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知识串讲【5-8】

副标题: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知识串讲【5-8】

时间:2024-05-11 12:52: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自考# 导语】自学考试,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社会人员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


<a href='https://www.wddqw.com/c_86.html' target='_blank'>作文</a>3-600x400.jpg


【第一篇:遵守道德规范 涵养良好品德】

(一)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识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含义 P120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领会: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P121

  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③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二)遵守社会公德

  识记:1.公共生活的含义及特点 P122,123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

  公共生活的特点: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②交往对象的复杂性③活动方式的多样性④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2.公共秩序的含义 P123,124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3.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 P124,125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社会公德的特点:①基础性②全民性③相对稳定性

  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P125,126,127

  ①文明礼貌②助人为乐③爱护公物④保护环境⑤遵纪守法⑥文明上网

  领会:1.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P123,124

  ①公共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护共同利益,提高生活质量,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有序地生活.

  ②公共秩序的含义: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③公共秩序对于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a.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b.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c.有序的公共生活为人们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d.有序的公共生活体现出人们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高,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2.遵守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必然要求. P128

  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低准则,是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人必须自觉遵守.

  应用: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P128,129

  ①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②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③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三)遵守职业道德

  识记:1职业和职业道德的含义 P131,P133,134

  职业的含义:是人们靠劳动以维持生活的一种社会性的位置.简单说职业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

  职业道德的含义: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P135,136,137

  ①爱岗敬业②诚实守信③办事公道④服务群众⑤奉献社会

  领会:1.在社会生活中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P138,139

  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④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2.如何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P139,140

  ①努力学习,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②努力塑造优良的职业品质.

  ③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

  应用:在职业生活中提高道德素质,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P135,136,137. P139,140

  ①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识记2)

  ②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领会2)

  (四)遵守家庭美德

  识记:1.爱情的含义 P142

  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

  2.恋爱的道德要求 P144,145

  ①真诚负责②平等互尊③文明相爱

  3.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P148,149,150

  ①尊老爱幼②男女平等③夫妻和睦④勤俭持家⑤邻里团结

  领会:1.爱情的本质特征 P142,143

  爱情的本质:是基于一定自然基础之上,并受制于社会物质和文化因素的互相爱慕、担当责任的精神.

  爱情的特征:

  ①平等互爱性

  ②专一排他性

  ③强烈持久性

  ④纯洁严肃性

  2.遵守恋爱婚姻家庭美德要求的重要性. P150,151,152

  ①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个体人生的重要意义

  a. 增进人生幸福.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美满温馨的幸福家庭,创造和睦的邻里生活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

  b. 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加强家庭美德修养,认真严肃地对待两性关系,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净化美化心灵,提升人生境界,增进人生价值.

  ②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a.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稳定和谐的幸福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b.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应用:在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自觉遵守恋爱婚姻家庭美德要求 P148,149,150, P150,151,152

  ①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②遵守恋爱婚姻家庭美德要求的重要性.

  (五)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

  识记:1个人品德的含义 P154

  个人品德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

  2.个人品德的形成 P156,157

  个人品德的形成发展,根源于社会.

  ①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

  ②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

  ③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

  3.道德修养的含义 P160

  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动.

  4.省察克治的含义 P162

  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坚决克服和整治掉所发现的不良念头和习惯.

  5.慎独的含义 P163

  慎独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领会:1.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 P159,160

  ①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②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2.道德修养的途径 P161,162,163

  ①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

  ②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③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应用: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P159,160.P161,162,163

  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 (领会1)

  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领会2)

  ①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择善而从

  a. 学思明理

  b. 择善而从

  c. 学习榜样

  ②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a. 知行统一

  b. 积善成德

  ③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a. 省察克治

  b. 陶冶情操

  c. 慎独自律

【第二篇: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一)依法治国的内容及与其相关概念的关系

  识记:1.依法治国的概念 P166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 P16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领会: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P167,168

  ①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③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

  2.树立法律权威的要求 P168

  ①首先要确立宪法和法律是人们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

  ②其次要维护 法制的稳定、统一和尊严.

  ③最后,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应用:1.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P168,169

  ①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

  ②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属于不同范畴.德治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法治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

  ③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P170,171

  这三者的关系,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所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法治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识记:1.法治与法制的异同 P171,172

  法制是国家的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实现”法治”的前提.“法治”就是在人民民主基础上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

  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 P17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对于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与反映.

  领会:1.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P172

  ①“法治”强调把社会关系纳入法律的轨道,用带有权威性、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来治理社会,强调法律的权威及其规范作用.而”人治”则强调个人的威望、智慧及其解决具体问题的作用.

  ②从主体上看,法治是众人之治(民主政治),人治是一人(或几人)之治(君主专 制或贵族统治).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P173,174

  ①反映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③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④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⑤从中国国情出发

  ⑥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应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P174,175,176

  ①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②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③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④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⑤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三)法律思维方式的内容

  识记:1法律思维 P178,179

  法律思维,是按照法的原理、法律思维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稳定的习惯和思想取向.

  2.法律程序 P180

  法律程序是人们进行法律行为所必须遵循或履行的法定的时间或空间上的步骤和形式,是实现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合法方式和必要条件.

  领会:1.证据的概念与特征 P180

  证据,就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按键真实情况的事实.

  基于证据的客观属性和法律属性,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2.法律程序的价值 P180,181

  ①法律程序作为实现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合法方式与必要条件,对于维护实体正义具有积极意义.

  ②公正的法律程序(通过抑制、分工、间隔等功能设计对权利进行有效制约,克服执法、司法的随意性)保证法律运作的结果客观公正.

  ③公正的程序本身也体现了正义.让当事人参与法律运作的过程,体现了对当事人的尊重,使其更易认可法律运作的结果.

  应用: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内容 P179,180,181

  ①权利义务相统一.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②重证据.在诉讼程序中是凭借证据来认定相应的事实,并以此作为适用法律的根据.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③讲程序.法律程序的含义及价值.(识记2和领会2)

  (四)国家安全及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识记:1.国家安全的概念 P181

  国家安全,一般是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国体和政体的稳固、国家的统治机能与作用、涉及国家和全体人民的重大利益不受威胁、侵害和破坏.

  2.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内容 P181

  ①政治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保持稳定,不受国内为敌对势力的破坏和*.

  ②国防安全.是国家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安全,不受外来军事威胁或侵犯.

  传统的国家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领会:全新国家安全观的内容 P182

  除了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应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内容.

  应用: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P182

  ① 机关、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人员进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动员组织本单位的人员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② 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

  ③ 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想国家安全机关和公安机关及时报告

  ④ 遇到查,公民有如实提供情况的义务

  ⑤ 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⑥ 不得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⑦ 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等.

【第三篇: 学好法学基础理论】

(一)法的概念和作用

  识记:法的概念、法律规范的概念 P184,P187

  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体系.

  法律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领会:法体现国家意志,法调整社会关系,法的内容受物质条件制约 P184,185

  ① 国家制定(成文法和判例法)或认可(习惯法)是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法体现国家意志还表现在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②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③ 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物质基础)决定的社会规范.

  应用:法的社会作用和规范作用 P186,187

  ①法的社会作用:法所具有的维护有利于并适合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包括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

  ②法的规范作用反映了法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和制裁作用.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体系

  识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 P193,194,195

  ①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具有阶级性和人民性.

  ②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反映,具有先进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的是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利益,这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规律是一致的,尊重和反映了客观规律)和科学性(体现在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

  ③ 体现在政治建设方面,经济建设方面,文化建设方面和社会建设方面.

  领会:法律体系的构成 P197,198

  我国法律体系由具有内在联系的法律部门组成,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①实体法:

  a. 宪法和其他与宪法相关的法律。

  b.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c. 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d. 民商法.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e.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②程序法:是规定保障权利和义务实现的程序方面的法律规范.

  应用: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 同领会 P197,198
  (三)法律运行

  识记:法律实施和法律适用 P202

  法律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贯彻和实现的活动.

  法律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

  领会:规范性文件的完善方式、法律的遵守 P201,202. P204,205,206

  ①规范性文件的完善方式:

  a. 法律解释.

  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不同分为正式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和行政解释(行政机关的解释和地方行政机关的解释))和非正式解释.

  b. 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目的是删除过时的法律、适用各种类别的系统性法律文件.

  c. 法律汇编.将规范性文件按照一定的目的或标准作出的系统排列,汇编成册的活动.不属于国家立法活动.

  d. 法律编篡.对散见于不同规范性文件中的属于某一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属于国家立法活动.

  ②法律的遵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a. 合法行为的保护.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行为符合法律所保护的利益;行为主体与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相符合;只有从事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和法律原则,才产生法律效果.

  b. 违法行为的制裁:

  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

  法律责任(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

  法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

  应用: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 P205

  有过错才承担责任,无过错不承担责任.

  ① 过错责任原则:承担法律责任要求行为人必须在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及其所造成的损害有过错.依据是行为侵害结果的预测可能性和计算可能性.

  ② 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范围限定于工厂事故和产品致损等案件.减轻了受害人证明致害人过错的举证责任,加重致害人责任负担.

【第四篇:熟悉我国基本法律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原则、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识记:1.宪法的特征、基本原则 P209,210 P210,211

  宪法的特征: ①宪法的内容不同于一般法律

  ②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准则,宪法具有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宪法的基本原则: ①人民主权原则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③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⑤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2.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P217,218,219

  公民的基本权利:指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①平等权

  ②政治权利和自由

  ③宗教信仰自由

  ④公民的人身自由

  ⑤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⑥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⑦特定人的权利

  公民的基本义务:指公民依照宪法应当履行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责任.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保守国家秘密

  ④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⑤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⑥依法纳税

  领会: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 P211,212,213,214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它居于中国政治制度多层次结构中的核心,决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政治上,各个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在共产党领导下,民主党派与共产党的关系是一种政治上密切合作的关系.基本思想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应用:深刻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正确分析和判断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树立和培养宪法意识. P209,211,212,213,214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一系列基本制度,具有重大权威性和法律效力,是一切组织和个人活动的根本准则.

  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规定的关于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制度的总称就是国家制度.包含国体和政体.

  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宪法还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识记:行政法、经济法、民商法、知识产权法和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P222 P231,232 P235,236 P235,236 P240,241 P241,242,243,244

  行政法: ①概念: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②基本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程序正当原则.

  经济法: ①概念:是调整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②基本原则: a.保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原则

  b.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

  c.权、责、利统一原则

  d.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原则

  e.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民商法: ①概念: 民商法是民法和商法的简称.

  a.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b. 商法调整的对象是商事关系,商事关系是特殊的民事关系,因此商法可称为民法的特别法.

  ②基本原则:

  a. 民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守信原则,禁止权力滥用原则.

  b. 商法的基本原则: 海商、票据、公司、证券、保险等法律制度.重点是海商法和票据法.

  知识产权法: ①概念: 是指调整在创造、使用、转让和保护智力成果或工商业标志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②基本原则:著作权法、专利权法、商标权法等

  刑法: ①概念: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②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领会:1.行政行为 P223

  行政行为 ①概念是行政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对行政相对人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

  ②内容:a.确定力b.拘束力c.执行力

  ③分类: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羁束行为和自由裁量行为、要式行为和非要式行为等.

  2.经济法主体 P232,233

  ①概念: 依据法律规定的经济权限,参加或能够参加经济法律关系的社会主体.

  ②类型: a.国家b.国家机关c.社会组织d.经济组织的内部组织e.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济户和自然人.

  3.民事权利法律制度 P237,238

  ①财产权: 物权、债权、继承权等

  ②人身权: a.人格权(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

  b.身份权(自然人的亲权、配偶权、荣誉权和法人的荣誉权等).

  4.犯罪构成要件 P244

  ①犯罪客体

  ②犯罪客观方面

  ③犯罪主体

  ④犯罪主观方面

  5.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的概念 P242,243

  著作权的概念: 是著作权人对其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专利权的概念: 是指国家专利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发明人、设计人或其所属单位对其发明创造在一定范围内依法享有的独占权利.

  商标权的概念: 是商标所有人依法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的专有权力.

  应用:了解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P191,192 P217,218,219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就是指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权利是法律允许主体为满足自己的利益或者社会利益而采取的为法律所保障的手段.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主体按照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从事一定行为或不从事一定行为的约束手段.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紧密相联,不可分割,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指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①平等权

  ②政治权利和自由

  ③宗教信仰自由

  ④公民的人身自由

  ⑤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⑥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⑦特定人的权利

  公民的基本义务:指公民依照宪法应当履行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责任.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保守国家秘密

  ④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⑤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⑥依法纳税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体系、诉讼程序、管辖

  识记: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仲裁法基本原则 P246,248,249,253

  行政诉讼法的概念: 是规定人民法院和当事人在行政诉讼活动中所应遵循的程序制度的总称.

  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人民法院与诉讼参与人各种民事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仲裁法基本原则: ①自愿原则②公平原则③独立原则④一裁终局原则

  领会:1.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行政诉讼程序 P246,247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是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即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受理、审判一定范围行政案件的权限.

  行政诉讼程序:①起诉与受理②第一审程序③第二审程序④审判监督程序⑤诉讼执行程序

  2.民事诉讼主体、受案范围、民事诉讼程序 P248,249

  民事诉讼主体: 主要包括法院、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受案范围: 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程序:①审判程序:第一审判程序(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还有特殊程序)和第二审程序

  ②执行程序:是人民法院根据一方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采取法定措施,强制不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以及其他法律文书的程序.

  3.刑事诉讼中的管辖、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刑事诉讼程序 P250,251,252

  刑事诉讼管辖:包括立案管辖(职能管辖或部门管辖)和审判管辖

  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刑事拘留)、逮捕.

  刑事诉讼程序: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刑事审判(包括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等),刑事诉讼的执行程序.

  应用: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程序,增强法律应用意识. P245-254

  程序法是保障实体法规定的主体的权利、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规范诉讼程序的法律.

  程序法是追求法律程序公正的重要体现,没有程序的公正,实体的权利和义务也不会得到公正的实现.

  程序法包括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刑事诉讼法律制度、我国的仲裁和调解法律制度.
  结束语

  识记:”四有”的含义.”四有”的内在联系. P257,258,259

  “四有”含义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四有”内在联系: 四个方面既有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主义公民素质的本质要求.

  ①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在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赋予的是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四有”的灵魂,规定着”四有”的性质和方向.

  ②有文化,在于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学有专长,同时努力扩宽知识面,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以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领会:”四有”新人要求的内涵. P258

  ① 有理想,就是要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② 有道德,就是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 有文化,就是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领.

  ④ 有纪律,要遵循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规范,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纪律和学校纪律.

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知识串讲【5-8】.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CLm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