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古诗0-3岁精选10首

时间:2023-03-23 05:42: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婴幼儿# 导语】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诗更是文化中的一绝,各类诗词不仅是诗人的生活经历,简短文字所赋予的内涵更体现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早教古诗0-3岁精选10首。欢迎阅读参考!



1.早教古诗0-3岁精选 篇一

  静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疑:好像。

  举头:抬头。

2.早教古诗0-3岁精选 篇二

  梅花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古诗简介

  诗人是在描写梅花,赞美梅花可贵的品性,而实则在字里行间渗透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在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像诗人自己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那些人,为国家强盛不畏排挤和打击的那些人。

  翻译/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地。

  3.知:知道

  4.为:因为。

  5.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3.早教古诗0-3岁精选 篇三

  春晓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古诗简介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翻译/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注释

  ⑴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昨夜。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4.早教古诗0-3岁精选 篇四

  嫦娥

  李商隐〔唐代〕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

  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韵译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释

  嫦娥:原作“姮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

  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

  深:暗淡。

  长河:银河。

  晓星:晨星。或谓指启明星,清晨时出现在东方。

  灵药:指长生不死药。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5.早教古诗0-3岁精选 篇五

  咏柳

  贺知章〔唐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6.早教古诗0-3岁精选 篇六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杜甫〔唐代〕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

  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

  注释

  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

  塔:墓地。

  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7.早教古诗0-3岁精选 篇七

  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代〕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注释

  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处:行踪,所在。

8.早教古诗0-3岁精选 篇八

  风

  李峤〔唐代〕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

  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

  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过:经过。

  斜:倾斜。

9.早教古诗0-3岁精选 篇九

  独坐敬亭山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古诗简介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此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翻译/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注释

  ⑴尽:没有了。

  ⑵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⑶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⑷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10.早教古诗0-3岁精选 篇十

  村居

  朝代:清朝|作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诗简介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的诗作。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翻译/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的凝集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注释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水汽。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yuān):老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z6b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