是,不能不说是,后面常接主观上不好的评价,如:你连10元钱都不肯借给我,未免太小气了;“不免”,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件事消极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能出现了,也可能还未实现。第六处“终于”强调出现某种结果很不容易,含希望这种结果的出现。“最后”是“首先”、“其次”等词语后出现的词语,“才能”是在某种条件后才会出现的词语。综上确定答案为B。)

  7.C(列于卷首的叫序,附于卷末的叫跋)

  8.D根据第四段,“有意加工”错,“就”变必要为充分条件。A项、B项和C项的答题区域在第二段。

  9.A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参照第3段“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的说法,A项“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的说法曲解原意,变或然为实然。B项的答题区域在第6段,C项和D项的答题区域在第6段。

  10.答案:C考点:①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条件缺失。从全文来看,热词出现和流行的原因包括“网络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的不信任”、“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等方面,“媒体操控者和所谓‘*’不受信任”只是热词出现和流行的原因之一。A项的答题区域在第3段,B项的答题区域在第5段,D项的答题区域在末段。

  11.A(记住〕

  12.D(A代词,……的人/助词,表判断。B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C介词,把/连词,表并列。D均为介词,与“为”共同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

  13.C(①写县令拒绝与作者游仙都峰。④写虞氏兄弟热情招待作者。⑤是写仙岩。)

  14.(1)走了三十里,在黄碧塘停下,太阳已经偏西,望见前面村庄的房屋像鱼鳞一样排列(或鳞次栉比)解析:止于黄碧塘,省略“于”字的介词结构后置1分,鳞1分,句意1分。

  (2)同样是出游,没有什么大的关系,然而世事相违背就像这样,其他的事有多少可以类推呢!

  解析:一(一样,相同)、舛(违背、错乱、不顺)各1分,其它何可类推哉的句意1分。

  (3)赶紧写下这件事,来表明(记述)人生遭遇不可預测,并彰显(表明)虞氏兄弟喜好贤德的美名。

  解析:亟(急忙)、志(记述)、奇(出人意料,不可预测,不能翻译成奇特)各1分,表1分。

  15.山路上萧萧瑟瑟的秋雨下个不停,淅淅沥沥的溪风吹着小溪岸边的蒲苇,描绘了一幅风雨凄迷的景象

  (结合诗句,形象的特点2分)作用: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烘托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情。(2分)

  16.拟人(1分),将大雁人格化(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路途中的孤独寂寞(1分)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1分)。因无人可问,所以问新雁,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孤独使思乡之情倍增(结合诗句分析孤独寂寞之情1分)。“来时还下杜陵无”,一句询问把作者对故乡的惦念,把他宦途的感触、羁旅的愁思,表现了出来(结合诗句分析思念之情1分)。

  17.(1)虽九死其犹未悔(2)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3)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

  (4)其叶沃若

  (5)士皆瞋目

  (6)青青之衿

  (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8.C、D(答对1点给2分)(C“写…成都人借花会的机会来尽情发泄”错,文中说的是“好像……似的”是想象揣测之语,非客观事实)。D“写出了成都人爱谈笑、喜热闹的特点”错,应是表现成都人的轻松、悠闲。)

  19.(6分)(1)“悠悠”,从容自得,传神地描摹出了杨柳柔媚的长条的飘摇自在之态(1分);叠词,具有一种音韵美(1分),隐含作者悠然自得闲适的内心状态(1分)

  (2)“摇动”含有人为的动作,用来写微风过去,柳条的尖子在水面有意拂出美丽的波纹,化被动为主动,既形象贴切,又富有情味。(3分)

  20.(6分)文章逐一介绍成都宜人的花木盛景(景)以及成都人花朝欢快游春、百花潭轻松垂钓、茶馆自在消闲(人)(2分),展现出成都花木宜人、成都人生活轻松闲适的特点。(1分)懒,慵懒之意,得过且过,贬字褒用,(解释给1分)表现成都因为生活轻松、无都市的压力,使人变得慵懒,无过多追求,字里行间其实都透露着作者对成都美好环境的喜爱以及在成都自在闲适生活的由衷向往。(2分)或:情感:既有对成都的喜爱,也有对成都轻松、悠闲生活的担忧。从文章内容看,作者对成都是喜爱的,但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一年,外面都市中已透着“紧张的空气”。因此“懒人”“得过且过的懒人”是一语双关,作者担忧因此消磨了斗志,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意。(作参考,学生答到可给分)

  21.参考示例:(1)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广阔,狭隘者的世界则只是永远钻不出去的黑暗的*洞;(2)自己好学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懒汉的世界则只是永远流不动的单调沉闷的死水。(每句前后两个分句形成对比1分,后一句运用比喻手法1分;与原句句式一致、语意通顺1分。)

  22.【分析】此题既适合一般学生,选择生活中的小事,抒写真情实感,又适合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学生充分发挥,文题中“这里”一词,没有具体的要求,可大可小,可以是知识,可以是能力,也可以是情感.可以另辟蹊径,抒写人生经验,道德修养和文明风尚.他们可以通过对“开始”含义的拓展,进一步扩大选材的空间,写出更优秀的文章来.“开始”一词看似平凡,但平凡中显出精彩.“从这里”一词,不仅要求点出事件发生的地点或空间(或者抽象的本质的“这里”),可以作环境渲染,突出“这里”的特点,其或宁静,或热烈,或简小,或阔大

  “这里”须与“开始”紧密相连,存在彼此的因果关系.换言之,没有了“这里“,就失却了进步的空间,不能与文题熨贴.“开始”,则意味着在这里取得的或大或小的进步,只是一个良好开始,是发端,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一个更美好的明天.所以,要取得更大进步,拥有更美好的未来,更需要发奋图强,千锤百炼.所以在写法上,结尾应当深化题旨,这样才能与题目契合.

  【参考译文】

  有人吿诉我说:“你从雁荡山回去,那么永嘉的仙岩、缙云的仙都峰都值得去游观。”我小心地记下了他的话。由于误记仙岩在回家的路上,方便游玩,船走了十里,才向当地人询问仙岩的情况。当地人告诉我说:“仙岩在南方,你往北方走,南北不同路。”我听了之后心里感到很失落。等到了缙云,邀请县令同游仙都峰(即“以仙都谋之于县令”,用仙都之游向县令提出请求),县令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他用溪水上涨的理由拒绝了我的请求。我于是断绝了游仙都峰的想法。

  走了三十里,在黄碧塘停下。太阳己经偏西,望见前面村庄的房屋鳞次栉比,随从告诉我说:“这是虞氏园,为什么不前去休息一下?”我听从了他的建议,虞氏园的主人迎接我们进去,然后献上香茶,还沒有进行深入交谈,我们仍然回到了旅店。将要解衣睡觉,听到门外人声嘈杂,原来是虞氏的兄弟,说:“分别之后看见您的名片,先生就是袁太史吗?”我回答说:“是的。"于是亲手举看烛火把我上上下下照了一遍,一边感叹一边吃惊地说:“我们从小读先生的文章,认为您是我朝初期的人,年纪应当有一百几十岁。现在如这般神采,这是古人复活了。希望您能够做短暂的停留,明天陪先生去仙都游观。”我还沒有来得及回答,年轻的卷起我的帐子,年纪大的拿起我的席子,家僮们扛起我的行李,已经搬到虞氏家中,打断休息,备酒款待我。

  笫二日,厨师准备饭食,家里准备好车子,把我们带到响岩。只见一个石洞十分高大,敲击石壁,发出回声。仙都峰上还有小赤壁,有鼎湖,草木茂盛,高得看不到头。仙榜岩如城墙般横向展幵,可以写上几百个人的姓名。南面的山谷被溪水冲击,十分陡峭,沒有梯子不能登上去,只能远远的眺望。在大方石上有宋嘉定年间刻的文字和王十朋的诗句,隐约可以辨认。没到一天的时间,已经把仙都全部游观,于是仍然住在虞氏家中。

  啊,这次出游,如果不是虞氏兄弟主导,那么仙都就不能够游观;如果不是随从提出到虞氏园去休息,那么就不会造访虞氏兄弟;如果不是天气晴朗暖和,或者下雨,那么随从虽然提出了请求,我也不会到虞氏园;如果不是准备了生纸把我的名字通传,那么虞氏兄弟也不知道我是什么人。我应当游观仙都.仙都应当被我游观,这是天意,不是人意。然而仙岩近在咫尺可以游观,却在意外间错过了。游观仙都的想法我己经决意放弃了,认为万万不能去游观时,却在意外之中实现了这一愿望。同样出游,没有什么大的关系,然而世事相违背就像这样,其他的事有多少可以类推呢!(可以这样理解:未游成仙岩和游成了仙都,这二者同样只不过是游玩的小事而已,并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没有什么大关系。然而世事中有很多像这样违背错乱的事情),赶紧把这事写下来,来表明人生遭遇不可预测,并彰显虞氏兄弟喜好贤德的美名。虞氏园主人的名字是虞沅,字启蜀,是唐水兴公虞世南的后代。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swm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