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七年级上册教案【五篇】

副标题:七年级上册教案【五篇】

时间:2024-01-23 21:47: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教案【五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01课.  春. 教案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


学生去搜集关于春 的诗文,以开阔视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课文中这一幅 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 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 绘春  春风图——风唱春  —— 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 动的活力和生 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 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 ,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幸春天是


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 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②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 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 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作业]


《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章 有理数


单元教学内容


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w-w-w.x-k-b-1.c.-o-m


(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


(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


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


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


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


(1)任何有理数都有的绝对值.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


(5)若│a│=│b│,则a=b,或a=-b或a=b=0.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解.


(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过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学生探索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规范语言.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难点:准确理解负数、绝对值等概念.


3.关键: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和绝对值的意义.


课时划分


1.1  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  有理数                    5课时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  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           2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


2.难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


3.关键: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四、课堂引入


我们知道,数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生活需要中产生,并不断扩充的.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物体”、“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例如课本第2页至第3页中提到的四个问题,这里出现的新数:-3,-2,-2.7%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减少2.7%.


 


五、讲授新课


(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 ,…就是3,2,0.5, ,…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中国古代用算筹(表示数的工具)进行计算,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数.


(4) 、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今天气温是0℃,是指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5)、 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6)、 请学生解释课本中图1.1-2,图1.1-3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7)、 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


(8)、例如,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


六、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练习1、2、3、4题.


 


七、课堂小结


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数(除0外),在正数前放上“-”号,就是负数,但不能说:“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原数意义相反的数.如果原数是一个负数,那么前面放上“-”号后所表示的数反而是正数了,另外应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八、作业布置


1.课本第5页习题1.1复习巩固第1、2、3题.


九、板书设计


1.1正数和负数


第一课时


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 ,…就是3,2,0.5, ,…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十、课后反思


 


1.1正数和负数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巩固正数、负数的概念;理解在同一个问题中,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同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举一反三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能应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正数、负数概念的综合运用.


3.关键: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七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第1课时 Unit 1 My name 's  Gina (总第1课时)


Section A 1a—2c


 


【学习目标】:1、熟悉掌握词汇name clock 等


2、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


3、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学习重点】: 使学生学会打招呼和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的句型.


Nice to meet you . What's your name ? My name is ......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Knowledge is power.)


学习任务一:  熟悉掌握词汇name ,clock


1、 认真观察第一页的图画,小组讨论你所认识的物品的英语单词.


2,、试着写出含有的物品的英语单词.


3、小组竞赛,展示( 看谁总结的多, 写的准确)


学习任务二:  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


1、 教师自我介绍,引导学生介绍自己.


A: Hello , I am Gina , What's your name ?


B: My name is Alan .


2、小组竞赛, 两人一组,询问他人姓名,介绍自己.


3,、分角色朗读1A对话.


学习任务三:  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1,、听录音, 给1B 的对话编号.


2、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3、小组竞赛, 展示对话交际。


二、合作共建(教师寄语: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


小组讨论我们所学的英语名字和汉语名字的区别, 如何用英语拼写


你的名字?


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No man can do two things at once.)


1,、归纳你所学到的问候语.


2、自己编写一个打招呼并询问姓名的小对话.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总一第课时)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预习目标:


1、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的地理问题。


2、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道理知识。


预习重点:


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的关系


预习任务:


1、从日常生活出发,提出地理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2、列举一些人类的生产活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归纳各地风土人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预习珍断


一、 选择:


1、 下列体育活动与开展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    冲浪             内陆地区


B 冬季运动会            广州


C   登山运动            平原地区


D   滑雪运动            东北地区


2、 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二、综合题


学校所在地和你的家乡群众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是什么?与当地的道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预习质疑


探讨如何解开道理之“迷”的方法。


 


理学科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总二第课时)


第二课时


预习目标:


调查家乡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的种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预习重点:


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预习任务:


调查访问收集有关农作物生长的条件


预习诊断:


小麦、玉米等需要热量、水、肥沃土壤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 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学生阅读课


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


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


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


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


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


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什么?


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


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活动: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学生阅读,先建立一个整体映像


然后分别进行考察(阅读、观察、分析、结论、发言等活动)。


 


增加学生的自豪感。


 


四、山顶洞人


大约二十万年后,在北京人生活过的地方,又出现了一种进步得多的原始人类――这就是“山顶洞人”。


引导学生考察一下,山顶洞人有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注意哪些方面,列表归纳)。


比较 北京人 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


体质特征


工具制作


生活 用火


穿着


 


自然过渡,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阅读教材,填表比较


着重考察:怎么知道他们会人工取火?他们是如何钻孔的?


五、收获与疑问


我们今天的科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呢?


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作为小结。


拓展思路。


六、练习书后“学习测评”。


 

七年级上册教案【五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Tso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