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 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1、有关水井的教学挂图一幅、小鸟图一幅。
2、本课课文录音带一盒及注音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张挂教学挂图。板书:观。讲解字形、字义。
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4、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1、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
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1、出示注音卡片:观沿答百别弄际抬信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用生字练习组词。五、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观()沿()百()
开()现()没()白()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
1、张挂教学挂图,读题。
2、上一课,我们初步读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细读、理解。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对照挂图,让学生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板书:井沿。讲解生字。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从哪儿来呀?)
(2)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3、讲读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是指夸张的话)
(3)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板书:井口那么大
(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板书:无边无际
(5)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无边无际没有边际的意思。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
(7)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了?(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
4、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青蛙为什么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
(3)小鸟为什么笑了?(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
(4)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5)指导朗读“你是弄错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
5、小结: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三、课堂练习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填空:
青蛙坐在()看天,看到的天不过()那么大。小鸟站在()看天,看到的天()。
3、把课后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写字提示:比较下面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偏旁在形体上有什么不同。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新朋友。一位是青蛙(出示青蛙图片)另一位朋友是小鸟(出示小鸟图片)。小鸟在天上,而青蛙在地上,这两个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
2、出示课题《坐井观天》。
3、学生观察“观”字,并指导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又”第二笔是长点,“见”第一笔竖紧贴竖中线,下端过横中线。右边是“见”而不是“贝”,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学生通过书写理解课题中“观天”即为“看天”。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里看天空)
4、介绍寓言特点。
小结: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到底什么是寓言故事呢?寓言就是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坐井观天》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联系字形,正确使用生字。同时,学生在学习之处明确了阅读目标,思考其中的道理。】
二、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进行初步朗读指导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
(2)检查朗读情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它们在争论天有多大)
2、理解“井沿”
小鸟和青蛙在哪里争论?谁能准确地贴出它们的位置并告诉大家这是井的哪一部分?(井的边上)
井的边上叫井沿,碗的边上叫什么?(碗沿)河的边上叫什么?(河沿)床的边上叫什么?(床沿),那么“沿”就是“边”的意思。
3、了解什么是“对话”
它们之间的争论非常激烈,请同学们默读2-7自然段,数一数它们之间有几次对话?(有问有答算一次对话,共有3次对话)谁能给我们读一读它们之间的第一次对话?(出示课件)谁来读青蛙的话?(相机指导朗读)这是一个什么句?(问句)问句应该怎么读?
小鸟又是怎么回答的呢?(指名读)听了小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4、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
(1)一百多里有多远啊?(一里等于100米,一百里就等于五万米,相当于在400米的跑道上转125圈)
试着把一百多里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评价)
请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指名读,评价,老师范读,再指名读)
(2)飞了一百多里,你觉得小鸟飞过了什么地方呢?
用“小鸟可能飞过了……”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飞过了高山、草原、大海、沙漠)
小结:小鸟飞了这么远的路,看见了这么多东西,所以它见多识广!可是,青蛙相信小鸟说的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明确这是第二次对话)谁能读读青蛙的话。
5、理解“大话”
什么样的话是大话呢?(吹牛、夸张、不切实际)(撒谎的话是谎话)请你们判断一下老师说的哪一句是谎话?哪一句是大话?
例如:
(1)我的作业没有写,却给老师说我没有带。(谎话)
(2)我一只手就能把火车推动。(大话)
在青蛙的眼中天是什么样的?(出示课件)试着把青蛙的话读一读。(课件出示)“还用飞那么远吗?”还可以怎么说?(不用飞那么远)(对比出示,指名学生朗读)说一说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第一句语气更强烈)
过渡:这真是一位自以为是的青蛙!
6、理解“无边无际”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小鸟呢?谁能读一读?(课件出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课文出现了两次“哪”,在第一次对话中读三声,在这里读轻声,所以这个字是“多音字”。谁能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贴图),谁能告诉老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天是无边无际的,我们还可以说什么是无边无际的?(草原、沙漠、大海)
请你试着把天很大的样子读出来,先自己读一读。指名读。
过渡:青蛙和小鸟都坚持自己是对的,谁也不让谁,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第三次对话。
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它们谁说的对?为什么?(因为小鸟飞过了……还没有看到天的边)青蛙错在哪里?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看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
请同学把书卷成圆筒状,对着黑板看,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什么?(强调“一部分”,你只看到了一部分,那小青蛙会看到什么呢?天的一部分)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它只看到天的一部分,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揭示寓意: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的全面,不然就会像这只青蛙一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就是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全班一起读)
7、分角色朗读。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青蛙和小鸟之间的3次对话。
(1)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2)请同学上台戴上头饰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并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增强生字识记的准确性,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
三、拓展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了水井,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注意把话说完整)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看见了,于是对小鸟说()
四、布置作业:
请你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寓言成语故事,然后到班上来一起交流分享。
1、名称:小学语文“尝试发现”模式。
2、主要特点:尝试发现。
3、主要流程:
主动尝试→各种比较→求异发现→巩固深化
4、操作要点:
学生:看图、思考、学文、比较、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
老师:引导、评价、鼓励、学法指导。
5、培养目标:提高观察思维能力,发展求异思维。
二、教材简析:
《坐井观天》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的一则寓言故事。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说明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
三、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沿”、“际”两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口”、“井沿”、“说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3、使学生懂得学习、做事、学本领都要开扩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看、说、读、思结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5、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重点、难点:
读议关键词句,提出问题,在图文帮助和老师引导下,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懂得青蛙之所以错的原因。
五、教具:多媒体课件。
六、教时:2教时
教学要点: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意。
2、创设情境,设置思维训练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击出动画:《井底的小青蛙》歌曲。
2、小青蛙坐在井底,整天把它的井来夸,它是怎么说的?(我的井儿比天大)
3、那么,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呀?
4、小青蛙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一、看图引疑,揭示学法要求。
1、揭题引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只井底小青蛙的故事——《坐井观天》。击出课题,并释题意。
2、看图引疑:
①(出示插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随机引导,抓住“落”字和“停”字比较,理解“井沿”)
②仔细观察青蛙和小鸟的神态,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看图质疑)(设想学生可能会提: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
3、欣赏课文释疑:
边欣赏课文边想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事?
4、引出学法要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动动小脑筋,读读书,自己提提问题,讨论问题,比比谁最聪明。
二、研读课文,初步体会寓意。
㈠尝试学习,研读2~4自然段。
1、尝试学文。自由读文,边读边想,在不懂的地方打上“?”。
2、质疑问难:(估计学生提出的疑难词句有:“天不过井口那
么大”、“说大话”;当学生提到“说大话”不理解时,随机引导学生围绕“说大话”再来提问题。)
3、思考难点,发现问题。
思维训练点⑴:围绕“说大话”讨论。估计有以下问题:
①什么叫说大话?
②青蛙认为谁说大话?(找找,读读第四自然段)。
③青蛙认为小鸟说了什么大话?
④为什么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呢?
(读议“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⑤小朋友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吗?
4、比较体会,解决问题。
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它飞过田野,飞过大海……让学生体会到小鸟见多识广,说的不是大话,而是实话。
5、引读2~4自然段。
6、小结学法:抓住重点词语,自己提出问题,看看读读想想,
自己解决问题。
㈡迁移学法,研读5-7自然段。
1、读后思疑,学句质疑。快速轻声读5-7自然段,出示以下
句子,比较、提问。
2、引导讨论,解决问题:
思维训练点⑵:是谁弄错了。(估计有以下问题):
①为什么小鸟说青蛙弄错了?(读议:无边边际)
②青蛙笑什么?为什么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的?
体验:用纸圈成筒当作井让学生看天花板,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因纸筒壁挡住了视线,所以看到的天花板很小,只有井口那么大,从而让学生明白不管是青蛙还是小鸟,坐在井里看天,都只能看见井口那么大。
③你们认为到底是谁错了?错在哪儿?
④假如你是小鸟,你怎么劝青蛙?(想象说话)
⑤读第七自然段,思考小鸟笑什么?(抓住重音“也”字)
为什么小鸟说“你是弄错了。”和前面小鸟说“你弄错了。”有什么不一样?
3、学句质疑。
思维训练点⑶:为什么要跳出井口看一看?
①齐读“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读了这一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
为什么小鸟要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呢?
②讨论解疑。
5、学法小结:抓住重点句子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
三、激发想象,拓展深化寓意。
1、青蛙后来会不会跳出井口来看天呢?
2、谁愿意来表演跳出井口的小青蛙,看看它会说些什么?
(指名上台表演)
3、你想对青蛙说些什么吗?
4、小结:我们可不能像做青蛙那样……
5、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加深字词记忆。
1、认读生字词。
2、生字抄字(评议、修改)
正在阅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8-15
2017年国考报名人数统计,2017国考报名人数统计:天津最热职位101:1(截至18日16时)04-13
2017湖北黄冈浠水县公安局招聘辅警公告【50人】02-19
2023年重庆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纸质证书发放通知[9月14日证书陆续寄出]09-13
企业会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报告10-14
2021年宁夏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报名时间及现场审核时间公布【附报考条件】06-21
写景作文600字高中生托物言志-高中生写景作文600字五篇08-23
2017年成人高考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2017年宁夏成人高考招生学校【已公布】02-14
医院口腔科医生述职报告模板【三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