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的统治教案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27 02:37: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案# 导语】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的统治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2.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合作讨论法

  【学习方法】自主阅读,多媒体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资源】教材,导学搞,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他家境贫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时,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倒一座寺庙做和尚,元末农民起义后,他被迫投奔了起义军,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明朝。他是谁?(朱元璋)

  (以人物直接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一、明朝的建立

  1、学生阅读课本66第一段完成导学搞诱思第一部分明朝的建立。(多媒体出示元末农民起义示意图)学生根据课本66页归纳元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学生读教材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 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3、统一: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教师引导:在我国历,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学生讨论: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

  明朝建立之初,作为皇帝的朱元璋也有烦恼,他要怎样治理国家。他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所以他着手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他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阅读课本67页完成导学稿上诱思的第二部分朱元璋强化皇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多媒体出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归纳相关内容。

  (1)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朱元璋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洪武十三年发生了胡惟庸案,朱元璋以此废丞相,并立下祖训:不许立丞相。

  (2)在中央,朱元璋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3)军事: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自主探究一

  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拆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材料一中叙述的是何时之事?文中的“帝”指谁?

  材料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皇明祖训》

  根据材料,概括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及其理由。

  阅读教材第67页的“问题思考”: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 制大为加强。

  (4)特务:把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自主探究二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出了一身冷汗。

  思考: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朱元璋为什么说宋濂没有骗他?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教师总结结果: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 制大为加强。

  皇帝的权力加强了,但是需要从天下选拔人才帮助治理天下。所以朱元璋发布了皇榜:张生看到告示之后,于是他回家积极准备参加科举考试,要怎初中教师网-专业的初中教学资源网站!

  样备考呢?家里人纷纷为他出谋划策。思考:你认为他家人的建议能采纳吗?为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68页完成导学搞诱思的第三部分。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多媒体展示举子看榜图)(课件展示)

  提问:科举考试开创于哪个朝代?完善于哪个朝代?

  学生回答:隋朝、唐朝。

  教师:明朝科举考试发生变化的原因和内容有哪些?

  学生根据学案和教材明确:

  原因: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科举考试题目来源:“四书”“五经”。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考生答卷格式:采用“八股文”的形式。所以明朝的科举考试又叫八股取士

  论从史出,阅读史料,回答问题。(课件展示)

  材料一: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材料二:廖燕在《明太祖论》中说:“故吾以为明太祖以制义取士,与秦焚书之术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思考:(1)材料一中的“八股之害”和材料二中的“制义取士”共同反映了明朝哪一选官制度?

  (2)请问,“焚书”是哪位皇帝的什么政策?顾炎武抨击八股文的理由是什么?

  (3)这一制度与“秦焚书”有何共同点?

  (4)明朝使用这种制度选拔官员有何突出的弊端?

  (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教材和P69页课后活动,谈谈你对明朝科举“八股取士”的看法。

  学生讨论,教师就学生回答问题进行点拨和总结:

  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加之命题内容的狭窄,束缚了思想。尤其许多读书人为了考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最终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这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明朝的制度创新在经济方面也造就了盛世的局面。

  四、经济的发展:出示自主学习任务:阅读课本69页,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诱思第四部分。

  古装戏里经常会有一些道具,作为历史顾问的你,看看下列那些道具符合历史,那些道具用错了,为什么错了。抢答。

  1、秦始皇在宴请群臣,桌子上摆着一些瓜子、花生。

  2、汉武帝在批阅奏折,随手把笔放在青花瓷的笔筒里。

  3、明太祖在召见群臣,案几上放着葡萄和核桃。

  4、在开封的瓦子里,一些小孩子一边玩一边吃着玉米。

  5、明朝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强化皇权,全面改革官制,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这些举措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另一方面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社会精英的创造性。

  现在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主、开放、创新。

  以史为鉴,明朝的历史给我们当今提供了很多的借鉴,我们也在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创造自己的盛世。在党的领导下,在民主、开放、初中教师网-专业的初中教学资源网站!

  创新的环境下我们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城乡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扫码支付、共享单车、高铁、网购被誉为我国的新四大发明,外交成就更是捷报频传。我坚信,在党的带领下,在xx大精神的指引下,我们盛世中华的梦一定能实现。

2.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的统治教学反思 篇二

  《明朝的统治》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的第一课。本课主要讲述了明朝的建立以及明朝初期统治者强化皇权的措施及其经济的发展。在本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感觉到有以下的可取之处:

  1、本课能紧紧围绕明朝强化皇权这一主题,通过设计主问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理清本课的线索,落实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本课内容重新整合,通过设计①明朝是怎么建立起来的?②朱元璋怎样强化皇权?③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变化?④明朝经济的发展?这四个问题,由浅入深地将全课知识串起来,这当中既有基础性的问题,学生通过阅读就能明确答案,又有需要合作探究来解决的问题,在问题的设计上是有梯度、有层次的。

  2、充分利用了历史课程的特点,在板书设计上采用了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明朝强化皇权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直观的展现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更系统地认识历史事件。

  3、为了说明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我引用了大量的课外材料。我们知道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只靠教材教学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我注重开发课外历史课程资源,弥补教材的不足,拓展和活化教材内容,引发学生兴趣,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本节课中,我选用的教学资源有人物图片、文物图片、文史资料等。比如在讲到科举制度的变化是:我用皇榜的方式让学生设身处地帮助张生解决问题,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了隋唐朝到明朝科举制度的变化,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充分发挥了多种历史课程资源的优势,使我们的历史课堂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4、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课堂学习的欲 望,把课堂上话语权交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关注学生概括能力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和努力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成功感,相信并肯定自己。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力求体现备课思路,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教学语言上,更加注重规范性,做到精、准、趣,避免口头禅,让学生能够真正被语言所打动。在学习延伸这一环节上,采用了小组PK对抗的形式,这更能调动初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当然,本课在三维目标的落实方面尚有欠缺。例如,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表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就没有能得到很好地体现。历史教学中如何真正地将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如何落实好三维目标,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认真地思考,这也是我以后教学需要加强的方面。

3.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的统治教学反思 篇三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还算比较完整,从导入新课到突出明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再到练习都有涉及到,但是教学之后发现没有得到原来设计的效果。

  设计之初,原想模仿节目,改造一下课堂,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会历史,但是实际效果没有达到目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和电视节目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节目主要是娱乐讲的比较细致、故事性很强。而课堂教育时间有限,主要灌输基本历史事实,学生需要记忆做题,一味照抄节目不顾课堂实际效果教学效果效果不明显。

  2、个人准备不充分,本想上课显得不落熟套,推陈出新,但实际课堂成了自己的一言堂,学生有参与但是互动丢了,自己对课堂的把握不足,如果再上这节课,还想用这个模式,自己会讲了之后安排小组推选人当小老师再模仿平时上课讲。

  3、对白板操作需要改进,本来设计了教学目标和一些教学环节,由于白板的翻页不流利,课堂漏洞百出,这些设计好的环节只好去掉。

4.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的统治教学反思 篇四

  通过问题引导教学,提出问题后,不再是教师给出答案,灌输知识,让学生单纯背诵,而是让学生主动阅读课文动脑筋思考、归纳,并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然后通过师生互动,予以分析、总结,找出答案。

5.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的统治教学反思 篇五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强化时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机构的出现,思想专 制的强化。其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由此可见,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要启发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TsH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