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词三首

副标题: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词三首

时间:2023-10-12 10:44: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诗词三首
  课型: 古诗词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德育目标: 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教学方法 :运用插图和教师的#教案# 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正音)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
  熟背《独坐敬亭山》。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二课时
  望洞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
  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如: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如: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如: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课件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你理解得真不错。
  (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问: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问: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说: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遥望:远望。)
  师说: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问: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学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 洞庭/ 山水色,白银/ 盘里/ 一青螺。
  第三课时
  忆江南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 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 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课前准备: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 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 旧曾谙 红胜火 忆江南
  好:美好 旧曾:以前、过去 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 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大自然)
  板书设计: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六、课堂作业
  1、朗读
  2、背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词三首.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vme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