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吉林遴选考试面试热点示例与参考解析 篇一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烹饪、农业生产、传统工艺制作等项目被列入其中。在此之前,已有不少学校引导学生走进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感受自然,感悟文化。
模拟示例:
许多中小学开展了中华传统美食制作的课程,例如学包粽子、学做鲁菜等,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文化,学习历史。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一、谈看法。
劳动课使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如今包粽子学传统菜的这些劳动课,将课堂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使传统文化学习更加生动立体,实现了孩子动手实践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值得推广。
二、分析将劳动课成为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目的和意义。
1.激发了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烹饪课使孩子充分发挥动手能力,更为立体地感受传统文化,贴合学生精力旺盛喜探索喜动手的特点,且劳动成果立马可见,激发了学生参加热情,进而提高了学生主动接触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2.拓宽了传统文化传承的新途径。相比于传统灌输式说教式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学生们通过劳动动手的方式接触传统文化,主动学习制作传统美食,探寻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而了解了当地特色传统饮食文化和中国传统时令节气文化。
3.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新实践。中华传统美食制作相关课程成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新实践也能引起其他中小学效仿,进一步创新劳动课程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三、落实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家长不理解劳动课的重要性。
2.学生并未参加到真正的实践活动。
3.学校将劳动课外包,“一包了之”其实际效果存疑。
四、针对如何在劳动课中传承传统文化提出建议。
1.将劳动课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传统文化节来临之际,鼓励学生围绕传统文化开展劳动实践。例如在春节前夕组织学生背诵春联,课堂上组织学生书写春联写福字。从传统节日入手,开展劳动课程。
2.在劳动课程中注入价值观引导。例如端午节期间纪念的屈原,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在劳动课中组织包粽子并且讲解粽子背后的历史故事与象征意义。让学生既能有劳动成果,又能借此了解屈原,树立忠于家国、勇于探寻真理的文化精神。
3.劳动课程与研学活动相结合。社会企业也可以借此推出高质量的研学活动补充校园劳动课形式。例如面向中小学生推出短途研学课程,融合劳动、露营、烹饪等元素推出“趣味农耕”“亲子露营”等特色营地活动以及儿童厨艺相关课程。
2.2023年吉林遴选考试面试热点示例与参考解析 篇二
2022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人类福祉。我国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更需要全民力量的参与,共同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人类美好家园。
模拟示例:
某地融媒体中心准备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推出“人人参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系列活动。如果让你组织,你会怎么做?
参考解析:
1.目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人类福祉关系极其密切。通过本次活动,让民众能够共同关注、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让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2.活动重点。
(1)撰写方案。学习中央生态环保政策、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以往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活动方案等,联合活动策划小组共同撰写本次系列活动方案。要求活动要有吸引力、创新性和多样性,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引导群体积极参与。
(2)广泛宣传,提高公众关注。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和微视频官方账号,联合社区、环保部门等,开展广泛宣传。内容主要包括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设立的目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如日常生活中低碳出行,不乱砍滥伐,不无端杀戮等。
(3)创新互动,引导公众参与。①教育互动。与教育部门合作,把课堂搬向大自然,将保护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实践教育上,通过学生切身感受,帮助从小树立生物多样性思维与意识,并辐射家庭积极参与多样性保护。②监督互动。与海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合作,展开生物入侵专项整治活动,开通监督举报渠道,对本地生物入侵动植物进行清查、清缴。③打卡互动。联合融媒体平台,开展“帮别人戒烟”“发现身边的可爱动植物”“我为生物多样性捐款”等活动,吸引公众从小事做起,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4)关注舆论,保障参与效果。①持续关注活动热度,群众意见反馈等,及时做好舆论引导。②及时更新宣传、互动内容,公示各项活动数据,尤其是专项整治结果及捐款明细等,保障活动效果。
3.2023年吉林遴选考试面试热点示例与参考解析 篇三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融于血脉里的精神基因。崇尚劳动、致敬奋斗始终是中国社会代表性的集体共识。在文艺舞台上,如何刻画劳动者的新风貌、展现新时代与奋斗者的同频共振,是当代文艺创作的重要课题。“五一”假期热播的一系列文艺作品中,《瞬间中国》将镜头聚焦各行各业的平凡劳动者和他们为之奋斗的广阔天地﹔《中国想象力》集中展现了大国工匠、行业先锋的奋斗历程、深邃思考;“五一”晚会则以多彩节目铺展时代画卷、礼赞劳动之美。这些作品在个体中寻找时代发展的脉络,于细微处构筑起团结向未来的信心,给当代文艺创作如何“扎根泥土,向阳生长”提供了一些有益借鉴和启示。
模拟示例:
一系列以“劳动”为主题的文艺作品涌现,如电视纪实片《瞬间中国》、纪录片《中国想象力》、文艺晚会《中国梦·劳动美》等。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解析:
1.表明观点。
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五一假期涌现出的一系列文艺作品,选材质朴,走进真实火热的劳动现场,以奋斗为主旋律,讲述奋斗者的动人故事。演绎生动,刻画了新时代劳动者的精神风貌,展现时代与奋斗者的同频共振。
2.分析文艺作品的重要意义。
(1)根植劳动人民,讴歌真实事迹,对“小人物”有共情。《瞬间中国》每个瞬间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与探索,针对不同的人物特点,与网友多渠道互动,裂变传播,引发更多的关注;《中国想象力》走进生活深处,聆听追梦心声,通过人物真实心路历程,鼓舞青年人忠于内心选择,向着心中美好不懈进发;《中国梦·劳动美——致敬劳动者五·一特别节目》,旨在赞美抗疫英雄,致敬光荣的劳动者。
(2)致敬劳动光荣,彰显奋斗本质,对“大时代”有共鸣。《瞬间中国》秉持传播即活动的理念,契合时代,走出“先网后台、网台并重”的发展新思路;《中国想象力》传递出来独立个体的超凡想象力,是我们文化资源和创造精神的现代延续;《中国梦·劳动美》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向奋战在全国疫情防控工作一线的战“疫”英雄们致以敬意和感激,向各行各业劳动者献上问候与祝福,传递出奋斗音。
3.对文艺作品提出建议。
(1)文艺创作需要生活积累。文艺工作者需要俯下身子,踩在地上,投身到广大劳动者的实际生活中去。只有扎根到老百姓人堆里,了解他们眉宇间的喜怒哀乐,看清他们饭碗里的稀稠,才能创作出滚烫炙热、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真实文艺作品。
(2)文艺创作需要时代担当。五一黄金档,不管是传统模式“奋进的中国”直播连线报道、纪实栏目《攻坚日记》,还是新媒体段视频《致敬新一代的奋斗者们》、微视频《奋斗正当时》,这些文艺作品都在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所以文艺创作更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忠于现实、反映现实,契合时代主旋律,通过创作赋予更多人继续前进的精神力量。
正在阅读:
2018年福建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学一真题及答案(Word版)06-21
厉害了我的国初中作文900字:厉害了,我的国初中作文04-19
高考经典高三励志电影09-08
幼儿教育随笔心得[范例五篇]06-03
路口作文600字05-22
2018广东各中学元旦放假安排【已公布】03-18
2022年上半年北京市门头沟区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公告(第二批)04-19
2017年广东阳江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