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长城和运河的歌|二年级语文上册《长城和运河》教案范文(沪教版)

副标题:二年级语文上册《长城和运河》教案范文(沪教版)

时间:2024-09-20 18:13: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案# 导语】这首诗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文档大全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2)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骂()使()蓝()导()象()

  驾()驶()篮()异()像()

  绵()峪()蜿()蜒()扁()

  棉()浴()碗()诞()篇()

  折()绸()朽()州()飘()

  拆()调()巧()洲()漂()

  附板书: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像巨龙)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人

  奇迹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民的创造

篇二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等词语。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道城墙建造了2000多年,是人类历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有一条河开凿了1779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有谁知道这道城墙的名字?

  (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道城墙的名字!万里长城!有谁知道这条河流的名字?

  (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让我们骄傲地呼喊这条河流的名字!京杭大运河

  (出示填空:万里长城 _________ 。京杭大运河_________。)那么这位小朋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1)指名读。

  (2)说说字音、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峪:读“yù”。

  嘉:上半部是“士”。

  创:左半部为“仓”。

  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

  谱写:编写歌谱。

  (3)齐读出示的生字词。

  3.再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迹”讲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
  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6.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1. 指名读, 生评议。齐读。

  四、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课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这两搭奇迹吗?

  2.总结:今天,我们乘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搭奇迹。其实,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张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多音字组词。

  行xínɡ( ) 曲qū( ) 折shé( )

  hánɡ( ) qǔ( ) zhé( )

  zhē( )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巨龙)——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

  运河(绸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篇三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

  1 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 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 师出示课件,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2 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 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

  1 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 讲读。

  3 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 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 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 指名读,生评议。

  12 齐读。

  五、读第二部分

  1 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 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 指导朗读。

  4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 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 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 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 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 指名汇报交流。

  5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 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配乐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 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 指名汇报并质疑。

  3 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 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 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奇迹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像绸带)

二年级语文上册《长城和运河》教案范文(沪教版).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2ld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