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篇

时间:2022-12-04 00:30: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小故事导入新课

  放寒假时小红去了一个度假村。一天她去度假村旁的森林公园玩,可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她该向东、西、南、北哪个方向走呢?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诉老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样去我们的操场上认识这四个方向吗?

  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现在同学们像老师一样伸开两臂,我们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提问学校的教学楼等建筑物在操场的哪一面?

  (3)请4位同学面朝4个方向背对背站好,让他们说说自己面对的方向。引导其他同学观察和发现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

  强调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4)回教室填写例1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练习一第1题)?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2.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旋转与平移》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旋转、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旋转现象。

  (一)做风车:

  1、指导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让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玩一玩。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说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直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认识平移现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

  2、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讨论:

  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移运动。

  (二)说一说: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三、练一练:

  第1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2题: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

  第3题: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3.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
  2、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数量关系式的意识;
  3、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0  20×21  40×12  80×30
  小黑板出示。
  二、笔算
  小黑板出示:
  34×54  67×19  40×87
  集体反馈。
  三、完成复习第6题
  思考:怎么算总千克数?
  集体反馈时,提问:如果这三题,要你要一句话概括一下,你是怎么算的,你会怎么说?
  四、完成复习第7题
  然后指点回答。
  1、用35×90,得电脑的价格。
  2、电脑的价格比计算器的价格多多少元?
  3、电脑的价格与计算器的价格一共多少元?等等。
  五、完成复习第8题
  集体解答。
  六、研究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出示:
  24×11  35×11  57×11
  完成后,让学生思考一个数与11相乘有怎么的规律?
  最后通过竖式引导得出:一个数与11相乘,只要将这个数两边位,中间加,还要注意进位就可以了。
  然后用比赛的形式完成思考后面的填空题。
  七、补充作业。

4.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元、角、分与小数”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教材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选择“元、角、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学习小数,首先是由于学生对于小数认识的最直接经验来自价格;其次,结合购物情境学习小数,可以突出“元、角、分”与小数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并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另外,教材这样安排也为以后学习小数提供了一个直观、具体的模型。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注意本单元小数的学习不要脱离这一背景。

  本单元安排了“买文具”“货比三家”“买书”和“寄书”等具体情境,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及其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紧密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首先,读懂商品标价牌是购物必需的知识技能。会用元、角、分说明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是理解小数意义的一个标志。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并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

  2、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货比三家”,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去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问题,并进行交流,与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教师切忌包办代替,把某一种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禁锢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或质疑;对学生的各种策略的评价,要有助于他们提高对策略的选择与合理优化的自我意识。

  3、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

  这不仅是因为计算是手段,解决问题是目的,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更能使学生体会学习计算的必要性;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有效途径。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加法是结合“买书”的情境进行的,在讨论小数加法的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揭示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也是理解小数相加时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的根据。学生只要理解了这一点,就打通了把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向小数加减法迁移的大道。

  4、逐步扩大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买书”一课,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侧重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寄书”一课则可以让学生独立探索,因为学生学过整数加减法,已经具有了处理进位退位问题的经验,又初步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所以“寄书”这一课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大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5.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
  (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四、思维训练
  1、下图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请你写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动脑筋:先估算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算一算。(单位:厘米)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wW9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