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上册优秀教案

时间:2023-02-14 21:32: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二# 导语】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高二物理上册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6).jpg

1.高二物理上册优秀教案 篇一


  教学过程

  一、实验目的

  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3.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其初速度.

  二、实验原理

  1.利用追踪法逐点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

  2.建立坐标系,如果轨迹上各点的y坐标与_坐标间的关系具有y=a_2的形式(a是一个常量),则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三、实验器材

  斜槽、小球、方木板、铁架台、坐标纸、图钉、重垂线、三角板、铅笔、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

  1.安装调平

  将带有斜槽轨道的木板固定在实验桌上,其末端伸出桌面外,轨道末端切线水平,如图所示.

  2.建坐标系

  用图钉将坐标纸固定于竖直木板的左上角,把木板调整到竖直位置,使板面与小球的运动轨迹所在平面平行且靠近,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轨道末端)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O,O点即为坐标原点,用重垂线画出过坐标原点的竖直线,作为y轴,画出水平向右的_轴.

  3.确定球的位置

  将小球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滑下,小球从轨道末端射出,先用眼睛粗略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某一_值处的y值,然后让小球由同一位置自由滚下,在粗略确定的位置附近用铅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通过的位置,并在坐标纸上记下该点.用同样的方法确定轨迹上其他各点的位置.

  4.描点得轨迹

  取下坐标纸,将坐标纸上记下的一系列点,用平滑曲线连起来,即得到小球平抛运动轨迹.

  五、数据处理

  1.计算初速度

  在小球平抛运动轨迹上选取分布均匀的六个点——A、B、C、D、E、F,用刻度尺、三角板测出它们的坐标(_,y),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已知g值,利用公式y=2(1)gt2和_=v0t,求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最后算出v0的平均值.

  2.验证轨迹是抛物线

  抛物线的数学表达式为y=a_2,将某点(如B点)的坐标_、y代入上式求出常数a,再将其他点的坐标代入此关系式看看等式是否成立,若等式对各点的坐标近似都成立,则说明所描绘的曲线为抛物线.

  六、误差分析

  1.斜槽末端没有调水平,小球离开斜槽后不做平抛运动.

  2.确定小球运动的位置时不准确.

  3.量取轨迹上各点坐标时不准确.

  七、注意事项

  1.实验中必须调整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检验是否水平的方法是: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部分,将其向两边各轻轻拨动一次,看其是否会加速或减速运动).

  2.方木板必须处于竖直平面内,固定时要用重垂线检查坐标纸竖线是否竖直.

  3.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滚下.

  4.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出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

  5.小球开始滚下的位置高度要适中,以使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由坐标纸的左上角一直到达右下角为宜.

  6.在轨迹上选取离坐标原点O点较远的一些点来计算初速度.

2.高二物理上册优秀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

  (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

  (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2.掌握功的计算:

  (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进行有关计算。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三、教具

  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功的概念

  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谁对谁做功?然后做如下总结并板书:

  (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块沿拉力方向在讲桌上滑动一段距离,并将示意图画到黑板上,与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拉力F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否对滑块做了功?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

  (2)在物理学中,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公式

  就图1提出: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s这个过程中,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如何计算?由同学回答出如下计算公式:W=Fs。就此再进一步提问:如果细绳斜向上拉滑块,这种情况下滑块沿F方向的位移是多少?与同学一起分析并得出这一位移为scos。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

  W=Fscos

  再根据公式W=Fs做启发式提问:按此公式考虑,只要F与s在同一直线上,乘起来就可以求得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在图2中,我们是将位移分解到F的方向上,如果我们将力F分解到物体位移s的方向上,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至此在图2中将F分解到s的方向上得到这个分力为Fcos,再与s相乘,结果仍然是W=Fscos。就此指出,计算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与力F的大小、物体位移s的大小及F和s二者方向之间的夹角有关,且此计算公式有普遍意义(对计算机械功而言)。至此作出如下板书:

  W=Fscos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接下来给出F=100N、s=5m、=37,与同学一起计算功W,得出W=400Nm。就此说明1Nm这个功的大小被规定为功的单位,为方便起见,取名为焦耳,符号为J,即1J=1Nm。最后明确板书为: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1J=1Nm

3.高二物理上册优秀教案 篇三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4.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4.高二物理上册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知道三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带电本质。

  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知道什么是元电荷、比荷、电荷量、静电感应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物理学螺旋式递进的学习方法。

  由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物理学另一个丰富多彩,更有趣的殿堂,电和磁的世界。高中的电学知识大致可分为电场的电路,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电荷

  1.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摩擦起电──学生自学P2后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电荷守恒定律做铺垫。

  演示摩擦起电,用验电器检验是否带电,让学生分析使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过渡到接触起电。

  接触起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仔细观察从靠近到接触过程中还有哪些现象?──靠近未接触时箔片张开张开意味着箔片带电?看来还有其他方式使物体带电?其带电本质是什么?──设置悬念。

  自学P3第二段后,回答自由电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各自的运动特点。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再演示,靠近(不接触)后再远离,箔片又闭合,即不带电,有没有办法远离后箔片仍带电?

  提供器材,鼓励学生到时讲台演示。得出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

  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通过对三种起电方式本质的分析,让学生思考满足共同的规律是什么?得出电荷守恒定律。

  学生自学教材,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电荷量、元电荷、比荷的概念。

5.高二物理上册优秀教案 篇五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三相交变电流是如何产生的.了解三相交变电流是三个相同的交流电组成的.

  2、了解三相交变电流的图象,知道在图象中三个交变电流在时间上依次落后1/3周期.

  3、知道产生三相交变电流的三个线圈中的电动势的值和周期都相同,但它们不是同时达到值(或为零).

  4、了解三相四线制中相线(火线)、中性线、零线、相电压、线电压等概念.

  5、知道什么是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零线、火线、线电压及相电压.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将知识进行类比、迁移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学工具将物理规律建立成新模型

  3、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演绎思维能力.

  4、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我国的电力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三相交流电的对称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三相电流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应对它有一定的了解.但这里只对学生可能接触较多的知识做些介绍,而不涉及太多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三相交变电流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广泛,所以其基本常识应让每个学生了解.

  教法建议

  1、在介绍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时,除课本中提供的插图外,教师可以再找一些图片或模型,使学生明白,三个相同的线圈同时在同一磁场中转动,产生三相交变电流,它们依次落后1/3周期.三相交变电流就是三个相同的交变电流,它们具有相同的值、周期、频率.每一个交变电流是一个单相电.

  2、要让学生知道,三个线圈相互独立,每一个都可以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电源单独供电.由于三个线圈平面依次相差120°角.它们达到值(或零)的时间就依次相差1/3周期.用挂图配合三相电机的模型演示,效果很好.

  让三个线圈通过星形连接或三角形连接后对外供电,一方面比用三个交变电流单独供电大大节省了线路的材料,另一方面,可同时提供两种不同电压值的交变电流.教师应组织学生观察生活实际中的交变电流的连接方式,理解课本中所介绍的三相电的连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QTE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