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 导语】©文档大全网准备了《2017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行为层面的基本理念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爱国、民主、自由、平等
2.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
A.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
B.和平、繁荣、共享、发展、文明之路
C.和平、发展、开放、创新、富强之路
D.和平、繁荣、共享、发展、富强之路
3.《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
B.职业教育
C.义务教育
D.民办教育
4.教师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进行学术交流,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赋予教师的()。
A.教育教学权
B.民主管理权
C.科学研究权
D.参加培训权
5.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是()。
A.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B.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C.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D.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6.“人过四十不学艺”的说法违背了()。
A.民主教育的思想
B.终身教育的思想
C.生活教育的思想
D.多元教育的思想
7.“良好的教育目的能使人付出为达到该目的所需的力量”说明教育目的具有()。
A.激励作用
B.评价作用
C.导向作用
D.聚合作用
8.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成熟水平等具有不均衡性,所以教育应该()。
A.因材施教
B.抓住关键期
C.分阶段实施
D.扬长避短
9.学生的模仿性和向师性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特点具有()。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0.“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的教学规律是()。
A.发展性规律
B.间接性规律
C.双边性规律
D.教育性规律
11.当某学生上课分心向窗外看时,教师采取的下列处理方式中最为恰当的是()。
A.迅速对其提问
B.用语言对其提醒
C.用目光注视该生
D.边讲课边走到该生旁对其暗示
12.“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儿”启示我们应该坚持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3.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学制
14.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B.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C.促进后进生转化
D.协同任课教师做好教学工作
15.春秋时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它们从课程类型来看是()。
A.广域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6~11岁儿童主要面 临的心理发展危机是()。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勤奋感对自卑感
C.主动感对内疚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7.教师对遇事总是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
B.坚持性
C.自制性
D.果断性
18.小明在语文学习中,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他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9.学生在阅读《西游记》时,大脑里呈现出孙悟空的形象属于()。
A.再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20.学生掌握乘法原理后,可以将其运用到许多问题情境中,这种迁移属于()。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特殊迁移
21.教师通过详细演算例题来帮助学生形成的心智技能阶段是()。
A.原型模仿
B.原型操作
C.原型定向
D.原型内化
22.班杜拉认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个体的努力程度
B.个体的成败经验
C.个体的学习动机
D.个体面 临的任务难度
23.小刚发现自己的观点和其他同学不一致时,也能坚持己见,其认知方式属于()。
A.集中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24.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教学过程中测验结果的解释就是()。
A.非正式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真实性评价
2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
A.全体学生
B.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C.有品行问题的学生
D.有学习困难的学生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记得是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因为昨晚校外辅导班下课太晚,早读铃声响过。我才走进教室。这时赵小明匆匆忙忙从我身后冲进来。我大声说:“赵小明,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从裤兜里拿出来,站好!”此时,我听到有同学嘀咕:“自己手不也是插裤兜里吗,自己不也是刚进教室吗。”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并陷入了沉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就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同学们板演后随手把粉笔往台上一扔,学生干部管理班级用教鞭敲击讲台,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
请运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该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27.赵老师是学校公认的好教师。在师范院校就读期间,为了成为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除了认真学习本专业各门课程,他还广泛涉猎了其他专业知识。在从事语文教学之后。他经常阅读中外名家名著。从教近10年来,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与科研水平。他还不断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等,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请从教育学角度分析赵老师的知识素养。
28.在一节数学课上,学习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之后,李老师让前后桌的每4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班级学生的座位是按照他们的身材高矮编排而成的)讨论“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李老师告知学生:“你们小组内部每个人不仅只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为你们小组同伴的学习负责。”学生立即讨论起来。
“晾衣架是三角形的。”
“我家空调下面的支架是三角形的。”
“我的风筝是三角形的。”
当学生讨论时,李老师适时地介入、引导,促使学生畅所欲言。
请运用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三、论述题(15分)
四、教学设计题(15分)
30.请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相关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教学材料:某版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编入《秋天的图画》一课,课文内容如下图所示。
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某乡村小学二年级(1)班的学生,班级人数为43人。
设计要求:
1.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为本节课设计一个课堂导入活动。
3.围绕“梨”字的学习,设计一个教学活动。
五、作文题(40分)
31.阅读下面的材料,选好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在一节科学课上,老师正拿着一只蚯蚓讲解相关知识,一位学生突然问蚯蚓是什么味道,老师抱歉地说不知道,因为从来没有尝过。这位学生接着问可不可以尝尝,老师说当然可以。学生又问尝了能否加分,老师告诉他当然能。于是,这位学生把蚯蚓洗干净尝了一口,并把蚯蚓的味道讲给大家听,引起同学们一片惊叹。老师表扬了这位学生,并给他“创造力表现”一项上加了10分。后来,这位学生成了的生物学家。
2017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答案】A。解析: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7年5月14日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3.【答案】C。解析:《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20年,高水乎、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4.【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题干描述的是教师的科学研究权。
5.【答案】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它贯穿于教育劳动始终,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道德标准。
6.【答案】B。解析: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终身性是终身教育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人过四十不学艺”的说法跟终身教育的思想相违背。
7.【答案】A。解析:目的反映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人们在一起共同活动的基础。因此,共同的教育目的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题干说明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
8.【答案】B。解析: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互补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的效果。
9.【答案】C。解析: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学生的模仿性和向师性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特点具有示范性。
10.【答案】D。解析:赫尔巴特早在19世纪便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以后一直成为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教育性教学”指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其主要内容是教学和教育(道德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体现了教学过程具有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
11.【答案】D。解析:暗示干预是一种向分心的学生传递其行为不恰当的非言语暗示。这种暗示必须指向学生,它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恰当的,心思该回到学习任务上来了。当某学生上课分心向窗外看时,边讲课边走到该生旁边对其暗示可以既不打断课堂讲授,又达到提示的目的。
12.【答案】B。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的发展。“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儿”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13.【答案】A。解析: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近代学制,但未实施。1904年初,清政府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
14.【答案】B。解析: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15.【答案】D。解析: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也称分科课程。历分门别类设置课程由来已久,春秋时期的六艺就是学科课程。
16.【答案】B。解析: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6—11岁儿童主要面临的心理发展危机是勤奋感对自卑感。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希望通过自己勤奋的活动以获得成功,这一阶段属于学龄期,儿童依赖的重心已由家庭转向外部世界,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溯源于本阶段的勤奋感。儿童必须掌握重要的社会和学习技能。这一阶段的儿童经常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如果很勤奋,儿童就会获得社会和学习技能,从而感到很自信:不能获得这些技能会使儿童感到自卑。
17.【答案】D。解析:意志的自觉性是指是否对行动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尤其是认识到行动的社会意义,主动调节和支配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自觉性是意志的首要品质,贯穿于意志行动的始终,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意志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与坚持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顽固执拗和见异思迁。
18.【答案】B。解析:根据学习策略覆盖的成分,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概括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如重复、抄写、做记录等)、精细加工策略(如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等)、组织策略(如组块、选择要点、列提纲、画地图等)。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如设置目标、浏览、设疑等)、监控策略(如自我检查、集中注意、监控领会等)、调节策略(如调整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查、使用应试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如建立时间表)、学习环境管理(如寻找安静地方)、努力管理(如归因与努力)、其他人支持(如寻求教师帮助)。题干中小明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调节策略。
19.【答案】A。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题干中阅读时,大脑中呈现的形象属于再造想象。
20.【答案】C。解析: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可将迁移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如直角、钝角、锐角、平角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都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层次。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根据迁移内容不同,可将迁移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迁移到新情境中去。题干中的乘法原理属于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
21.【答案】C。解析: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通常指那些被模拟的自然现象或过程;原型操作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以获得完备的动觉映象。教师演算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操作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模拟过程,教师帮助学生形成了原型定向阶段。
22.【答案】B。解析: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有:个体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其中个体的成败经验对其自我效能信念的影响。一般来说,成功的学习经验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相反,失败的学习经验则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3.【答案】C。解析:具有场独立方式的学生,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具有场依存方式的学生,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小刚在自己观点与他人不一致时能坚持己见,其认知方式属于场独立型。
24.【答案】C。解析:按照评价功能的不同,可将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25.【答案】A。解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发展辅导为主要内容。
二、案例分析题
26.【参考答案】
该老师的做法并没有完全体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爱岗敬业,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对待工作高度认真负责。案例中的老师在校外辅导班上课,在早读铃声响过才走进教室,说明该老师没有做到爱岗敬业。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案例中的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良习惯,给学生造成不良的示范影响,没有做到为人师表。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关爱学生,这是师德的灵魂。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案例中老师发现学生迟到后,大声斥责学生,没有做到关爱学生。
(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教师崇尚终身学习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案例中的教师在发现自己的错误做法之后,进行了相应的自我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成长,体现了终身学习。
27.【参考答案】
(1)政治理论素养。案例中的赵老师能够成为学校公认的好老师,必定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2)学科专业素养。第一,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第二,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及该学科发展。第三,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案例中的赵老师在接受师范教育阶段,认真学习本专业的各门课程,经常阅读中外名著。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建立在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之上。案例中的赵老师广泛涉猎其他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内在。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案例中赵老师从教近10年来,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与科研水平,他不断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等。
(5)丰富的实践知识。案例中的赵老师从教以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28.【参考答案】
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讨论法。
(1)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案例中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会和运用知识。
(2)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启发引导学生;③做好讨论小结。案例中,李老师在讨论前让学生明确讨论的任务,既要对自己负责,又要对同伴的学生负责,调动起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在讨论过程中能适时地介入、引导,使学生畅所欲言.讨论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论述题
29.【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知识体系,其阐述的教与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规律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是其他教育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学习和研究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从根本上认识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和人才观等,成为真正懂教育的人。
(2)完善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加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这种职业对从业者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化程度有较高的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由多方面知识构成的,主要包括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学科知识(从事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实践知识(通过实践积累的经验知识)和条件知识(关于如何教和如何学的知识)。在这四类知识中,前三类是从事所有职业都应具备的,只有条件知识属于教师职业特殊要求的。而教育心理学知识则是条件知识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主要取决于知识结构的完整和合规律、合目的的教育实践能力.这两者都与个体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息息相关。
(3)认识教与学的特点,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教育效益。
教与学是以复杂的信息交互作用为特征的主体互动系统,处于这一系统中的师生都是信息加工和表达的主体,都有自身的特点和活动规律。因此,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只有遵循主体的心理变化规律,尤其是个体差异规律,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教与学的有效性。教育实践也一再表明,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只凭实践经验去认识教育对象的特征,难免受个人喜好和局部经验的影响,采取片面或不当的教育方式方法。而教育心理学则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系统的、认识教与学主体特点的理论和方法,教育工作者若懂得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就会明确有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方向。
四、教学设计题
30.【参考设计】
略
五、作文题
略
2017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