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爱的奇迹》

副标题: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爱的奇迹》

时间:2022-03-30 12:52: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件# 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巧设课件,激发兴趣,可以给语文学习动力;情注文本,感受语文体温,则可以让语文学习成为生活需要。下面是©文档大全网整理分享的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爱的奇迹》,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第1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4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6分钟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5)

  我们以前曾经学过很多关于爱的文章,谁来说一个?(给予树小珊迪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爱的故事:爱的奇迹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0)

  1.轻声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容易读错的字。

  2.指名说,教师重点提示:

  勉强恶劣挽救目不斜视小心翼翼蹑手蹑脚若隐若现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力争做到读正确、流利。

  4.同桌互读检查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3)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以画下相关的语句。

  2.学生自学,边读边批画。

  小组交流

  四、集体汇报,感受理解。(22)

  备注

  第2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3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7分钟

  教学要求

  细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爱心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导入课文。(2)

  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正是因为有爱,我们才感到生活特别的幸福、美好,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充满爱的故事。(板书课题)由题目大家想到了什么?(爱的奇迹是指什么?为什么是爱的奇迹?)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一开始,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质疑,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5)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浏览课文,想一想,一会儿说给大家听。

  2.同学们说到在这件事中,妈妈也就是文中的“我”的思想感情一直发生着变化,有哪些变化呢?你能再次浏览课文,读一读描写“我”怎样想和怎样做的语句,用几个词来概括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吗?(好奇---担心---感动)

  三、细读课文,读文悟情。(25)

  师:妈妈为什么先好奇,接着担心、最后感动呢?

  1.请你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把相关的语句画一画、批一批。

  2.自学好的同学和同桌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

  先把你从课文中找到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听,再来谈谈你的感受。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以下比利的言行表现来体会:

  “他走路的姿势不象平常那样轻松愉快,而是目不斜视,好像面对着一个严肃的目标。我从他背后看过去,他双手好像努力捧着什么重要的东西。”

  “我看见他将双手捧在胸前,形成一个碗的形状,小心翼翼地出门了。”

  “比利尽可能地将水开到最小,然后蹲在那里小心地接着水龙头里流下的水滴。水一滴一滴地聚集在

  备注

  他的小手上,炙热的阳光烘烤着他纤弱的背。”

  师:是呀,从比利接水、捧水、喂水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他是如此的尽力,从而我们感受到了比利对小鹿的爱。

  随机指导朗读。

  4.妈妈为什么会对比利挽救小鹿如此的感动呢?甚至这样说:(出示:

  我静静地站在树林边,看到了有生以来见过的最美的心灵——小比利正挽救小鹿的生命!)

  引导学生把第一自然段,也就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与小比利的言行表现联系起来读一读,体会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感受小比利的同情心与爱心。

  四、回顾课题,适当练笔。(5)

  爱的奇迹是指什么?为什么是爱的奇迹?试着用几句话写一写。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2)

  是爱让小鹿获得了生命之水!这个爱的奇迹的故事不但感动着我们,也深深地打动了比利的妈妈,她看到了比利的善良,所以她决心好好培养他,将来回报社会。是啊,我们不但要学会感受爱,更要学会奉献爱,回报爱。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强)及新词,认读6个字。

  能力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的意思;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

  情感目标: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树立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这是“爱的奇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强)及新词,认读6个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什么是奇迹?齐读文章的课题,你有什么样的问题?

  二、新授。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文中画出读不准字音的字,自学生字新词。

  出示幻灯,指名读准带点字的字音。

  干涸勉强忙碌迹象小心翼翼蹑手蹑脚脸颊

  几乎中暑炙热纤弱尽可能恶劣跋涉挽救

  多音字组词:

  强中几尽

  交流在自学中理解了哪些词语。

  勉强:在本课是“将就、凑合”的意思。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的疏忽。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课文指看起来不是很清楚。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回忆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归纳。

  在一个极度干旱的夏季里,6岁的男孩比利为了挽救中暑脱水的小鹿的生命,一次次地用双手捧水给小鹿喝。

  3.全班接龙读课文。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1)(1——2):写“我”居住的地区遇到了严重的干旱。

  (2)(3——8):6岁的比利用双手捧水,一次次地给因中暑而脱水的小鹿喝水。

  (3)(9):“我”决心把小比利培养成优秀的科学家,让更多的人获得生命之水。

  5.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进行质疑。

  爱的奇迹是什么?是谁创造了爱的奇迹?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

  课后反思:段落比较复杂学生分段效果不好,特别是段中分层,正确率更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的意思;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树立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这是“爱的奇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没有解决的问题

  爱的奇迹是什么?

  是谁创造了爱的奇迹?

  他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

  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

  二、新授。

  1.通过自己的预习你初步知道了哪些问题?

  (是谁创造了爱的奇迹;爱的奇迹是什么。)

  教师梳疑,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他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

  2.学习课文第一段,明确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从课文内容中你知道了什么?

  集体交流:说明旱情相当严重,不仅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人畜的饮用水都很困难了,比利双手捧水喂小鹿的感人故事正是在这样极度干旱、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发生的。

  此时你有什么新的问题产生吗?(这一段的描写与爱的奇迹有什么关系?)

  3.学习课文第二段,体会比利的为人。

  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比利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

  在文中标画有关比利动作的语句,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比利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小组内交流讨论。

  集体交流

  “他目不斜视,好像面对着一个严肃的目标”、“双手好像努力捧着什么重要的东西”、“慢慢地向树林走去,然后快步跑回来”这说明孩子是在极严肃、极认真地做着一件重要的事情。“反反复复地忙了将近两个小时”,而且“没有停止的迹象”,联系下文可以知道,孩子一心想着救小鹿。

  (做事认真、专注,善良、有爱心)……

  (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当时小比利心里会想些什么)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联系上文,说一说第一段与爱的奇迹有什么关系?

  突出了当时水的宝贵以及水对挽救小鹿生命的重要,突出了比利捧水喂小鹿这一行动的意义和小比利的心地善良。

  集体讨论,升华主题,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各抒己见)

  1.这件事发生在严重干旱的夏季里,在人畜饮水都很困难的情况下,比利却用宝贵的水挽救野生的小鹿的生命。

  2.比例只有6岁,可是他所做的事情是了不起的。

  3.一个6岁的孩子,用自己的同情心和爱心描绘了一幅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感人画面。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爱的奇迹》.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cDd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