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特殊教育:留守儿童的心里教育

副标题:特殊教育:留守儿童的心里教育

时间:2023-04-02 17:08: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中相当一部分由祖辈隔代抚养。相比临代抚养的儿童,隔代抚养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情绪情感心理、道德心理以及个性心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这种长期的隔代教育对幼儿造成的负面影响日渐显现。这是一个不客忽视和回避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家庭、学校、社会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兴利除弊,多管齐下;
  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一、 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当前我国留守儿童数量非常庞大,而且与日俱增。而留守幼儿(0~6岁)占全国留守儿童总数的41.58%,多达952.37万人。此次调查发现,留守幼儿不仅人数众多,而且隔代监护最为常见,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留守男童比例为37.38%,女童比例则更高一点为38.73%。在调查中发现,隔代教育的孩子中,近60%的幼儿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一是任性、自私、冷漠、忧郁多疑、缺乏热情和爱心,缺乏同情心,情感波动性大,逆反心理重,常有违纪现象;二是性格孤僻,多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事物反应敏感性强,合作意识差;三是不讲文明、礼貌,上进心差、道德品行较差;四是怕吃苦,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五是由于家庭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幼儿园、家庭无法沟通,缺勤率高,安全隐忧增加,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以我园“留守幼儿”为例,全园地处县城郊区留守儿童约占全园幼儿的80%;行为习惯等表现一般的约占60%;行为习惯不好的有约占20%;表现差,经常与同伴发生争执,有逆反心理的有约占5%。从调查结果来看,男孩的情况比女孩要糟糕得多。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孩子长期由祖辈照管,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由于隔代教育的主客体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使得监护者较多地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只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管束与引导。同时,祖辈在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即使明知不对,大多也是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总是认为“孩子还小”,“这个由他爸妈回来管”。导致孩子从小就变得“骄燥”二气严重,养成放任甚至放纵的性格特点。
  其次,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悬殊,“代差”明显;更由于当前农村祖辈一代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低,绝大多数是文盲、半文盲,因此,无论是体力还是智力都无法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养育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子女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更是力不从心。这种情况就等于没有监护。
  二、“留守幼儿”的教育对策
  我认为,农村“留守幼儿”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三位一体共同努力,作为年轻的父母要考虑到子女教育的重要性,不管工作、生活如何忙碌,不得已而将孩子托付给长辈,也要意识到其不利因素,尽努力加以消除,不能把孩子交给长辈就“万事大吉”。幼儿园的孩子是养成良好行为和初步智力开发的养成时期,更多的需要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引导。可有些父母由于在外地工作,长期远离他们的孩子是平常之事。幼儿园要更多地承担起外出务工家庭子女教育的责任,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爱。同时,幼儿园和监护人之间要畅通联络通道,通过开设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学习家庭教育文章等形式,帮助隔代家长更新教育观念,了解一些教育学、心理学常识,掌握科学教育方法,为教育好小辈打下一些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社会问题的外出务工家庭子女教育,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以共谋良策。
  农村“留守幼儿”需要平等、友善、关心、理解和尊重,作为教师应当采取措施使“留守幼儿”经常保持乐观、稳定、愉快、积极的情绪,让他们获得爱的鼓励,从而促进其在学校、家庭的学习和生活。为了做好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我觉得在留守幼儿”
  教育中可以做以下的有益尝试:
  一、 定期召开留守幼儿家长会,树立家长科学教育观念
  在农村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之中,由于家长的文化基础薄弱,教育观念淡薄。因此,重养不重教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又因为隔代教育,祖辈出于对孙辈的疼爱,要星星给星星,要月亮摘月亮。孩子的一切都由他们包办代替。因此,很多留守幼儿都形成了自私、任性或胆小怕事的性格。同时他们因为缺少家庭温暖而引起社会的重视。然而,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特殊,就只重视他们的身体健康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们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健康。为此,我们要转变观念,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理念,从而帮助家长树立科学和正确的育儿观,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农村留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 不定期开展亲子活动,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活动是儿童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有益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儿童会把在亲子活动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态度、方式、方法迁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基础,孩子才会对人作情感上的依附、产生安全感和信任别人。可现实是在农村留守幼儿的隔代教育中,祖辈们因为没有时间或不屑的缘故,而让孩子单独游戏,从没有或极少参与孩子的游戏。家长以物质关怀代替两代人日常的心灵沟通与交流的现象比较普遍,亲子关系由此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痕。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帮助家长和幼儿开展各种类型的亲子活动,有效地袮补家长和幼儿之间的裂痕,加强他们的情感交流。
  三、 经常开展“通信月”活动,架起亲子心灵的桥梁
  在农村,留守幼儿与父母的联系仅限于一般的电话联系,而且通常一两个月只联系一次,即使联系也是只关心生活冷暖,对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很少过问。更别说别的联系方法了。为此,我建议开展“通信月”活动,以书信交往为纽带,沟通留守幼儿与远方父母的情感联络;以竞赛为载体,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让父母放心"的行为教育。留守幼儿借助老师给在外务工的父母写一封信,汇报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表达对父母辛勤养育的感恩之情,从而加强孩子们与在外打工父母的亲情交流和心灵沟通,化解远方父母对留守孩子的担心和忧虑。此外,还可通过电话,电脑等通讯工具,来加强留守幼儿与父母的联系,让他们做到虽然不见面,仍可以心贴心。
  四、 开展“代理家长与留守幼儿结对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家庭温暖
  在农村,留守幼儿面临着成长的亲情失缺、家教失缺、安全失缺三大突出问题。为此,我认为充分发动社会力量,从社会中寻找代理家长,
  亲情失缺、家教失缺、安全失缺通过代理家长与幼儿结对活动
  一是向幼儿传递浓郁亲情。利用休息日和节日,有计划地组织留守幼儿回家、游玩等亲子联欢团聚活动,加强留守儿童与代理家长的沟通和联系。让留守幼儿享受浓厚的家庭氛围。
  二是优化家教环境。我建议所结对的代理家长应该多选择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文化素质较高,有爱心和责任心,因为他们都能担当起对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和指导工作。
  三是提供安全保障。每当农村农忙季节,当留守幼儿的父母或祖辈因为农忙而无暇顾及孩子时,代理家长就可以承担起幼儿的接送工作,限度的保障了幼儿的安全。
  通过以上这些办法,我相信可以在教育管理这些“留守幼儿”的问题上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单靠幼儿园的努力,力量毕竟有限,这个问题应引起全社会有识之士的重视。
  总之成功教育“留守幼儿”必须从小事做起,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引导幼儿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教育幼儿一个人生支点,这样才会让幼儿在自由和谐的生活中健康成长。

特殊教育:留守儿童的心里教育.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PMU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