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生理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于19世纪后半叶创立了儿童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创立,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揭示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而儿童的动作发展模式、语言获得模式、皮亚杰所描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等,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在脑和神经中枢、神经、肌肉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动作的发展与其身体的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动作的发展遵循以下三个规律:
1、从上到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
2、由近及远。
3、由粗到细。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在此基础上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儿童用手握铅笔自如地一笔一画地写字,往往要到6-7岁才能做到。
1、以下不是儿童动作发展所遵循的规律是(D)
A.从上到下 B.由近及远 C.由粗到细 D.由前到后
2、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A)
A.头部动作 B躯干动作 C.手的动作 D.脚的动作
3、儿童的动作发展是沿着(A)方向逐步成熟的。
A.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 B 抬头-爬-站-翻身-坐-行走
C.坐-抬头-翻身-爬-站-行走 D 翻身-抬头-坐-爬-站-行走
4、儿童用手握铅笔自如地一笔一画地写字,往往要到(C)岁才能做到。
A.3-4 B 4-5 C 6-7 D 7-8
5、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A.夸美纽斯 B 何林渥斯 C 普莱尔 D 冯特
儿童发展心理学自诞生以后发展出了多种理论派别。
如以格塞尔为代表的成熟论。格塞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楼梯研究。他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他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可观察到的行为。华生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反应的学习过程。他对待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源于洛克的“白板说”。华生提出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
精神分析论则着重对“无意识”的探究。弗洛伊德认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的基本动力,心理的发展就是“性”的发展,或称心理性欲的发展。他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口唇期(0-1岁)
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6岁)
4、潜伏期(6-11岁)
5、青春期(11、12岁开始)。
相互作用论者,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不是天生结构的展开,也不完全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在他看来,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共同影响,这四个因素是: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以及平衡化,其中第四个是决定性因素。
1、 华生对待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源于(B)
A.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 B 洛克的“白板” C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D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
2、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其中是肛门期的时间是(B)
A.0-1岁 B 1-3岁 C 3-6 岁 D 6-11岁
3、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其中是潜伏期的时间是(D)
A.0-1岁 B 1-3岁 C 3-6 岁 D 6-11岁
4、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其中是性器期的时间是(C)
A.0-1岁 B 1-3岁 C 3-6 岁 D 6-11岁
5、皮亚杰认为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因素中,其中是决定性因素的是(D)
A.成熟 B 自然经验 C 社会经验 D 平衡化
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婴儿主要依靠感知觉来认识世界。
婴儿心理发展最早的是感觉,如视觉、听觉。婴儿视觉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视敏度和颜色视觉两个方面。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即所谓的视力。出生后的前6个月是视敏度迅速发展的关键期。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婴儿4个月时已能分辨出彩色和非彩色,并表现出对某种颜色的偏爱。
婴儿听觉的发展包括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以及视听协调能力等。婴儿偏爱轻松优美的音乐曲调。
1、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是(A)
A.视力 B 辨色力 C 听力 D 辨别力
2、视敏度迅速发展的关键期是(C)
A.出生后前一个月 B出生后前三个月 C 出生后前六个月 D 出生后前一年
3、婴儿(C)个月时已能分辨出彩色和非彩色,并表现出对某种颜色的偏爱。
A一个月 B三个月 C 四个月 D一年
4、新生儿心理发展最早的是(A)
A感觉 B物体知觉 C 时间知觉 D深度知觉
5、以下不属于婴儿听觉的发展的是(D)
A.听觉辨别能力 B 语音感知 C音乐感知 D 辨色力
6、婴儿偏爱(A )的音乐曲调。
A.轻松优美 B 激情高亢 C古典浪漫 D 吵闹喧哗
依恋一般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婴儿与成人所形成的情感联结,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艾斯沃斯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4类。
1、安全型依恋。母亲在时有安全感,对外界反应积极。母亲的离开会引起明显的不安。当母亲返回时,有温暖的回应。
2、回避型依恋。很少表现出分离抗拒,甚至对母亲也有意回避和忽视。
3、反抗型依恋。有强烈的分离抗拒,既希望和母亲保持接近,但对母亲主动的接近又表现出抗拒,特别是在分离后重聚时。
4、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在与母亲分离后重聚时,不知所措,甚至会在接近母亲的过程中因为母亲的接近而突然跑掉。
2016年10月自学考试发展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1).doc正在阅读:
2016年10月自学考试发展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1)04-18
学校变了作文500字10-30
落叶作文700字08-29
我心中的好老师作文700字01-04
2022年甘肃庆阳体育专业文化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4月9日12:00开通)11-07
江西鹰潭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时间:9月8-9日04-04
不同的军训作文600字08-28
记三八妇女节作文500字09-24
美丽的西湖作文400字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