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导语】《熟读精思》是一篇介绍古人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文言文,它与现代文不同,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文档大全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正确处理停顿,搞清楚句意,了解课文大意。
2.掌握通假字:子、见,掌握一批文言实词。
3.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课文提示】
1.本文分别选自《朱子大全》和《童蒙须知》。
2.作者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著有《四书章句集注》《资治通鉴纲目》《楚辞集注》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正音释词】
众说纷错:纷繁错杂。
勿遽取舍于其间:(jù)急速,匆忙。
随其意之所之:到要去的地方。即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所,所字结构。
验其通塞:畅通和堵塞。
先自屈矣:自动屈服。
互相诘难:(jié)诘问反驳。
理之所安:稳妥。
夺于公论:失去。
而无以立:不能成立。
大率徐行却立:大致。
大率徐行却立:退立。
后其节目:节骨眼。即关键处。
姑置而徐理之:姑且,暂且。
整顿几案:(jī)桌子。
正身体:使……端正。
详缓看字:安详从容。
子细分明读之:通“仔”。
不可牵强暗记:(qiǎng)勉强。
只要多诵遍数:读出声音。
其义自见:通“现”。
心眼既不专一:已经。
漫浪诵读:随随便便。
心到最急:急需,急迫。
岂不到乎:难道。
【朗读课文】
【翻译课文】
原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译文:一般阅读书籍必须熟读,使那些文字都如同出自我的口头。
原文: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译文:接着精当思考,使那些意思都如同出自我的内心,然后可以有收获了。
原文: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译文:至于文章的意思有疑问,众人论说纷繁错杂,则也要虚心冷静思考,不要匆忙听从或抛弃这些意见。
原文: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译文:先让一种说法自成一种说法,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检验它的畅通和堵塞,那么不符合义理的论说,不用再看其它的观点就先行自动屈服了。
原文: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
译文:再用众人的论说互相诘问反驳,寻求理论的稳妥,考察它的是或非,那么似是而非的论说,也将失去大家的公认而不能成立了。
原文: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译文:大致慢慢行走退后站立,处于安静观看变动,如同砍坚硬的树木,先砍它容易的部分然后砍它关键处;如同解纷乱的绳子,有不顺畅的地方暂且放着慢慢整理它。
原文:此观书之法也。
译文:这(就是)看书的方法了。
原文: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
译文:凡是读书,必须整理安顿桌子,让它干净端正,把书籍整齐放置,使身体端正,面对书籍,安详从容地看字,仔细清楚地读书。
原文: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译文:必须字字读得响亮,不可以错一个字,不可以少一个字,不可以多一个字,不可以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
原文: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译文:只要多朗诵几遍,就会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原文: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译文:古人说,读书遍数多了,它的意思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
原文: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译文:所谓读得熟练,那么不需要解释说明,自己会晓得它的意思了。
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所谓心到,眼到,口到。
原文: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译文:心思不在这里,那么眼睛就不能看仔细,心思和眼睛既然不能专心一致,却只是随便朗读,一定不能记住,记忆也不能持久。
原文: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译文:三到中,心到最要紧。
原文: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心思到了,眼睛和嘴巴难道还会不到吗?
【朗读课文】
【课文分析】
本课由朱熹的两段言论组成。
第一段话,按读书过程来概括读书方法。先说熟读,次说精思,再以“虚心静虑”释疑。
第二段话,按照读书态度来说,分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环紧扣:
1.主要讲读书前的准备工作。
2.主要讲熟读的要求。
3.主要讲“精思”。
两段话的中心是讲“熟读精思”,内容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又不重复。
本文语言朴实,句式整齐,琅琅上口,易于诵读。
【朗读课文】
篇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准确诵读全文,理解“熟读精思”的具体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一遍一遍的诵读文章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精思”的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测验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教师借助《劝学》引入并归纳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这些时教师平时观察及调查所得),然后过渡到今天的学习目标(幻灯片提示)。
二:引导学生理解文章题目。
1:要求学生在阅读提示里找对文章题目的解释。(要求学生用笔画出来)。
2:介绍作者(看幻灯片)。
三: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问题设置:文中熟读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要求学生齐读全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包括句读及对文章意思的理解情况)。
2:要求学生齐读第二段(要求学生带着感情去读并思考问题)。
1) :引导学生明确熟读的具体要求(幻灯片归纳明确)。
2) :考察本段的部分实词虚词意思(口头测试,,幻灯片明确)。
四:带着问题精读第二段(难点突破)。
问题设置:
1:本段最后一句话“此观书之法”如何翻译?(即“精思”的方法)。
2:“此”指代哪些内容(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3:学生各抒己见讨论问题2(幻灯片明确归纳)。
4: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字句(幻灯片揭示)。
五:归纳“熟读精思”的方法(幻灯片明确)。
六:教师配乐诵读全文,师生共同感受文章的美。
七:学生背诵竞赛。
八:布置作业:背诵全文,翻译第一段。
篇三
教学目标1、调动多种诵读手段,感受熟读的趣味,建立良好的朗读习惯,并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调动学生质疑、解疑的读书体验,以朗读促思考,体会精思与熟读的紧密关系。
3、在不同的读书方法的讨论中,体会说理的层次和引用法在说理中的作用。
说明:
本课作为预备年级的文言课文,有一定难度。同时作为“读书有味”单元重点篇目,其学习过程对学生终身发展,形成良好的诵读阅读思考习惯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从学习较易掌握的诵读习惯入手,调动声音、行为等因素,活跃课堂气氛,体验感知熟读的趣味。然后在文言词句方面的答疑后,充分发动学生围绕“熟读精思”“不求甚解”两种表面看似矛盾的该书法,通过自己阅读体会,感受熟读与精思的关系。最后顺势点拨引用与疏理层次的作用。整个教学贯穿熟读精思读书法的精髓,不求面面俱到,激发学生主动感知中体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以古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激发学生探究,如何自己把握读书的精髓。
思考列举自己读书的习惯或自己知道的读书方法。
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方法,引发学生主动读书的兴趣。
了解熟读的要求,感受熟读的趣味
1. 从“熟读,使其言
皆苦出于吾之口”引发如何做到此?
2. 熟读应作好怎样
准备?又怎样做到?诵读,表演读来回答。
3. 词义答疑或出示
重点词义理解。
1. 诵读、同桌互读,
表演读、感受熟读的要求。
2. 诵读中激发问
题,相互质疑,相互回答。
通过诵读与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感受全身心投入诵读的乐趣与初步效果。
最后通过学生回答老师的点拨,使学生感受“其义自见”的道理。
激疑探究,熟读中领会读思的关系
1.“精思”字面意义就是精深地思考,这与“不求甚解”读书法是矛盾的,你能从读中得出什么结论?
2.承接上一步骤,出示重点词义及有关陶渊明读书法。希望学生结合这些材料自己诵读理解
1、自由散读,留下分层及圈点符号。
2.发言,表达自己对“精思”的理解或困惑。
本部分文言词句较难,又是学习的重点,教师根据实际点拨关键词句,发动学生分层理解诵读是关键。
点拨层次,引发自己读书体验来深入领会熟读精思,了解引用作用。
小结
1. 小结 同学的思路。
2. 你在自己读书或
刚才朗读中是否体会到熟读精思的过程?(注意引用的作用)
3. 点明说理层次
1、 小组交流自己朗读课文前面几句的理解及过程。
2、结合自己读书或朗读体验说说感想。
本部分作为小结希望学生感性体验能由此及彼。
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熟读背诵全文
背诵全文,为父母讲解,记录父母意见。
拓展学生的阅读体验,促使熟读精思在生活中的应用。
思路点拨
本文有一定难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作相应的调整。如从题目着手,熟读重在读,前部分“精思”在老师引导下,了解大意,然后比较两部分,思考:“读书千遍”如何变为“其义自见”的?也可抓住“若出于吾之口”“出于吾之心”两句话,结合文意谈谈如何能做到。或从“心到最急”的原因,探索熟读精思的关系等。
练习举隅
1、解释划线字词:
①众说纷错 ②勿遽取舍于其问 ③复以众说互相诘难 ④大率徐行却立 ⑤后其节目 ⑥姑置而徐理之 ⑦详缓看字
2、总结朱熹“熟读”“精思”的几个要领。
3、结合朱熹的《观书偶感》,你能用其他诗句说说某种读书的感受吗?
正在阅读:
2019湖南省鹤城区教育局所辖学校区融媒体中心招聘公告04-15
体育老师教学工作总结个人_体育老师教学年终工作总结07-2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改写作文400字05-09
高一600字散文:父爱如书02-21
2017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08-01
初中生过春节日记100字01-21
经典小故事分享及感悟正能量05-24
2014山东高考作文题目:开窗看问题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