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美 中心思想:美,无处不在,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只要灵感一现,就能发现它,也许很平常、很自然、很普遍的事物,但就其作为存在来讲,就是美的。审美的人性化表明美使人成为人,人自身的劳动、活动本身就产生了美。在此,不是人规定了美,而是美规定了人,是人与美的相互生成。而作为审美来讲,研究美必然会到达一定境地,这同时又凸显出美的境界的另外一面——真善美,真、善作为美的另外两种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就是美。人生活于世界上,一直以来都与自然、社会打交道,而人与自然、社会的交往实践中,本身就产生了美。并且在相处中,也体现了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及人自身的美。 关键词:人的主观能动性 审美解放 真善美 人与自然和社会 美的存在极其普遍。美存在于自然、社会及人类活动中,关键在于只要灵感显现就会发现美。而美学在学术上是作为感性学来讲的,其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也即美。因此,美学必然关联于人的感性、感官和感觉。作为感性学来讲,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它研究美、美感和艺术,关于美学的理解,还包括美的理论和艺术理论等。 关于美学,古希腊是美学产生的摇篮,而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及其问题,对于美学的发展具有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古希腊对于美学的论述,主要是建立在哲学思考之上,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每位先哲的观点,都对美学的发展起奠基性作用。前苏格拉底美学时期,美学可归结为宇宙论美学;而柏拉图把美的本质规定为理念,就是纯粹理念自身,是美的万物的根源,是万物的最高品质,他认为,真实的东西并不是具有真善美或者美的个别事物,而是真善美自身。他的理念高度理性化,并没有落于实际东西,从而形成抽象的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与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诗学》是诗意理性的科学,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美产生于大小及秩序;二,美产生于一定尺度,不能不及,也不能过。他将美的行为归结为秩序、匀称、明确,因而,美是由形式而体现的。他的观点使人的思维得到拓展,所以画家在美上就有了一席之地。 美,从哲学上分析主要与三条道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我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唯心主义思想,即客观事物本身并不存在美,必须从主观角度出发才能发现美。由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精神世界才得以独立,精神世界是由物质世界衍生出来的,由此,人的精神文化建立在物质世界条件之上,所以灿烂的人类文明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并且由人制造出来的。而“实践唯物主义表明了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建表明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人创造了美。”1“必须承认,实践唯物主义道路突破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困境,唯美的本源找到了新的出路。但他们三者有一个共同之处:都试图在美之外给美找一个根源。这一根源成为了美的本质,但对于我们来说,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指出美,而是美自身之后的某种本质,是显示出美作为美自身是如何生成出来的。”2 研究美学思想,必然牵扯到什么是人的问题。宽泛的讲,人就是动物,有血有肉、有欲望等;从严格讲,人却会思考,“人与动物根本界限在于理性,理性成为人的最高尺度,并成为人思考、言说和行动的准则。凭借理性,人规定自己并规定对象;将存在作为人与动物的界限,因为存在的人是活生生的人,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有生有死”3前者界限是古希腊到近代确立的界限,后者则是现代思想界限。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美主要有七种用法:用于事物自身描述、美感、良好、完美、善良、艺术、审美而审美主要是以这七种方式展开的。审美应是非功利性的活动,审美本身唯一有 12 《美学》,彭富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第62页 《哲学美学导论》,彭富春,人民出版社,2005,第49-50页 3 《美学》,彭富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第112页 意义的就是对于人自身成为人的作用和意义。这也恰恰揭露出当今社会的不良风气,诸如傍大款、找公子哥等等,这显然是审美的异化,同时又反映出当代社会人纵欲横行、弄虚作假的堕落心态。 作为正确的审美来讲,人要成为人,就必须要有审美的追求,因为审美使人称为人,这才是真正的审美自由。 审美自由促进了审美解放,而审美解放又是人与世界的新生。 技术美学在今天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地位,比如建筑物顶部具有创意的设计,公共场所的雕塑等等,具有着艺术上的美感,因为它不仅注入了设计师的灵感,而且运用了技术美学,才使之呈现在人眼前。而技术美学作为人艺术设计创造的基础,作用是以此来解决人与物之间的矛盾关系问题。曾在欧洲出现过一所这样的学校,汇集了诸多学子和颇有造诣的建筑大师,使得欧洲建筑风格加以改变,,后来他们大部分逃到美国,这位美国设计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用品中,这使得美国的设计行业加以变化,美国商品销售行业也繁盛一时,原因就是欧洲人解放了设计思想及审美设计风格。审美解放是人的身体和心灵的解放,也意味着世界的解放。身体的解放,意味着人的身体从一个肉体走向一个感性丰富的身体;而心灵解放,意味着一个理性的没有死亡的精神走向一个有死的有感性能力的心灵。一个美的世界和美的人,不是对人的苦难的否定,相反,无苦难又何来美的享受呢?“审美解放是让苦难作为苦难存在,并发生转换,让苦难如同美自身的存在和物自身的存在一样存在,让苦难如同一个道德的、认识的和宗教的世界向美的世界转换那样转换,所以美的生成就是自由的生成,是人的生成和物的生成,这种生成就是让美的人和美的物同时存在,也就是自由。美作为自由不仅让他人存在,还让他物存在。如此,人走向了一个解放的审美世界。”4 美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价值,是把价值统一成一种价值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而这价值取向又都反映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价值观取向同时又涉及到认识、道德及宗教问题上,在审美世界里,价值观作为一种美,表现的就是真、善,然而,“在历史上‘真’是存在自身的问题,善是应该的问题,美则是使显现或现象的问题,所以真善美关系就是存在和应该和现象三者之间的关系,但很复杂。”5 “然而绝对真善美是不存在的,这就意味着真善美存在于人的生活世界中,同时真善美6三者之间又历史性地自身区分和关联。”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内心中的真善美反映在价值观上,所以透过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就可以窥视其价值观取向,同时也会间接知道其真善美境界。真善美使人超越了动物,也是人不断超越自身,它使人达到人生的新境界。所以,我们要真确认是自己的价值观取向,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审视真善美的境界。 在美的领域中,美不在任何一个具体的地方,而是一个特别的领域,即在审美经验中显现自身。 在自然与社会中,人首先是接触自然。人在与自然的相处中中,人懂得了如何保护自己,并创造了文明,人类历史的发展速度加快,远远超过了自然历史发展的缓慢,这反映出人的智慧在自然面前显示出的强大力量。然而,在自然面前,人又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渺小,比如洪水爆发,火与雷电等吞噬万物,但从本质上讲,人还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如今,城市化加快,城市中的人渐渐与自然疏离,甚至人破坏环境,人对城市化产生陌生感,迫切想要回归自然。这是人类文明的倒退,是不美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从对自然的遵从到人对自然的征服,进而人对自然的友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转变,同时也表明只有亲近自然才会产生美,人不能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在人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表明社会是人的共同体。随着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人不断 4 《美学》,彭富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第124页 《美学》,彭富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第127页 《美学》,彭富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第129页 5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02e63a5f8c75fbfc77db278.html