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问题解决概述

副标题: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问题解决概述

时间:2023-12-23 20:58: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东方网课推荐:2017年教师资格一次顺利课程!!点击免费试听>>>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

(一)问题

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有下面几个基本特点:

1.目的性

2.认知性

3.序列性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一)发现问题

(二)理解问题

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摈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三)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算法式和启发式。

(四)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一)问题的特征

(二)已有的知识经验

(三)定势与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问题解决是通过解决各个学科中的具体问题来体现的,这也意味着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理学》重点:问题解决概述.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4ac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