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选调生申论考试参考范文汇编 篇一
学礼能够唤醒公民意识自觉。公民是国家形象的代表,公民素质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但当国内频频出现低素质事件,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公共场所的不文明做法,都是对古老文明礼仪之邦的扣问及反思。追本溯源,不仅是因为当前教育的急功近利,忽视了教育的灵魂和本质,不注重内在精神和价值。同时媒体歪曲事实,煽风点火,也助长了不良之风,不利于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文化是潜移默化形成的,也只有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才能提升文明素养。唯有加强文化修养教育,传播主流价值观,才能提升民族素质。
学礼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以文明礼仪之邦自居,礼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孔融三岁学礼,为世人称赞,收益终生,而生活中也存在学历高,不懂礼仪的人,那他也是对社会无用之人。但是令人深思的是,父慈子孝蜕变成金钱性的赡养,邻里和睦演化成老死不相往来,尊师爱生演化成合同式的知识供给,这都体现了文明礼仪的丧失,民族精神的缺乏。唯有深挖中国传统文明礼仪的精华,结合现代文明特点进行弘扬,传承民族精神。
学礼能够展现大国形象。文明礼仪作为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文明礼仪彰显着一种大国气度。中华民族“和为贵”的思想,不仅避免了不必要的战乱,也为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明洪武年间,郑和到达非洲并没有树立旗帜,标榜主权,而是体现拒绝侵略,传递友好的大国气度。加强文明礼仪建设,有利于树立大国意识,展现大国风采,较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也是说明不学礼,无以立的道理。文明礼仪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依靠加强公民文化修养教育、媒体传递主流价值观,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就不仅能实现提高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较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2.2023年选调生申论考试参考范文汇编 篇二
走社会化运作之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体制创新。当下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和操作者,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然这种政府主导的运作模式,禁锢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进程。实际上,在公共文化服务进程中,政府不一定非要是生产者,也可以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不一定要是直接操作者,也可以是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的监管者;因而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我们需积极推动运作体制的创新,引入市场、社会运作机制,这是对公共服务体制的破冰尝试,这也有利于为公共文化服务引入人才,从而让更多的创意管理理念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之中。
坚持问需于民,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的低利用率现象根源在于活动设施和活动内容过于陈旧,与当下各种新兴商业文化场所相比,明显吸引力不够,甚至随着时代的诉求变化,许多文化宫逐渐备扭曲的定位为辅导培训中心,“第二课堂”的印象深入人心。究其根源在于文化服务内容没有适时跟上群众与时俱进的发展需求。因而,在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时候,应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多种方式问需于民,以群众的文化需求定位为文化服务的工作目标,从而让公共文化服务能活起来,凸显出文化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运用好新兴媒体,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创新。传统的文化传播途径大多以报纸、杂志、书籍等方式来进行公共文化内容的传播,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普及,新媒体正在逐渐掌握和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了文化传播的主力军,并日益进入生活的各个层面,面对这样的时代潮流,如何有效利用从而达到转劣势为优势的目标,是我们应认真考虑并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我们应积极将电子信息技术引入传统公共文化服务之中,利用好各类微型媒介平台,从而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找到新时代新的立足点。
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在改革发展进程风起云涌的当下,顺应改革时势潮流,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从体制、内容、方式上大胆破旧、定立新方,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夯实精神根基,奠定文化基础。
3.2023年选调生申论考试参考范文汇编 篇三
既然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拦路虎”,就必须寻根问底,对症下药。由于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所导致的社会纠纷与矛盾不断上演,群体性事件不断频发,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此,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每届领导干部都已将环境问题置于政府重要工作议程,采取诸多强硬措施、制定多套政策方针,但是治理效果总是昙花一现。把诊问脉,环境问题的症结究竟在何处?过去,政府在治污上习惯于传统管制方式:打压、查封、停产整顿,让企业在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之间进退两难。因此,环境问题的痼疾在于固守成规,在于因循守旧,亟需用制度创新为环境问题找到解决之道。
用制度创新之药消除环境“肿瘤”。环境问题不仅关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更关系子孙后代福祉、民族未来。环境问题的解决不可重蹈覆辙,沿用传统治污思维,而是应该在制度上大力创新,用创新之药消除环境“肿瘤”。陕西省探索出治污新制度,即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利用大数据平台建设,全方位收集污染源和污染指数,将企业排污情况纳入企业信用评价考核。在信用社会的当今,这一制度对企业形成有效外在约束,倒逼企业转型升级,铁腕治污。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民生需要直面的关键之处。尽管生态环境的保护日渐佳境,但环境问题是无远弗届的思考,在制度创新之路上环保事业的探索还任重而道远。保护环境不仅是当代人的责任,更是千秋万代的工程,唯有如此,才能让蓝天白云不再成为奢望。
正在阅读:
2023年选调生申论考试参考范文汇编03-09
忆中秋作文02-01
高考升学宴主持词开场白范文08-26
美的公司制冷技术实习报告03-31
2018湖北武汉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告【1521人】04-19
2017年河南洛阳医师综合笔试缴费时间【7月15日—8月15日】01-22
2017年小升初数学必会应用题(二十七)11-12
2020年黑龙江伊春中考政策解读12-09
难忘的十岁成长礼作文350字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