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体赣派代表人物陈三立(散原)先生,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称。记得钱铺书在小说《围城》中,曾借董斜川之口,分析自唐代以来的代表诗人可用“陵谷山原”来概括。具体说来,有“三陵”(杜少陵、王广陵、梅宛陵);“二谷’(李昌谷、黄山谷);“四山”(李义山、王半山、陈后山、元遗山);可是只有“一原”,即清末民初的陈散原。虽然钱锤书用的是小说语言,但对陈三立还是予以很高的诗坛地位。而现实中,陈三立在当时的诗界也确实就是一位领军人物。民国时汪辟疆有一部《光宣诗坛点将录》,依水浒梁山排座次的方式,毫不含糊地将陈三立推上了第一把交椅,比作“及时雨宋江”,实乃同光体诗派之祭酒也。
不过,由于后来陈三立培养的两个儿子名气更大,以致我们现在说起陈三立,往往会说他是书画大师陈衡格(师曾)或史学大师陈寅格的父亲,至于他本身的才名,倒常常被遮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