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训练# 导语】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中庸》
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中庸》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子思《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孟子《中庸》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至诚如神。——《中庸》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中庸》
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下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孔子《中庸》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孔子《中庸》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中庸》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子思《中庸》
人一己百,人十己千。——《中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中庸》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大育。——《中庸》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辩,辩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随柔必强。——《中庸》
正在阅读:
《中庸》里面的经典语录07-18
【荐读】精选领导讲话心得体会范本【四篇】04-30
成长的烦恼作文400字作文六年级|成长的烦恼作文400六年级08-25
2016广西贵港覃塘区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招聘编外人员3人公告04-09
2017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中级实务考前练习题及答案02-03
乡镇大学生村官述职述廉报告10-31
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关于过年的祝福语知道多少呢?04-09
古代战争故事:韩信背水立阵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