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全国卷1_2017年高考历史重点知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副标题:2017年高考历史重点知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时间:2023-10-19 11:19: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变化:(1)从“衣”来说,由清末的笨拙的旗人服装转变为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
  (2)从“食”来说,引进了西餐,而且更多的考虑到膳食结构和营养配餐;
  (3)从“住”来说,以传统的平房为主转变为整洁宽敞的楼房为主;
  (4)从社会风俗来说,传统的陈规陋俗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
  原因:(1)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涌进我国;
  (2)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也通过近代以来的战争和交往,发现了自己的落后,所以也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
  (3)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发展:(1)交通工具方面: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是舟楫、马车和步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了轮船公司;受西方影响,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以轮船运输业为代表的交通工具的革新开始了。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火车机车由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发展到磁悬浮列车,速度越来越快。中国铁路总运营里程,居世界第四位。1909年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运大国;
  (2)通讯工具方面:中国传统通讯实行驿站制度。19世纪70年代西方丹麦的电报公司在上海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受其影响,我国的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上海建立电话公司,到20世纪初才在南京开办了第一个电话局,开通市内第一部电话。新中国成立后,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
  影响:加快了人民生活的节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提高了效率。
  3、大众传媒的发展
  (1)报刊
  19世纪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的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创办《昭文新报》,被认为是最早由中国人创办的报刊;此后的一些报刊有: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青年》成为宣传改良、革命、新文化的武器,起到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的《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与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展开斗争,为民主革命胜利起到了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主要舆论工具。
  (2)电影
  19世纪末,电影传到中国,1905年中国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首映,标志电影事业起步。
  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结束了我国无声电影的历史。
  1935年,在莫斯科电影节上获奖的《渔光曲》是中国第一步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
  (3)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播,中国电视事业起步。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2017年高考历史重点知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wdb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