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导语】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选择。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文档大全网整理了《高三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欢迎阅读!
1.高三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XX》。
一、说教材
《XX》是历史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夏商周三朝的兴起、强盛和衰落有着重要影响。本节课分三个部分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产生、内容特点和影响进行了阐述。此外,教材还通过“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栏目,对学生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提供了一些详细史料。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它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2)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它对西-盛和衰落的影响。
(3)理解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中国社会深远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辩论赛和历史短剧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味历史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进一步确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
4、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是: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说学情
四、说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先向评委介绍我的教法。教学时主要采用3个方法。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创设情境,设疑引思。通过图表和资料,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
“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此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建议学生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收获自主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2.高三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第一单元第4课《XX》。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明清时期,皇权的不断加强,它上承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内容与本课XX的内容,同属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重要内容,学习本课不但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过程及规律,而且还有利于认识这一制度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国情、关注民生,激发他们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另外,通过学习XX,认识我们今天的民主生活的来之不易,要更加珍惜民主。
因此,学习本课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课标是: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
(1)基础知识:清朝的军机处
(2)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依据史实评价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能力和形成归纳、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通过设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促使学生思考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提问和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知识结构形成学科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XX
难点:XX
二、学情分析:
三、说教法
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提问式,谈话法、阅读指导法和直观演示法等进行教学。通过这些教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掌握清朝的设立军机处史实。
四、说学法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师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高三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概况及主要成就;了解民间手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教材自行归纳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概况,提高历史信息提取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民间手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提高历史问题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民间手工业发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民间手工业发展概况及主要成就。
难点:民间手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素纱直裾单衣”,并向同学们介绍其内涵的精湛纺织技术:素纱单衣衣长160厘米,袖通常195里面,重仅48克。经测算原料的纤度为10.2旦尼尔,即900米的纤维重1克,这种高超的缫丝技术让人惊叹不已,目前现有的复制技术还打不到它的重量。
教师导入:如此高超的手工缫丝、纺织技术真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纺织技术是民间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就让老师来带领大家,一起领略古代民间手工业的辉煌与叹息。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发展概况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如下两个问题:
(1)民间手工业分为几种?
(2)其发展经历了怎样曲折的过程?
2.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分享答案,师生共同总结。
(1)民间手工业分为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两种。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是农户的副业;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发展过程(ppt展示)
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遭受摧残:魏晋南北朝时期→恢复:唐朝→产量增多:元朝→出现雇佣关系:明朝中后期
【设计意图】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历程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出,能够锻炼归纳总结能力。在总结过程中,教师要简要说明不同时期手工业发展曲折的原因,为分析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做铺垫。
(二)发展艰难的原因
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如下材料:
清朝雍正帝谕: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嫁之人。
并提出思考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多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民间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稍后派代表分享答案,过程中教师注意讨论秩序及方向的引导。
2.学生讨论问题,之后分享答案,师生共同总结原因:
(1)农业占主导地位;
(2)官营手工业的冲击;
(3)明清封建制度的束缚;
(4)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等。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材料做铺垫进行小组讨论,能提升古文阅读及理解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对难点问题进行探究,不仅能够培训历史问题探究能力,还能锻炼小组合作意识。
(三)主要成就
1.教师通媒体课件展示清代王应奎《柳南续笔》片段: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桑蚕也。
提出思考问题:棉布与丝绸相比有哪些优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棉布价格低廉,加工方便,保暖性好,穿着舒适。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棉布的手工业成就棉纺织业的优势。
2.教师课件展示黄道婆想象图片及马克思将中国棉织技术与18世纪美洲棉织技术进行对比的材料,使同学们深入理解古代棉织业的先进性与影响。
并要求课下预习的同学介绍黄道婆的三锭纺织技术,使大家加深对黄道婆为纺织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理解。
【设计意图】运用材料进行对比,了解棉纺织业的先进性,提升民族自豪感。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
作业:课下自主制作历史表格,总结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
4.高三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
一.说教材
儒家思想从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孟子、荀子发展,西汉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宋明时期成为官方哲学,明清出现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家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历年高考也多有涉及,因此本科十分重要。
二.说目标
1.教学目标:
A.通过复习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B.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及归纳、概括和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C.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2.教学重难点:
①儒家思想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②通过问题探究,政史结合得出结论。
三.说学生:
高三学生已经对必修一、二、三及选修都已学过,还有一些电视剧的演播,学生还是比较了解的。
四.说教法:
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五.说教学过程:
I.导入:先通过二个题来回顾知识;
II.全程分析儒家思想(3.4.5.6.7),得出结论;
III.儒家思想的综合评价(8.9.10),得出结论;
IV.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11.12),得出结论。
V.预示高考,布置作业(问答题)
5.高三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在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秦朝开创的XX,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对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皇帝制度中的世袭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源于西周的宗法制度。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秦朝建立的XX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当时是进步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认识秦朝统一的重大作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
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难点: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二、说学情
高中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秦始皇及XX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能力。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增强,但是在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三、说学法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说教法
本单元的重点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课的重点难点就要围绕中央集权制度来设置,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理性思考。评价秦始皇和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在初中已经作为重点内容学习、所以本课不在列为重难点,避免与初中的知识点重复,提高学习效率。
1、问题探究互动教学,通过设置探究性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服务于学,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有关史料图片呈现给学生。
五、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提炼教材信息:(本环节约8~10分钟)本环节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炼本课的主要信息,为下一环节的展开奠定基础。大部分知识点初中已学过,避免占用大量时间。
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问题探究讨论:(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目的: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师生、生生合作,互动探究,践行"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的新课程理念。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探究(一):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特点?(突破重点1)
中央集权制度,要联系韩非子的中央集权理论,实现知识的前后贯通;对于这一概念,只要学生能看到中央集权是与地方分权相对立这一点,就可以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从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三个方面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避免与环节二简单重复。
探究(二):秦朝为什么要实行郡县制度?(突破重点2)
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大臣对实行分封和郡县讨论文字(文字详见课本第17页),引导学生从这段史实中获取有效信息,概括王绾,李斯和秦始皇以及淳于越的不同观点,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和利弊,认识秦朝实行郡县制度是历史的必然。
在中央集权制度下,郡县只能服从中央,消除了地方XX的因素,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具有进步意义。
探究(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突破难点)
通过学生讨论,结合教材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在当时和对后世是具有进步意义以及消极影响
(1)对秦朝当时:正由于有一个统一集中的中央政权,秦王朝才能积极开拓疆域,北拒匈奴,南吞百越,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发展;正是有一个强有力中央政府,才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才开驿道、修灵渠,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
(2)对后世:秦朝XX的确立,建立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并不断完善与发展。对我国此后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消极影响:正是由于秦始皇专权,进行残酷的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统一的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其XX也成为历代的重要的史鉴之一。
引导学生将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不仅要考虑其进步意义,还要考虑其消极影响,不仅看到对当时的影响,还要看到对后世的影响,从而学习历史地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
(3)问题延伸:
讨论:学习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之后,分析其演变的趋势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特点?
目的:学生互相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提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3、课堂小结
(约1~2分钟)
秦朝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在历不断上演,XX的皇权也越来越强化,到明清时期君主XX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并且也越来越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进步的障碍。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有更加深刻地认识。
课堂小节不仅仅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知识能前后引申,让学生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约5~6分钟)
选择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简答题:
(一)说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
(二)用稿纸写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测评,所提出的问题课下或下节课有针对性地解决。
6.高三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
一、说教材
首先,我说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XXX》是人教版必修XX第XX单元第XX课。本课的知识、理论、方法是学好以后内容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开篇点题(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于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主要史实,如……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关于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老师启发为先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大量史实、图片等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在小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讲授……,培养或激发学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是本课的核心知识点,只有理解和掌握……,才能形成关于本课完整的知识体系。
……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
基于本课的特点,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的教学效果。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图表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通过以上教学方法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的教学效果。
正在阅读:
高三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09-30
江西赣州2019年高级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及入口【4月18日-28日】10-31
2021年浙江中西医助理医师医学综合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08-23
财务会计实习日志大全【10篇】07-10
中秋节庆祝活动开场主持词模板08-23
孩子粘人辣妈教你一步步放手02-24
幼儿园大班睡前童话故事锦集【四篇】07-21
改变作文800字初中记叙文:初中记叙文:改变的快乐05-18
4岁儿童睡前故事文字版短篇-精选短篇儿童睡前故事文字版02-24
有关盼春节的日记600字5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