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necrosis)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坏死可因致病因素较强而直接导致,但大多数由可逆性损伤发展而来,其基本表现是细胞肿胀、细胞器崩解和蛋白质变性。炎症时,坏死细胞及周围渗出的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可促进坏死的进一步发生和局部实质细胞溶解,因此坏死常同时累及多个细胞。
分类
由于酶的分解作用或蛋白质变性所占地位的不同,坏死组织会出现不同的形态学变化,通常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三个基本类型。此外,还有干酪性坏死、脂肪坏死和坏疽等一些特殊类型的坏死。组织坏死后颜色苍白,失去正常组织的弹性,失去正常感觉(皮肤痛、触痛)及运动功能,无血管搏动,在清创术中切除失活组织时,没有新鲜血自血管流出,临床上这类组织称为失活组织,应与及时切除。
凝固性坏死
坏死组织因为失水变于、蛋白质凝固,而变为灰黄色比较干燥结实的凝固体,故称为凝固性坏死。凝固性坏死常见于心、肾、脾等器官的缺血性坏死。
肉眼形态:开始阶段,坏死组织出现明显肿胀,色泽灰暗,组织纹理模糊。以后坏死灶逐渐变硬,呈土黄色,坏死灶周围常出现一出血带,与健康组织分界清楚。
光镜:可见坏死组织的细胞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及胞质呈嗜酸性染色,但组织结构的轮廓依然存在。
液化性坏死
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细胞组织易发生溶解液化,称为液化性坏死。
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在含蛋白少脂质多(如脑)或产生蛋白酶多(如胰腺)的组织。
特殊类型坏死
干酪样坏死:干酪样坏死主要见于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是凝固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组织分解较彻底,加上含有较多的脂质,因而坏死组织略带黄色,质软,状似干酪,故称干酪样坏死。光镜下不见组织轮廓只见一些红染的无结构颗粒物质。
脂肪坏死:属液化性坏死,分为酶解性和创伤性两种。前者常见于急性胰腺炎。
纤维素样坏死:纤维素样坏死是发生在结缔组织和小血管壁的一种坏死。光镜下,病变部位的组织结构消失,变为境界不甚清晰的颗粒状、小条或小块状无结构物质,呈强嗜酸性,似纤维蛋白,有时纤维蛋白染色呈阳性,故称此为纤维蛋白样坏死。常见于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此外,急进型高血压病、胃溃疡的小血管壁也可发生纤维素样坏死。
坏疽:组织坏死后因继发腐败菌的感染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呈现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称为坏疽。
坏疽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干性坏疽:常见于动脉阻塞但静脉倒流通畅的四肢末端,因水分散失较多,故坏死区干燥皱缩呈黑色。
2)湿性坏疽:多发生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肺、肠、子宫、阑尾、胆囊等。
3)气性坏疽:也属湿性坏疽。系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所致,除发生坏死外,还产生大量的气体。
结果
1、溶解吸收
较小的坏死灶可由来自坏死组织本身和中性粒细胞释放的蛋白水解酶将坏死物质进一步分解液化,然后由淋巴管或血管吸收,不能吸收的碎片则由巨噬细胞加以吞噬消化,留下的组织缺损,则由细胞再生或肉芽组织予以修复。
2、分离排出
较大坏死灶不易完全吸收,其周围发生炎症反应,白细胞释放蛋白水解酶,加速坏死边缘坏死组织的溶解吸收,使坏死灶与健康组织分离。坏死灶如位于皮肤或粘膜,脱落后形成缺损。局限在表皮和粘膜层的浅表缺损,称为糜烂(erosion);深达皮下和粘膜下的缺损称为溃疡(ulcer)。肾、肺等内脏器官坏死组织液化后可经相应管道(输尿管、气管)排出,留下空腔,成为空洞(cavity)。深部组织坏死后形成开口于皮肤或粘膜的盲性管道,称为窦道(sinus)。体表与空腔器官之间或空腔器官与空腔器官之间两端开口的病理性通道称为瘘管(fistula)。
3、机化
坏死组织如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周围组织的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等组成肉芽组织长入并逐渐将其取代,最后变成瘢痕组织。这种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常物质(如血栓等)的过程称为机化(organization)。
4、包绕与钙化
坏死组织范围较大,或坏死组织难以溶解吸收,或不能完全机化,则由周围新生结缔组织加以包围,称为包绕(encapsulation)。坏死组织可继发营养不良性钙化,大量钙盐沉积在坏死组织中,如干酪样坏死的钙化。
正在阅读:
2018考研医学西综复习要点:坏死11-17
[我家的故事400字满分作文]小升初满分作文:我家的故事08-19
贵州铜仁2022年成人高考报名时间及入口(9月13日-17日)09-09
2017下半年河南小学教师资格证准考证打印入口:www.ntce.cn03-01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作文400字五年级04-16
2017年会计职称《初级经济法基础》强化模拟题(2)10-24
离别作文500字写事07-24
励志演讲稿:学雷锋国旗下讲话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