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是教师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档大全网准备了九年级英语评课稿五篇,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9评课稿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孩子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的气氛,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发挥作用。”听完本堂课,我的感受就如同这句话,如浴春风!
在这次讲课环节中,我感受到上课老师那诙谐的语言、流利畅通的口语。让紧张的九年级学生享受了轻松、愉悦的一刻。无数的亮点让他的课赢得满堂的赞誉。以下是本人对于本堂课一些亮点的粗鄙看法:
亮点之一:俯首甘为孺子牛。Intruduce myself 是最为精彩的开场白,他以自己的名字“秋林”给以“forest in autumn”一个英文注解,尔后,他指着自己有些谢顶的脑袋说:“most leaves have fallen to the ground, so there is less leaves left here.”顿时,正襟危坐的各个学生都开心的笑了,他这种拿自己幽默的方式让学生放开来,这样的设计,这样轻松诙谐的开头,学生怎不自由的呼吸呢? 自主的喜欢上这个有个性的老师呢?
亮点之二: 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巧妙铺垫。在warm-up 这一环节中,老师先进行课前的口语热身,这种操练我见多了,无非是boys和girls 或team 1,team2,team3等这样的安排都是为了课中的操练方便。但是独具匠心的老师却赋予学生们新的代号boys:twenty, thirty, forty, fifty,sixty,……; girls: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sixteen……。起初,我理解为他这样做:一来区别-ty;-teen两个易混淆的词根;二来显得别具一格,可联系到他所要讲的When was it invented?这节课,我不禁暗自叫好。学生在接下来的句型回答中要用到年代,如1885、1927、1876等等这些数字,而数字却是中国学生阅读英文时较为拗口的表达,他做这样的铺垫、这样的精心设计,怎一个“妙”字了得?简直是天才的想法!
亮点之三:紧扣教材,却又不拘泥于教材,激发学生爱国情怀。这节课是要求谈论发明物的被发明时间,从而学习过去时态的被动表达方式,这个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大,而老师却能从人人皆知的中国四大发明入手,随着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图片的呈现,学生的求知欲,爱国情,自豪感,都被调动起来,而毕昇图片的呈现让学生很快掌握了三个关键的单词:invent, inventor和invention,接下来的句型操练就水到渠成,学生很好的进行了pairwork。
他的思路很活跃,不把自己的思维局限于书本上的几个发明物,拓展到了中国的历史,增添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词汇量,还有深刻的爱国教育。
亮点之四:设计有层次,准确到位。老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不仅兼顾到语法的呈现,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水平。在呈现发明物的时候,他由学生早熟悉的四大发明呈现,学会目标语言when was it invented? It was invented in......。之后,再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发明物,并告知他们发明的时间 。学生因为了解了更多的知识而更加有兴趣,从invent—Cailun invented the paper.-----Who was the paper invented by?过渡到inventeor, 最后又过渡到invention 很好地遵循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教师的主导地位作用明显,使学生愿意听、听得懂、有收获,学生的注意力不会分散。
亮点之五: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健康发展。新课程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老师的课上他坚持让每个学生都能张嘴说,给每个人同等的机会。如在句型操练时,他以波浪式的问答方式由最前排一直问到最后排。对于学生胆怯心理,他一直鼓励他们,和他们一起说,一起练;很有耐心的纠正错误的发音,及时的给以鼓励。学生的热情反响,正是他成功的表现。
亮点之六 :幽默诙谐的语言,运筹帷幄的驾驭。老师的个人智慧在本课的设计中的以充分的展示,这都源自于他扎实的基本功,备课充分,课堂驾驭能力很强。他能灵活的整合教材,注重启发性的教学,他不仅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他本人的幽默给学生的感染、会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之路更自信。他教单词calculator时,心细的一个音节一个音节的读,读后又让学生评判他的拼读是否正确,最后他又总结其他以-or结尾的单词:visitor, translator, actor……他传授的不仅仅是几个单词的总结,而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一种学习习惯。
如果,老师能在结合本课时 ,设计一些被动句的习题,将会更加完美。
九年级《dream》话题课评课稿
朱**老师的这节课是以dream为话题的九年级复习课。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想法:
1)朱老师语音优美,教态自然,极具亲和力。不过,美中不足的是future和of这两个词发音不准,仔细一听学生跟她读得都一样,可见老师发音严谨与否对学生影响很大,我们平时都得注意细节。
2)教学设计合理,难易适中,以一首跟梦想有关的英文歌导入,然后围绕dream复习单词,词组,短语,再接着连词成句,所有的句子也都围绕dream展开,环环相扣。后面几个环节分别探讨dream jobs, dream places, dream places 以及dream lives 为后面的写作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不过Pairwork 环节课件设计上略显复杂,基础差的同学可能会觉得自己不会做,因此,建议把它简单化,不要那么多而杂。
3)教师课堂用语上有口误现象,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花点心思,平时刻意去关注下自己的课堂用语。
4)写作环节里包含How to make your dream come true? 不过这块内容前面并没有涉及到,因此建议在前面部分做好铺垫工作,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
5)在校对学生的作文时,朱老师自己读出学生的文章,这样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了,有些同学听懂都有困难更何况是订正,因此建议朱老师用投影仪把学生的作文呈现出来,这样更加直观,效果更好。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得还不错,值得我们学习。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不足之处还望指出,谢谢!
《What is life》评课稿
《What is life》评课稿
吴翠愉老师的教学设计是以2011年版的《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阅读课型特征明显,学习目标清晰,本堂课的亮点多多。
1. 吴翠愉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清晰到位,针对典型的叙述性篇章设计了5个学习任务,5个学习任务分别从词汇的拼读、词法的运用、文章结构的提取、文章内容的理解判断、到最后对文章内容进行复述层层展开,符合《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九年级阅读技能提出的能力要求,设计的任务由浅入深、梯度明显,主线清晰。
2. 导入部分:由诗歌导入,既新颖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集体朗读氛围良好,内容朗朗上口,学生能被轻松自然地带进话题的学习。继而设计三个问题What is life to a baby\a student\ your grandparents? 并配图提供充分语境引导学生联想相关的单词,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原有知识,同时还带出innocent, beam, wrinkle等生词,避免了直接教授生词的生硬做法,而且学生对单词的印象更加深刻。(不过为了加深印象,我认为在教授新词部分可以花一两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拼读,之后每组派代表朗读,其他学生倾听、模仿并评价)
3. pre-reading部分也是由图片引入,(老师特别注重先引起学生的注意,再进行任务提醒)。
读前任务从who, how old, what, why入手,学生通过略读文本能快速找到答案,老师通过巧妙引导学生思考这五个问题,旨在灌输学生记叙文的5大要素,掌握了这几个要素,那文章的main idea也呼之欲出。
4. While-reading设计了一个排序的任务,这是一个细读的环节,需要学生读懂文章内容,该任务的设计能使学生对故事的发展了解得更像清晰,该题也与中考题型接轨。教师揭晓答案之后让学生思考了一个问题,In what order does the author organize the article? 这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该问题的设计点出了记叙文典型的文本特征,就是以时间发展顺序展开故事。以后学生遇到相类似的文本和题型就能信手拈来。
5. 精读环节设置了T or F的任务,这不但是细节理解题,学生还需要调动词法、句法等相关知识读懂关于文章内容的陈述。在这个任务中的第三小题,I enjoyed talking with Rose so much that once we began to talk, we wouldn’t stop. 与文本中的Every day for the next three months, we would leave class together and talk nonstop. 进行了巧妙的切换。吴老师智慧过人,既考察了学生对一些指代词I\we的切换的关注,以及非显性信息wouldn’t stop\non-stop的信息转换,顺带还引出了nonstop的构词法。
6. 复述部分也引导学生通过时间关键词进行信息复述,再次巩固了对篇章的理解和故事发展脉络的把握,同时也作为语言输出的完美收官。
7. 这篇文章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优美、温暖的故事,当中透露出Rose对知识的渴求,对自己年龄的淡漠,给了Life一个特别而又有意义的解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Rose所持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肯定和钦佩。而在本堂课中对文本的写作意图以及作者的态度涉及得较少,略缺情感的升华,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