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时间:2022-12-25 21:55: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三# 导语】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文档大全网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历史下册必修二知识点》,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

1.高三历史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1、变法与改革

  (1)管仲改革:春秋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内容:作用:

  (2)商鞅变法:(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

  (4)庆历新政:(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

  (5)王安石变法:(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失败原因)中华考试网

  2、综述:

  (1)分类:

  A、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

  B、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

  C、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变法:

  D、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

  (2)变法的原因:

  A、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B、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实现富国强兵;

  C、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D、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为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E、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结果改革或变法抑制了土地兼并,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加了财政收入。

  (3)目的: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其它目的:建立封建统治基础、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4)变法成功的原因:

  A、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B、改革者或为统治者,或赢得统治者的充分信任和支持;

  C、制定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并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D、改革者具有坚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的信心。

  (5)变法失败的原因:改革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用人不当或操之过急,新法反而危害老百姓。

  (6)改革的启示:它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它必然会触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有,进而遭到他们的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2.高三历史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1.先秦:从夏朝到春秋,选官主要按爵位;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地主阶级改革才重视按军功授爵。(标准从爵位到军功)

  2.秦汉:西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察举制,分察举(自下向上推荐)和皇帝征召(自上向下招聘)等,先重“孝廉”,德才皆备,到东汉时注重门第族望,世家大族形成。(标准从才能到门第)

  3.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按照“中正”所评品级决定官员奖惩,反映了世家大族(士族地主)的垄断地位。(标准为门第)

  4.隋唐: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产生了科举制。隋文帝时分科考试,隋炀帝时设进士科,唐太宗时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时设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XX主持考试。科举制意义:打击门阀势力;扩大官吏来源;提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积极作用为主)

  5.宋元:北宋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实行糊名法,录取名额大增;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不考诗赋,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考试成绩好的可直接授官。(特点:更严密;人数增;更实用)

3.高三历史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一.知识归纳

  1.秦汉: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主管秘书兼管监察;西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刺史制度,刺史“位卑权重”,可以监督诸侯王和地方XX。

  2.隋唐:吏部分管监察事务。

  3.宋元:北宋在地方上设通判,用以牵制监督知州;元朝在中央设御史台为监察机关。

  4.明清:明初在中央设都察院管监察;在地方设提刑按察司,分管监察和司法。

  二.规律小结

  1.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以皇权为中心的政体下的职能部门。

  2.中国古代监察部门的设立实现了中央或地方各部门的分权、制约,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三.热点冷点

  1.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具体内容是高考的热点。

  2.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与中国近现代、世界近现代的监督机构的对比是高考的冷点。

4.高三历史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1.秦朝: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秘书和监察;“九卿”是虚指,是中央各部门的专职官员。

  2.隋唐: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确立,唐太宗完善,中书省草拟政令(中书发令),门下省审核批驳(门下审令),尚书省颁发执行(尚书行令),三省集权于皇帝;六部分吏、户、礼、兵、刑、工。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是封建社会官制的重大变革。

  3.宋元:

  (1)北宋:按“分化事权”原则设三个副宰相,参知政事管行政,枢密使管军事,三司使管财政。

  (2)辽:实行“蕃汉分治”,中央设北面官,由契丹人担任,管理契丹和其他少数民族;又设南面官,由契丹人或汉人担任,管理汉人和渤海人。

  (3)西夏:实行党项官职和汉族官职分开的制度。

  (4)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为全国行政机关(相当于秦朝丞相和唐朝尚书省),设枢密院为军事机关;设御史台为监察机关;设宣政院专管西藏和宗教事务。

5.高三历史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独立宣言》的发表:

  ①启蒙思想是《独立宣言》的理论渊源。

  ②英属北美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的日益觉醒,高三,是《独立宣言》发表的内在动力。

  ③英国的殖民压迫政策和暴虐统治,使北美人民的反抗最终演变为一场民族独立战争。

  ④《常识》的发表,进一步推动北美人民走上公开独立、建立共和政府的道路。

  ⑤《独立宣言》的起草与发表。

  1776年6月7日,弗吉尼亚代表向第xx届大陆会议提出北美殖民地独立的提议。会议决定在表决前先指定一个五人委员会起草一项公开声明,陈述宣布独立的理由。才华横溢、擅长写作又年富力强的杰斐逊成了最重要的执笔人。从11日到28日,他将自己关在下榻处,忘我地投入到宣言初稿的激情创作之中。7月2日,大陆会议做出支持独立的选择。7月4日,讨论修改后的《独立宣言》获得一致通过,这一天也因此成为美国的独立纪念日。

  《独立宣言》发表历史背景:

  (1)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为《独立宣言》的问世奠定了理论基础传播。

  (2)北美产生了自己的启蒙思想富兰克林和杰斐逊,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3)潘恩发表的《常识》产生了巨大影响,激励更多的人为独立而战。

  (4)独立战争爆发后,争取独立成为整个殖民地人民的共同目标。

  (5)大陆会议决定宣布独立,1776年7月4日,杰斐逊为首五人委员会草拟的《独立宣言》通过。

  《独立宣言》的发表:

  在人民革命斗争的推动下,北美13个殖民地代表组成的大陆会议决定宣布独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后,通过了由杰斐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美国独立宣言是由其它13个殖民地代表签署的最初声明美国从英国独立的文件。独立宣言中写道:“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地宣布并昭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高三历史下册必修二知识点.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ubH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