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暮江吟

副标题: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暮江吟

时间:2023-09-29 09:45: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暮 江 吟
〔解题〕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年7月,白居易自中书舍人除杭州刺史。10月1日到杭州。
  《暮江吟》通过对黄昏时分江面特有的瑰丽风光的描写,从侧面反映诗人离开昏暗的朝廷以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结构分析〕
  诗人是选取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时段中的两组景物进行了描写。
  第一组景物(前两句),夕阳落照中的江水。江面呈现的两种颜色,细波粼粼、光色凝重。
  第二组(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通过对“露”和“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了一种和谐、宁静的意境。
  〔语意理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快要落山的太阳。“铺”阳光贴着江面,平展延伸。“瑟瑟”,形容江水背阴处有如青绿的玉。这两句的意思是:夕阳沿地平线平铺江水中,江水一半鲜明,一半阴暗,一半红光闪耀,金波粼粼,一半呈现碧绿,有如青玉。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夜”,即夏历初三新月如钩。“真珠”,即珍珠。“弓”,弯弓。这两句的意思是: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江边的草地上挂满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抬头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绿的天幕上悬挂一张精巧的弓。
  〔写作特点〕
  1.抓一时一物,表浓重情思。
  白居易擅长寄情于物,常常在诗中通过一时一物,在一笑一吟中自然、率直地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思。写本诗时,作者正因不满朝廷的昏暗与各派斗争而舍朝官求外任,心绪本来愁愤交织,但见到暮江美景又将愁愤一扫而光,涌起喜悦与热爱。于是,诗人将新的情思寄托于暮江美景与月夜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轻松愉快。
  2.工致入画的技巧。
  明人杨慎评《暮江吟》说:“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致入画。”盛赞白居易在本诗中写景的功力。比如,本是残阳照江面,不说“照”,却说“铺”,是因为残阳而近地平线,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确像“铺”在江上,多么形象!用“铺”显得平缓,写出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亲切、安闲之感。面对九月初三夜晚之景,巧设比喻:把新月比作小巧的弯弓;把岸上凝露,比为闪闪发光的珍珠。再加上暮江、月夜等景色,巧妙地营造了一种恬静、秀美的氛围。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3.认识课后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本课阅读要以感情朗读和欣赏为主。
  ⑴要引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教师要结合时代背景,借助多媒体课件和生动的语言,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之中,反复地读,在读中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⑵教师适当抓住重点诗句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佳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⑶要引导学生反复读描写景物的诗句,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
  2.积累内化。
  背诵三首古诗。
  3.识字写字。
  学生认识“旷、瑟”两个字。可以先在诗文中认识,然后单独拿出来,读音组词。
  4.练习。
  ⑴迁移练习:在三首诗中任选一首讲一讲诗中描写的情境。
  ⑵实践活动:阅读一些描写日月的古诗阅读欣赏。
  资料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杰出山水田园诗人,画家。后人评论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的诗人,继杜甫之后又一位现实主义诗人。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暮江吟.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xxN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