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2020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副标题:2020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时间:2021-10-15 07:59: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资格证# 导语】备考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体验。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一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一点点。©文档大全网为您提供了“2020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文档大全网!




【篇一】2020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1.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所以要知道什么是想象,我们得先知道表象的概念,表象是事物不在前面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因此想象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分类

  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做题关键: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

  例子:①白日梦;②庄周梦蝶。

  (2)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想象的内容和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做题关键:有目的性,自觉进行。

  ①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做题关键:有提示。

  例子:①读者阅读《西游记》,头脑中呈现关于西游记的人物形象。(读者通过书中言语的描述,形成事物的形象,这属于再造想象)。

  ②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做题关键:无提示,独立创造。

  例子:①作者编写《西游记》,头脑中呈现关于西游记的人物形象。(作者独立创造出书中的人物形象,这属于创造想象)。

  【易错纠正】

  再造想象VS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强调有外在提示;创造想象强调独立创造。

  ③幻想

  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不立即体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而带有向往的性质,是人们寄托的东西。

  当人们依据事物发生的客观规律来想象时,这种想象叫理想。

  当人们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因而是不能实现的想象,这种想象是空想。

  【易错纠正】

  理想VS空想

  符合客观依据,能实现的是理想;违背客观依据,不能实现的是空想,如:水中捞月。

【篇二】2020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是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理论,他借助迷箱实验得出了一系列的理论,首先,他区分了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他认为应答性行为是先出现刺激后出现行为,是低级、被动的,操作性行为是先出现行为后出现强化,是积极主动的行为,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中的狗进食实验就是应答性行为,而斯金纳的迷箱实验中老鼠的行为则是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的重点和核心考点就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斯金纳根据实验结果,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呈现愉快刺激,使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比如,小红拾金不昧受到表扬,使拾金不昧的行为增加。负强化使撤销厌恶刺激,使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比如,小红拾金不昧,老师撤销了对她迟到的惩罚,使拾金不昧的行为发生频率增加。斯金纳将惩罚也分为正惩罚和负惩罚。正惩罚是呈现厌恶刺激,使行为发生的频率减少,比如,迟到罚站在门外。负惩罚是撤销愉快刺激,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比如,上课看小说,下课不能出去玩,这就是负惩罚。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中还有一个概念:消退,指不给予任何强化,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比如,学生上课做鬼脸,学生和老师都不予理睬,最终做鬼脸的行为减少。这些就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复习备课时只要借助例子进行理解就能更好的应对考试,不过,要提醒考生的是要注意增加或减少的行为主体是谁,即在判断是强化或者惩罚时,先看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是强化,减少的是惩罚和消退。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教师资格考试中的其他考点还有普雷马克原理,普雷马克原理是指用高频的动作强化低频的动作,比如,先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看电视是高频动作,写作业是低频动作,写完作业后给予一个高频动作强化,相当于正强化。

【篇三】2020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间接性规律)

  直接经验指的是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

  直接经验为学生提供实践依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间接经验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学生主要通过教材获得知识。教学过程中需要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基础。

  1.俗语及名言

  1)陶行知:接枝如接知

  2)毛泽东: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只是都是间接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和外域的知识。

  3)卢梭:世界以外无书籍,事实以外无教材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牛顿:假如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远一些,那是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2.有关理论

  1)强调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关系的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根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提出了直观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3)赫尔巴特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与杜威经验中心、活动中心的对立

  4)杜威:从做中学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熟练到可以运用就能转化为能力;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一般能力(即智力)的发展能够提高知识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掌握知识。

  1.俗语及名言

  1)无知必无能,高分也低能(剪刀差)。

  2)列宁: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2.有关理论

  1)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争论

  (三)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组织和引导,教学需要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共同作用。

  1.俗语及名言

  1)王夫之:学以学夫所教,而学必非教,教以教人之学,而教必非学。

  (学生所学习的东西就是教师所传授的东西,但学习的过程不等于传授的过程;所说教授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但传授过程不等于学习过程)

  2)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3)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为了学生的学。

  4)教师是舵手,学生是船

  2.有关理论

  1)赫尔巴特教师中心及杜威学生中心;

  2)启发性教学原则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育过程中的知情意统一规律;教育性教学规律)

  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具备了基本的道德认识和判断能力,才能促进品德的良好发展;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如坚强的道德意志力可以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

  1.俗语及名言

  1)赫尔巴特: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2)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

  (君子要把至诚的德行放在最尊贵的地位,把“问”和“学”作为修养的基本途径)

  2.有关理论

  科学性与教育性(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2020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Rt8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