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务员面试热点|2017年公务员面试热点:“篡改高考志愿”是“分数决定命运”的思想作祟

副标题:2017年公务员面试热点:“篡改高考志愿”是“分数决定命运”的思想作祟

时间:2023-08-29 12:35: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程免费试听】成公不等待!2017年省考课程 护航 备战 免费体验>>
北 京 天 津 上 海 河 北 山 西 内蒙古 辽 宁 吉 林
江 苏 浙 江 安 徽 福 建 江 西 山 东 河 南 湖 北
湖 南 广 东 广 西 海 南 重 庆 四 川 贵 州 云 南
陕 西 甘 肃 青 海 宁 夏 黑龙江 新 疆 西 藏 兵 团
2017年公务员面试热点:“篡改高考志愿”是“分数决定命运”的思想作祟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8月1日深夜,多位青岛胶州网友爆料,青岛胶州一中高三考生常升,今年报考陕西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但志愿竟然被人偷偷篡改,结果导致上不了大学。常升说,是自己的同班同学郭某偷改了他的志愿!(8月3日《华商报》)

山东胶州考生篡改同宿舍同学高考志愿事件有了新进展,被篡改志愿的考生常升近日收到陕西师范大学今年发出的全校“最后”一张本科录取通知书,常升和父亲相拥而泣。在奔向大学校园之前,常升要为篡改自己志愿的舍友郭同学写一份“谅解书”,希望可以让昔日同窗得到最轻的处罚(8月9日《北京晨报》)。

空面试热点解析

@京华时报敬一山:现实中,“分数至上”的高考制度,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残酷性,父母和家庭应该成为一种“润滑剂”,缓解各种有形无形的压力,让孩子能更理性地面对分数和高考,而不是进一步强化分数的魔力。很多高考生的悲剧背后,都有父母错误迷信“分数改变命运”的因素,这样的教训不能再被漠视。

此外,还值得反思的是高考录取制度。在依照分数集中录取的格局下,一名考生的分数或者志愿变动,的确会影响别的考生的名次和命运。就此而言,高考的秩序和公平似乎是非常脆弱的。如果能及早探索双向录取(考生可申请多所大学,大学再独立录取)等方案,或许能减少类似损人利己的事件。

当然,任何考试制度下,都难以杜绝投机取巧的事件,就个案而言,依法处理、依法追责仍是必要的。教育层面的反思,只是以此为契机,追求更健康、更公平的考试招生制度。法律的归法律,教育的归教育,是对篡改志愿事件的善后。

@检察日报:继郭某篡改同学高考志愿后,山东省单县一中高三学生陈某,也因篡改两名同学高考志愿,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虽说这两起高考志愿篡改案未必有因果联系,但如果不严惩犯罪者,提高犯罪成本,将来就可能发生更多的“高考志愿篡改案”,考生的利益和高考的尊严都将再次受到威胁。

换个角度看,假如因为郭某的犯罪导致常升无法上大学,常升还会给郭某写“谅解书”吗?常母还会希望郭某顺利上大学吗?估计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常升最终能够上大学,应该感谢警方的及时破案、省招办和陕西师大的“特事特办”以及舆情的关注和呼吁,而不能认为是“郭某犯罪不够严重”所致。

总而言之,常升及其家人对郭某的谅解,不能构成对郭某从轻处罚的充分条件。常升的“谅解书”也不应动摇法律对郭某的严惩。

@红网郑建钢:在今年的高考中出现了如此不光彩事件,谁是最应该反思的?

郭同学该反思。从事件的整个过程来看,郭同学做这件事,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该考虑的都考虑到了,可谓滴水不漏。可惜,聪明才智全用错了地方。越深思熟虑,产生的后果就越严重,对他人和自己的伤害就越大。郭同学的家长该反思。自己的儿子做了错事,错了就是错了,该道歉的道歉,该担责的担责。可惜,他们找种种借口一直耗着,全然不顾心急如焚的常升全家的心情。而最该反思的是,现行的应试教育,以及高考指挥棒下的唯分数马首是瞻的客观现实。在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分数越高,希望越大,哪怕只差0.5分,说不定就有几百甚至更多的人落在后面。就算相同的分数,只要语文(数学)、文综(理综)的分数比别人高,那也具有相当的优势,能够在填报志愿时抢得先机。这个时候,分数真的很重要,竞争真的很残酷。除了对高考分数的极端追求,许多人在考场以外还要使用种种极端手段为自己加分。据《新京报》披露,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利用职务之便,根据加分的不同,分别收取5万至80万的贿赂,降分200分录入人民大学。至于王娜娜事件、罗彩霞事件、高职院校抢生源篡改考生志愿事件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常升的志愿被篡改,不过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同样该反思的还有对学生教育的方法。每年的高考一结束,对高考状元的宣传铺天盖地,众星捧月般地宣扬状元所取得的成绩和骄人分数,甚至状元的学习笔记本都能卖出好价钱,而对于其他学习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缺少关照甚至无人过问。无形之中拉开了两者的距离,造成了后者的心理落差。道德层面的缺失和报复心态的畸形爆发,是常升志愿被篡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该反思的要认真反思,该改革的要痛下决心改革。否则,类似的事件还会出现。

@南方都市报金泽刚:就本案侵害他人的受教育权而言,郭某的行为无论是对受害人的精神,还是对当地教育管理秩序都造成了严重困扰,评价为“后果严重”或者“情节严重”并不为过。重点还要看郭某的行为方式。“无行为则无犯罪”,影响再大的案件如果行为不符合具体犯罪的特征也不能够定罪,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郭某的行为是通过计算机篡改了他人的高考志愿,其具体实施的行为实际上包括修改计算机上他人填报志愿的信息,以及此前先获取他人的准考证号码和进入密码等信息。

首先,就前者而言,对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这似乎符合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特征。然而,该罪立法保护的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这种安全主要包括客观储存数据的保密性和计算机功能的正常运行。郭某是因获悉了他人的密码等信息,而能够修改某个同学的高考志愿,并不是广大同学的高考志愿,这对于相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似乎不能造成多大的威胁。因此定这个罪不够准确。

再看后者。事实上,从该案相关老师的介绍来看,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细节,即受害人常某在报志愿的时候,是和比他分数低的同班同学郭某一起在体育老师家的电脑上报的名。如果他的准考证号码和密码泄露的话,很可能就是发生在这一个环节。如果确实如此,郭某就是非法获取了受害人填报志愿的密码等信息,并利用该信息篡改了其高考志愿。根据2009年刑法修正案的相关规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填报高考志愿的有关信息是不是公民个人信息的问题。根据2013年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的《关于依法惩处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的通知》指出,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公民的姓名、年龄、有效证件号码、婚姻状况、工作单位、学历、履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或者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数据资料。可见,公民个人信息的核心在于“识别公民个人身份或者涉及公民个人隐私”,故将本案受害者填报高考志愿的账号、密码等信息资料理解为公民个人信息显然不成问题,包括填报的高校也可能属于填报人的个人信息。

也许还是有人认为将本案定为非法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罪并没有“切中肯綮”,这涉及到法律中的罪名与生活中的罪行的区别问题。罪名是抽象和概括性的,而且有严格的构成条件,罪行却是犯罪的实际表现,所以表面直观,具体可见,不能发生一种罪行就制定一个罪名。因而,有的罪名能够直接表现罪行,如杀人罪,盗窃罪等,有的罪名只能体现罪行的实质所在,二者未必合一。

@新京报社论:应看到的是,面对屡屡发生的篡改志愿案件,教育部门也该全面提升填报志愿的安全级别,把篱笆扎紧。填报、修改高考志愿这么重要的事情,仅有准考证、密码等信息就能完成,这本就留下不小的隐患。对比起很多商业网站防范ID恶意登录的技术手段,就知道目前志愿报考系统安全系数相当低。

基于此,利用现在某些基本的防范技术很有必要。比如说,志愿改动后,能否对考生本人进行手机验证码,或是电子信箱验证?再比如,对于异常的IP地址登录,招生系统应有相应的预警机制。这些年来,考场防作弊的科技手段有了长足进步,防止志愿被篡改的技术手段也当跟上。

还值得一说的是,志愿被篡改事件频现,在对篡改者依法严惩的同时,也要完善对无辜受害者的救济机制,不能让他们平白无故承担极为沉重的损失,这是个现实问题。这包括:在篡改志愿恶例初现端倪或是有考生申诉时,教育招生系统、公安部门就该及时形成联动,展开协同调查,而不能是闹到网络上才有反应;而考生分数线达到,却因志愿被篡改而未被录取,有关方面也该在听证与事由公开的前提下,必要时开启补录补救的绿色通道。篡改高(中)考志愿行为,必须得到严惩。而让志愿没那么容易被篡改,更是眼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华图解析:近年来,高考志愿被篡改的事件时有发生,篡改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是某些民办高校因招生压力而恶意篡改考生志愿以吸纳生源;有的是因同学间产生矛盾或攀比而恶意篡改打压对方……无论是哪种形式,无疑都给当事考生带来难以挽回的权益损害,也给社会带来极大的恶劣影响。揆诸近年来频发的高考志愿被篡改事件,我们应当进行某种程度的社会反思。

就法律方面而言,本案郭某偷改他人志愿涉嫌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依法或应承担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伇的刑事责任。同时,应承担相关的民事侵权赔偿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电子信息时代,然而这给高考招生带来了便捷的同时,却也因某些原因隐藏了一定风险。所以说,有必要对高招志愿被篡改者构建制度性救济常规,给他们一个复议和追加录取的机会,从而避免千万考生担忧甚至恐惧于志愿被篡改,避免被篡改后高分考生无学可上的悲剧,某种程度上也抑制了不法者篡改别人志愿的蠢蠢欲动。因为徒劳,所以才不会冒险。

2017年公务员面试热点:“篡改高考志愿”是“分数决定命运”的思想作祟.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Owx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