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 导语】课文《粽子》介绍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以及习俗的由来。第一节点明了每年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第二到四节分别从形状、颜色、味道三方面具体地描写了粽子。第五节是过渡节,引出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是因为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第六节简要介绍了屈原的生以及人们怀念他、崇敬他,并以粽子祭奠他。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粽子》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你知道它包含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吗?
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儿都喜欢吃。
粽子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不仅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人们怀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每年端午节,大家把粽子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
1、认识生字12个。
2、积累10个词语和1句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课文按要求划句子并抄写。
5、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体会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读课文按要求划句子并抄写。
教学难点:
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体会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预习和积累:
预习:熟读课文,并了解内容。
积累:积累10个词语和1句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猜谜: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
2、出示谜底:粽子
学生字:粽
(1)出示实物,问:什么时候吃粽子?
(2)出示: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指导读句子。
(3)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习俗。
3、出示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5节。
(1)指名读,思考: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的原因。
学习生字:惹、屈
(2)师生配合读第5节。
2、学习2-4小节。
(1)指名3人各读一小节,其余学生用“——”划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
(2)出示相关句子并指导朗读。
学习生字:糯、暑、胃
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
3、学习第6小节:
(1)介绍屈原:战国时代,有一个很爱国的诗人,名叫屈原,他因为不忍心看到他的国家被别人占领,于是便跳下江河里自 杀死了。爱护他的人为了不让他的尸体被鱼虾吃掉,便将煮熟的米饭用叶子包起来,然后丢进江水中喂那些鱼虾。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习俗了。
(2)学习生字:政、予、采、沦、崇、祭
(3)配乐齐读课文第6小节,思考: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4)出示句子:
人们怀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每年端午节,大家把粽子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
(5)指导朗读。
三、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
2、复习词语:
3、齐读课文。
四、拓展练习
1、读补充文章:中秋节吃芋头的传说
2、出示图片:你知道下面这些食品是什么节日吃的吗?
3、交流。
五、作业布置。
A:1、抄写字词。
2、写一写“吃的由来”。
B:1、抄写字词。
2、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吃的食品?选一个介绍给大家听
我班孩子大部分来自于农村,许多家长在厂里需要加班加点工作,没有时间监督督促孩子的学习。而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惰性的怂恿下,又缺乏家长正确的引导和监督,就出现了对老师布置的预习工作忽略不做的情况,课文篇幅较长,因此在课堂上我花大量时间让孩子们朗读。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读课文摘录词句”,本篇文章结构清晰,学生要圈划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词句并不难。由于描写粽子颜色的第三小节语言生动,我把这段作为朗读的重点指导段落。为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里,投入地朗读,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朗读的水平,我在朗读中设置了坡度。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出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独特之处。比如,通过“以词带句”,让学生先读好表示颜色的词,再来读描写粽子颜色的句子,读出它颜色的特别。粽子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我适时地出示了剥开的各种粽子的图片来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对语言文字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